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公投不足1個百分點之差支持入歐 摩爾多瓦斥俄干預選舉

摩爾多瓦星期日就是否推動國家爭取加入歐盟進行公投,結果僅以不足1個百分點、1.4萬票之差通過 。支持公投的總統 Maia Sandu(文首照片)不點名批評俄羅斯,稱有「外國勢力」用錢和宣傳干擾公投結果。

歐盟標籤殖民區產品 以色列直斥:納粹

歐盟執委會在11日通過新指引,要求日後以色列產品在歐盟28國售賣時,有關來源地一欄,必須分清究竟是在以色列本土生產,還是在以色列殖民區生產。歐委會強調這只是技術性修訂,但以色列大發雷霆,總理內塔尼亞胡(Benjamin Netanyahu)直斥這是納粹、反猶,跟納粹德國當年把猶太人生產的產品標籤,並呼籲德國人杯葛的做法沒分別。以色列已立即停止跟歐盟就中東問題的雙邊對話。

這看似是技術性、歐盟強調只屬消費者保障政策範疇的指引,卻能引起歐以爭拗,反映出雙方關係目前「只屬一般」,甚至是不佳。

說回指引本身。歐盟目前只要求農產品/新鮮食物和化粧品列明來源地,加工食物和工業製品沒有這個需要,因此指引只適用於食物和化粧品。

歐委會強調,指引不是新法律,只是釐清上述消費者保障條例的執行,其邏輯十分簡單:
1、歐盟不承認以色列在1967年佔領的地區,當中包括由敘利亞搶來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以及由巴勒斯坦人搶來的加沙地帶(Gaza Strip)以及包括東耶路撒冷在內的西岸(West Bank);
2、如果在上述地區的猶太人殖民區(settlements)生產的產品標為「以色列製造」,有誤導之嫌;
3、如果把上述地區生產的產品籠統以地區作為來源地標籤,例如「西岸製造」,同樣有誤導之嫌,因為分不清那究竟是巴勒斯坦人生產的產品還是猶太人殖民區的產品,而消費者有權知道這資訊;
4、因此,如果是上述地區的巴人生產,標籤應為「來自巴勒斯坦」、「來自西岸(巴勒斯坦產品)」或「來自加沙」;
5、如果是殖民區,就要寫為「來自XXX(以色列殖民區)」。
有關指引在全部28個成員國強制適用,並要求各成員國訂出有一定阻嚇力的違規罰則。
歐盟強調這不是杯葛以色列產品,因為這只是標籤來源,指引沒有叫大家不要買這些產品,而且相關產品只佔歐以貿易極少的數目。

以色列不滿,聯想到是歐盟搞針對,主要有3個原因觸發:
1、歷史上,德國的確出現過標籤猶太人貨物,因此以色列人很容易有這方面的聯想;
2、歐盟只對以色列殖民區有這個做法,但「全球200多個領土爭議地點,其他都沒有這待遇」(以色列官方說法),能源部長甚至說,對於「北塞浦路斯、西撒哈拉、克什米爾和西藏」其他「被佔領區」都沒有這待遇,因此這是歧視以色列;
3、巴勒斯坦本身在全球有個所謂BDS運動,即杯葛、撤資、制裁(Boycott, Divestment and Sanctions) ,標籤殖民區產品正是BDS訴求之一,因此歐盟的做法被視為響應BDS運動。
當然,更重要的是,歐以關係的確頗差。歐盟不斷抨擊以色列新設殖民區,認為這是阻礙「兩國方案」(即以巴雙方同時在這塊土地立國)的一大障礙,而且越來越多歐洲國家承認巴勒斯坦是國家,因此以色列視標籤法為另一小動作。

殖民區產品標籤法對以色列的打擊不大,最多只會阻嚇以色列往殖民區投資農業。不過,最令以色列擔憂的是,產品標籤會進一步確立歐盟對以色列本土及殖民區區分對待的原則。路透社7月曾報導,歐洲一個重要智庫曾提出,這種區分對待要全面執行,例如歐洲銀行不應跟殖民區公司有交易,甚至連在加沙/戈蘭高地/西岸的以色列機構所獲取的學歷都示承認。如果歐盟真的採納這些建議,變相迫以色列人不要往這些地區發展,將會削弱以色列對這些地區的控制。

(文首照片來自路透社)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50年前近距離擊斃往西德男子 東德國安首判謀殺罪成立

德國柏林法院 星期一裁定一名現年80歲的東德秘密警察(Stasi)謀殺正前往西柏林的人士罪名成立,判囚10年 ,是東德共產政權倒台35年以來,首次有東德國安因執行任務而被裁定謀殺罪名成立。

應屆經濟學獎得主Acemoglu不改看法:中國專制政權難讓經濟持續創新

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給來自土耳其的Daron Acemoglu,以及來自英國的IMF前首經濟學者 Simon Johnson 和 James A. Robinson,他們的結論大致是:民主、法治、具包容性等的制度有助經濟長遠增長,專制不利創新。

杜魯多批評印度跨境謀殺不能接受 印度:純為掩飾漠視中國干預醜聞

加拿大跟印度就去年加拿大錫克領袖 Hardeep Singh Nijjar 被殺案的外交爭拗升級,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星期一斥責 ,印度以為可以在加拿大領土採取暴力行動,犯下了根本錯誤。

施紀賢承諾爭取釋放黎智英 黎崇恩:冀英有實際行動

盛傳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快將展開履新後首次訪中行程之際, 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右截圖)星期三表示 ,敦促香港政府釋放英國公民黎智英是工黨政府的優先工作之一。

南韓證實朝兵抵俄 「北韓1.2萬兵援俄抗烏、11月1日前可作戰」

烏克蘭本週初放風稱,北韓似乎會派兵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 南韓情報機關星期五就此披露更多資訊 ,表示北韓決定向俄派出1.2萬人協助作戰,首批1500人已經抵俄。烏克蘭軍方說,北韓士兵本月底前可開始在烏克蘭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