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在法國2017總統大選中的成績是好還是差呢?這要視乎以什麼做標準。如果以一個多年邊緣政黨的背景來看,絕對是表現不俗。清脆闖入第二輪投票、次輪對決得票過千萬、得票率是國民陣線(FN)歷來最佳、現在難以再說FN是邊緣政黨,這些成績絕對驕人。不過,以這次大家的事前預測及目前環境來說,瑪蓮的表現是很差勁,FN不少高層公開私下都已說,這是挫敗,不是什麼「雖敗猶榮」。
這亦引發FN的路線之爭,而這兩條路線,分別由該黨兩名高層菲利博(Florian Philippot,照片左)及瑪莉安勒龐(Marion Marechal-Le Pen,照片右;照片來自《費加羅報》)所代表。
不覺「雖敗猶榮」
在這次選舉,瑪蓮面對的是一個民望極低並泡沫化的執政黨、一個身陷腐敗醜聞的候選人、一個跟自己一樣邊緣的極左候選人、以及一個來自精英階層的前部長,對手較她或她老爸之前面對的弱很多,近一、兩年法國又多次出現恐襲,又有難民問題,而且選前民調原本預測她應有力爭取到4成得票率,結果她的支持率及氣勢在電視辯論後下滑。
FN高層原本已經放風說,得票4成已算勝出,但結果連35%都不達,而當中瑪蓮自己在電視辯論的表現差要負上很大責任,因此FN內已有人私下放風稱,對瑪蓮不滿。
不過,大家覺得FN短期內把瑪蓮拉下馬的機會不大,因為黨內同時也承認,FN可以有機會爭取成為大黨,瑪蓮有不少功勞,而且FN不是大黨,哪有很多人給大家選擇做黨魁?
於是,FN內不滿這次選戰結果的人士,先拿菲利博來祭旗,認為他主張的路線有問題。
東北VS地中海
FN路線之爭,在過去一、兩年已出現了。FN有兩大票倉,一個是東北部,包括了「上法國」(Hauts-de-France)及「大東」(Grand Est)這2個大區,其中菲利博的根據地在「大東」,是FN北部路線的代表;另一個票倉是地中海沿岸,主要是包括了馬賽市的PACA大區,FN南部的「諸候」是瑪莉安,而瑪莉安的媽媽是瑪蓮的姊姊,即她是老勒龐的孫女。
瑪蓮自己的根據地是「上法國」,她目前的路線基本上就是菲利博的路線,被形容為「社會派」、「主權派」(souverainiste)、「非左非右」,若轉換成明確政策主張,這3個形容詞分別代表:關注藍領利益(即經濟政策向左傾)、反歐盟甚至支持脫歐、以及跨越左右分野。FN「北派」有這些主張,因為「上法國」及「大東」是老化工業區,FN的支持者以工人為主,上述的主張最切合工人利益。
瑪莉安代表的是較接近其外祖父老勒龐的路線,包括較右傾,以及「身份政策優先」,亦即是,FN應整體採取傳統右派路線,包括經濟上較支持自由市場,而且政策重心應放在當初創黨時所捍衛的「法蘭西身份」,即是反移民,不要說太多脫歐盟、脫歐元。FN「南派」(地中海派)有這個看法,是因為FN在這地區的支持者主要為工匠、自由業者以及先輩是來自法屬阿爾及利亞的法國白人的人士(稱為「黑腳」pied-noir),這個地區又接近北非,較其他地區更多接觸北非人,因此他們對移民問題較敏感。
應放棄脫歐主張嗎?
現在FN內部開始(或「又再」)爭拗,「北派」路線是否有問題?當中最受抨擊的是脫歐主張,因為民調已反覆顯示,即使法國人不支持給予歐盟更多權力,對歐盟存疑,但大部份(約三分二至超過七成)仍反對放棄歐元、重用法郎,更不要說脫離歐盟。瑪蓮的重新引用法郎政綱,嚇怕了不少選民。FN「南派」便抱怨,為何當初不多說移民問題?應否放棄脫歐主張嗎?
