歐盟上週五確認會向中國電動車進口實施額外關稅後, 中國星期二採取第一項反擊措施,商務部宣布,根據「反傾銷調查結果」,向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徵收額外關稅 。
(國民陣線黨魁瑪蓮勒龐;France 2電視台照片)
法國23日地方選舉第一輪投票,最令人矚目的是極右政黨國民陣線表現優異,該黨已成功「零的突破」,在其中一個城鎮一舉得票過票,而首度奪得市長/鎮長一職,而在至少3個城鎮也有機會在第二輪投票中得票第一而控制市府/鎮府。
就在國民陣線冒起的同時,UMP和社會黨似乎不再會聯手封殺國民陣,主流左右大聯盟的「共和陣線」沒落,讓國民陣線更有機會在第二輪投票中勝出更多城鎮的選舉。
先要解說國民陣線為何在地選一直表現不振。全國得票率而言,國民陣線得票率只有7%左右,遠遠不及UMP的約48%和社會黨的約43%,但在數萬個城鎮中,國民陣線只參選幾百個,該黨沒有能力派人出戰全部城鎮的地選,因此7%的得票率是極高--在上屆2008年地選中,該黨全國得票更只有不足1%。
另一方面,雖然地方選舉是偏向比例代表制,但同時,在第二輪投票獲得最多票的政黨可自動獲至少過半議席,再加上撇除巴黎等大市的市長外,一般來說,選民投了給哪個黨,就意味該黨的黨員很大機會擔任市長/鎮長,因此選民投票的心理變得有點像單議席單票制,會有棄保效應,於寧願投給大黨,一方面會顧忌出了個極右市長/鎮長,更重要的是要防止自己更不喜歡的政黨勝出。所以,國民陣線在地選的表現反而較在總統大選更差。
「共和陣線」始於1998年。在90年代,一些右派(當時還是稱為RPR,未有UMP)的地方首長要靠國民陣線支持才可執政,但1998年,當時的總統希拉克(Jacque Chirac)下令所有右派地方支部都不能再與國民陣線合作,如有需要,更應與社會黨結盟,組成「共和陣線」,例如在第二輪投票中若出現三強鼎立的情況,勝選機會較低的一方要退出,支持另一方,又或是如果出現國民陣VS社會黨/右派,已被淘汱的一方要公開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另一方。這種「共和陣線」在2002年的總統大選達到高峰,社會黨的候選人意外地在首輪投票出局後,社會黨呼籲支持者投票給希拉克,盡量壓低國民陣線勒龐(Jean Marie le Pen)的得票率。
不過,這種「共和陣線」在2011年開始崩潰,當年的縣選舉中,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改為推行「雙不政策」(ni-ni),即是「不投國民陣線,不投左派」,即使UMP已遭淘汰,也不會呼籲支持者在第二輪改投左派。到了今次地選,UMP所有高層都十分口硬,堅持「雙不」,只有社會黨呼籲組成共和陣線。
UMP改行「雙不」,技術上,是因為自2002年總統大選後,「共和陣線」全部都是有利社會黨。深層原因上,就是薩爾科齊本身都已徘徊在傳統法國右派和極右之間,尤其他在罪案和移民問題上,他有時候的發言都十分接近極右的色彩,而另一方面,自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接掌國民陣線後,她努力淡化該黨的極右色彩,尤其是撇除反猶言論,於是UMP(傳統「戴高樂式右派」)與極右的界線變得十分模糊。甚至24日一項民調顯示,55%的UMP支持者希望與國民陣線結盟,可見極右已非什麼禁忌。
究竟UMP最終會否與國民陣線聯手、或至少走得更近?這是2017年總統大選前最矚目的法國政壇發展。
PS:至於上個post所提到的巴黎市長,在第一輪投票中,UMP其實排第一,較社會黨高1個百分點,但問題是在第二輪投票前,未被淘汱的政黨可合組名單,而社會黨單是和綠黨合共得票已高於UMP,而且在2個UMP必須要勝出的關鍵區中,社會黨都明顯壓到UMP,因此社會黨繼續控制巴黎市政府,應無懸念。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