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委內瑞拉公投 「逾95%」支持擁 Essequibo 主權

委內瑞拉星期日舉行公投, 毫無懸念地大比數通過認為鄰國圭亞那的地區 Essequibo 屬於委內瑞拉 ,令人擔心兩國關係更為緊張。

反全球化運動全球化

多個歐洲極右政黨的領袖21日在德國城市科布倫茲(Coblence)聚首(上面照片來自瑪蓮勒龐臉書專頁),揚言2016年是英國和美國「覺醒」(脫歐+川普當選),2017年輪到歐陸各國「覺醒」。這些政黨的訴求都是削弱以至瓦解歐盟,但諷刺的是,這次聚會卻是這種反全球化運動「全球化」的象徵。

圍爐取暖
2017年可說是歐洲選舉年,最重要的2個國家法國和德國將分別在春季和秋季進行大選,3月會有荷蘭大選,意大利也隨時可提前至春季進行選舉。科布倫茲聚會正是在這個背景下進行,是這些極右政黨為各自國內大選舉行的造勢活動,既與外國的同類政黨「圍爐取暖」,又援引英美同類運動的成功例子,目標是要向國內選民證明吾道不孤,讓選民更放心投票給自己。

有關會議內容,可看法廣香港NOW新聞台香港明報報導。撇除那些「覺醒」等較虛無的字眼,這次聚會主要強調:1、高舉愛國主義,重返民族國年代,強調民族國要保護自己的民族特徵,民族國有最高的自主權;2、控制移民,控制邊境。

只要看到第1點,就不會奇怪,歐洲極右政黨為何普遍親俄,因為普京(Vladimir Putin)治下的俄羅斯正是高舉愛國主義;大家也不會奇怪,為何中國大陸的民族主義者會支持川普,因為大家都是民族主義者。

網主在中學至大學讀了多年歐洲近代史,讀了民族主義如何在歐洲引發連場戰爭,我是反對高舉民族主義、高舉愛國主義的。

不過,這次聚會其實反映出,這班口說反全球化的政黨,其實自己都已深受全球化的影響,已不再也難以純粹地重返截至二戰時的民族主義年代。

為疑歐而親歐
我在2013年已寫過一篇文章<為疑歐而親歐>,那時是法國國民陣線黨魁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跟荷蘭極右自由黨黨魁韋達斯(Geert Wilders)歷史性會晤,當時我寫道:
"法國FN及荷蘭自由黨聲稱要削弱歐盟權力,但他們這個做法,其實就正正是一個泛歐運動,將整個歐洲的疑歐勢力「融合」,如果真的成功,就會得出一個歐洲共識。儘管意識形態跟目前歐盟圈子主流不同,但效果就是仍然有一套泛歐的主張/政綱主動地影響全歐洲,這與歐盟/主流歐洲政黨一向的歐洲「融合」(intergration)目標是一致的。這是否變相推動歐洲融合、為歐洲融合增加、或補足原本正失去的合法性和意識?"
「民族主義」政黨,或是「XX優先」、「本土主義」等等,理論上是封閉、孤立、排他主義——如果你不嚴格控制邊境,你又如何嚴格限制外來人移入本國?如果你不嚴格控制外來人口及貨物進入本國,又如何確保本國國民就業優先、福利優先呢?更根本的是,既然是本國(土)優先,那麼,你還為什麼要理外國呢?

舉個例:墨西哥極右/民粹勢力,是不可能跟表明要在美國墨西哥邊境建牆的川普合作結盟的。

再直接地說,就是一班反對歐洲各國合作的人走在一起,商討歐洲各國如何合作去打破歐洲各國合作的機制。

這點是歐洲各國極右/反歐盟政黨之前一直不能合作的原因,也因此說2013年法荷兩國極右領袖會晤是歷史性時刻,因為各國極右合作在之前是不可想像的。

我在2013年寫那篇文章時,較多談及各國極右合作的技術性誘因(在歐洲議會可有較多資源);而在科布倫茲會議,則可看到他們合作的「心理誘因」,即是「圍爐取暖」需要。
如果再引伸至美國的話,就更可以看出目前的(極右)反全球化運動與之前的民族主義盛行年代之分別。根據川普當選後的言論及上台後的初步行動,他不似完全重返截至二戰前的美國孤立主義,只理「後院」拉丁美洲。

目前而言,歐洲以至歐美的極右(我認為川普政府是極右、或至少是十分接近極右的政府)合作,仍只是個權宜聯盟,其實沒多少共同理念。但值得觀察的是,由這個權宜聯盟,會否進一步發展出更為廣泛應用、涉及更廣泛層面的一套政治理念?
又或是,這個權宜聯盟,會否在成功(即上台或主張得以落實)之後,因為大家齊齊「XX優先」,反而在貿易等問題出現「與鄰為壑」現象,出現爭拗而分裂呢?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金正恩為母愛偉大灑淚 呼籲婦女提高生育

北韓國務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恩 昨天(3日)出席全國母親大會,期間聽取官員報告時落淚【文首影片截圖】,對於母愛的偉大大受感動 ,他還表示女性應提高生育率,協助壯大國家。

參選介紹滿口謊言 美眾議員遭罷免 歷來第6人

美國眾議院 星期五通過把共和黨紐約州3區(長島北岸等地區) 眾議員 George Santos 【文首照片】罷免 ,是美國立國247年以來,第6名遭眾議院驅逐出國會的議員。

BNO人士住哪兒?移英港人失業率僅12%!

一個關注及協助移英港人生活、工作和上學的英國非政府組織「歡迎香港人委員會」(Welcoming Committee for Hong Kongers)上星期發表BNO移英人士居住狀況的調查,外界關注點在報告指出,這批人士的就業率只有52%,不少香港傳媒從而引伸出「一半人冇工開」、甚至「一半人失業」,但其實報告清楚寫明,這些人士的失業率只有12%,雖然這仍明顯較全國失業數字4.3%高2倍左右。

斥廣告商「恐嚇」X 馬斯克:X你啦!

社交平台 X 被指摘在以哈戰爭後充斥反猶言論,連X的老闆馬斯克(Elon Musk)也曾發出認同反猶言論的貼文,惹來廣告商抽廣告。 馬斯克星期三向這些廣告商說:「X你啦!」

沃爾瑪中國入貨比例5年降¼ 印度供應飆逾10倍

路透 引述業界調查數據報道 ,沃爾瑪把供應鏈多元化,增加從印度入貨,減少依賴中國,「Made in China」再不如十多年前般所說無處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