儘管老勒龐是高舉民族主義,而且疑歐,但「疑歐」不一定代表主張歐盟解散,也可以純粹要求大部分權力留在成員國,歐盟需要像一個國際組織,不能變成「超主權組織」。
而且,第一輪投票中的極左支持者選民,最終估計只有不足一成轉投瑪蓮,於是FN有人質疑,與其去吸極左票,不如開拓溫和右派的票源,做一個名正言順的右派政黨。
對於即將來臨的6月國會選舉來說,FN很難立即大幅改變路線,最多只能「微調」,而且各區候選人可以按自己的選區來選擇哪條路線。一切要看國會選舉成績,目前FN及政壇其他人士開出的「合格標準」是大概40至50席,如果最終仍只獲20至30席,FN內部的路線爭拗會更加激烈。
當然,這個路線之爭還涉及勒龐家族的「家事」——剛巧勒龐家族在這兩條路線,都各有一個成員是重要人物,當中的爭拗無可避免會滲入他們家族的內部恩怨。
這亦引發FN的路線之爭,而這兩條路線,分別由該黨兩名高層菲利博(Florian Philippot,照片左)及瑪莉安勒龐(Marion Marechal-Le Pen,照片右;照片來自《費加羅報》)所代表。
不覺「雖敗猶榮」
在這次選舉,瑪蓮面對的是一個民望極低並泡沫化的執政黨、一個身陷腐敗醜聞的候選人、一個跟自己一樣邊緣的極左候選人、以及一個來自精英階層的前部長,對手較她或她老爸之前面對的弱很多,近一、兩年法國又多次出現恐襲,又有難民問題,而且選前民調原本預測她應有力爭取到4成得票率,結果她的支持率及氣勢在電視辯論後下滑。
FN高層原本已經放風說,得票4成已算勝出,但結果連35%都不達,而當中瑪蓮自己在電視辯論的表現差要負上很大責任,因此FN內已有人私下放風稱,對瑪蓮不滿。
不過,大家覺得FN短期內把瑪蓮拉下馬的機會不大,因為黨內同時也承認,FN可以有機會爭取成為大黨,瑪蓮有不少功勞,而且FN不是大黨,哪有很多人給大家選擇做黨魁?
於是,FN內不滿這次選戰結果的人士,先拿菲利博來祭旗,認為他主張的路線有問題。
東北VS地中海
FN路線之爭,在過去一、兩年已出現了。FN有兩大票倉,一個是東北部,包括了「上法國」(Hauts-de-France)及「大東」(Grand Est)這2個大區,其中菲利博的根據地在「大東」,是FN北部路線的代表;另一個票倉是地中海沿岸,主要是包括了馬賽市的PACA大區,FN南部的「諸候」是瑪莉安,而瑪莉安的媽媽是瑪蓮的姊姊,即她是老勒龐的孫女。
瑪蓮自己的根據地是「上法國」,她目前的路線基本上就是菲利博的路線,被形容為「社會派」、「主權派」(souverainiste)、「非左非右」,若轉換成明確政策主張,這3個形容詞分別代表:關注藍領利益(即經濟政策向左傾)、反歐盟甚至支持脫歐、以及跨越左右分野。FN「北派」有這些主張,因為「上法國」及「大東」是老化工業區,FN的支持者以工人為主,上述的主張最切合工人利益。
瑪莉安代表的是較接近其外祖父老勒龐的路線,包括較右傾,以及「身份政策優先」,亦即是,FN應整體採取傳統右派路線,包括經濟上較支持自由市場,而且政策重心應放在當初創黨時所捍衛的「法蘭西身份」,即是反移民,不要說太多脫歐盟、脫歐元。FN「南派」(地中海派)有這個看法,是因為FN在這地區的支持者主要為工匠、自由業者以及先輩是來自法屬阿爾及利亞的法國白人的人士(稱為「黑腳」pied-noir),這個地區又接近北非,較其他地區更多接觸北非人,因此他們對移民問題較敏感。
應放棄脫歐主張嗎?
現在FN內部開始(或「又再」)爭拗,「北派」路線是否有問題?當中最受抨擊的是脫歐主張,因為民調已反覆顯示,即使法國人不支持給予歐盟更多權力,對歐盟存疑,但大部份(約三分二至超過七成)仍反對放棄歐元、重用法郎,更不要說脫離歐盟。瑪蓮的重新引用法郎政綱,嚇怕了不少選民。FN「南派」便抱怨,為何當初不多說移民問題?應否放棄脫歐主張嗎?
儘管老勒龐是高舉民族主義,而且疑歐,但「疑歐」不一定代表主張歐盟解散,也可以純粹要求大部分權力留在成員國,歐盟需要像一個國際組織,不能變成「超主權組織」。
而且,第一輪投票中的極左支持者選民,最終估計只有不足一成轉投瑪蓮,於是FN有人質疑,與其去吸極左票,不如開拓溫和右派的票源,做一個名正言順的右派政黨。
對於即將來臨的6月國會選舉來說,FN很難立即大幅改變路線,最多只能「微調」,而且各區候選人可以按自己的選區來選擇哪條路線。一切要看國會選舉成績,目前FN及政壇其他人士開出的「合格標準」是大概40至50席,如果最終仍只獲20至30席,FN內部的路線爭拗會更加激烈。
當然,這個路線之爭還涉及勒龐家族的「家事」——剛巧勒龐家族在這兩條路線,都各有一個成員是重要人物,當中的爭拗無可避免會滲入他們家族的內部恩怨。
les pieds-noirs 應是指以往生活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白人,而不是阿爾及利亞後裔。他們是舊的殖民者,獨立戰爭後返回法國居主要居住在南部尤其馬賽一帶,通常還保有一些大法國沙文情節,瞧不起昔日的殖民地人民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