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圖片來自ARD影片)
歐洲議會選舉2大「歐委會主席候選人」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和舒爾茲(Martin Schulz)20日晚在德國電視第一台(ARD)以德語進行了一場電視辯論。我不懂德語,沒有看,但我想起另一個問題:歐委會主席的語言能力。
Euractiv4月下旬已有一篇文章,列出主要候選人的語言能力:
容克:盧森堡語(母語),英語、法語、德言(流利),拉丁語(良好)
舒爾茲:德語(母語),英語、法語(流利),意大利語(良好),西班牙語、荷語(基本)
伏思達(Guy Verhofstadt):荷語(母語),英語、法語(流利),意大利語、德語(中等)
姬勒(Ska Keller):德語(母語),土耳其語、芬蘭語、英語(流利),西班牙(中等),意大利語(基本)
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希臘語(母語),英語(中等)
主要候選人都能說流利英語,唯獨是極左的齊普拉斯較難用英語論政。事實上,在一場有齊此5人、提供了24種語言即時傳譯的辯論中,他是說希臘語,而容克則說法語,其餘3人仍說英語。
Euractiv的文章也說,能以英語工作及在公眾講解立場,似乎是下任歐委會主席的基本要求。不過,2004年選擇歐委會主席時,法國便以彭定康擔任歐盟專員時極少在公開場合說法語為由,否決他接任歐委會主席。
Euractiv的文章也指出,歐委會的程序語言(procedural languages)是英語、法語和德語,因此歐委會主席有必要能同時說這3種語言。
順道一帶,文章稱這是「工作語言」(working languages),我所理解的應該不是這樣稱呼,因為歐盟機關的「工作語言」要由歐盟成員國決定,基於沒有成員國願意放棄自己的語言不是歐委會「工作語言」,因此歐委會「工作語言」依然包括歐盟全部24種官方語言,而歐委會為了繞過這要求,因此另設一種可由歐委會自己決定的「程序語言」。同樣,理論上,在歐委會工作,聘請要求只是至少能說2種歐盟官方語言,但實際上,這2種語言必須包括英法德語其中一種,甚至絕大部份情況下是必須同時能說英法語。
能否在歐委會工作,已不是最大問題,最大問題是接觸選民。現實是,大部份歐盟選民仍不是能說能聽英語或法語,而且政客來拉票,當然最好以自己語言溝通。今屆各黨很想好像美國總統般,候選人可親自拜票,但哪人能同時說24種官方語言?語言問題,似乎是其中一個削弱「首席候選人」(Spitzenkandidat)構想的重大因素。
歐洲議會選舉2大「歐委會主席候選人」容克(Jean-Claude Juncker)和舒爾茲(Martin Schulz)20日晚在德國電視第一台(ARD)以德語進行了一場電視辯論。我不懂德語,沒有看,但我想起另一個問題:歐委會主席的語言能力。
Euractiv4月下旬已有一篇文章,列出主要候選人的語言能力:
容克:盧森堡語(母語),英語、法語、德言(流利),拉丁語(良好)
舒爾茲:德語(母語),英語、法語(流利),意大利語(良好),西班牙語、荷語(基本)
伏思達(Guy Verhofstadt):荷語(母語),英語、法語(流利),意大利語、德語(中等)
姬勒(Ska Keller):德語(母語),土耳其語、芬蘭語、英語(流利),西班牙(中等),意大利語(基本)
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希臘語(母語),英語(中等)
主要候選人都能說流利英語,唯獨是極左的齊普拉斯較難用英語論政。事實上,在一場有齊此5人、提供了24種語言即時傳譯的辯論中,他是說希臘語,而容克則說法語,其餘3人仍說英語。
Euractiv的文章也說,能以英語工作及在公眾講解立場,似乎是下任歐委會主席的基本要求。不過,2004年選擇歐委會主席時,法國便以彭定康擔任歐盟專員時極少在公開場合說法語為由,否決他接任歐委會主席。
Euractiv的文章也指出,歐委會的程序語言(procedural languages)是英語、法語和德語,因此歐委會主席有必要能同時說這3種語言。
順道一帶,文章稱這是「工作語言」(working languages),我所理解的應該不是這樣稱呼,因為歐盟機關的「工作語言」要由歐盟成員國決定,基於沒有成員國願意放棄自己的語言不是歐委會「工作語言」,因此歐委會「工作語言」依然包括歐盟全部24種官方語言,而歐委會為了繞過這要求,因此另設一種可由歐委會自己決定的「程序語言」。同樣,理論上,在歐委會工作,聘請要求只是至少能說2種歐盟官方語言,但實際上,這2種語言必須包括英法德語其中一種,甚至絕大部份情況下是必須同時能說英法語。
能否在歐委會工作,已不是最大問題,最大問題是接觸選民。現實是,大部份歐盟選民仍不是能說能聽英語或法語,而且政客來拉票,當然最好以自己語言溝通。今屆各黨很想好像美國總統般,候選人可親自拜票,但哪人能同時說24種官方語言?語言問題,似乎是其中一個削弱「首席候選人」(Spitzenkandidat)構想的重大因素。
那場辯論非常精彩。現場觀眾提的問題涵蓋面很廣,又不流於膚淺或者空泛,涉及民眾切身利益。 二位首席候選人講話風格迥異。個人感覺:Schulz 的回答好像是在課堂上向老師背誦標準答案,有點刻意討好選民的感覺。分析下他講的內容,取材和定調確實更為 “德國”,比較悲觀沉重,critical (比如他老是喜歡拿偷稅漏稅說事。。。)。Juncker 則給我感覺銳意進取,論述事情取態積極而且 affirmative,心態十分年輕向上。而且那天他講話灑脫生動,對一些比較 rediculous 或者 naive 的提問,該調侃就調侃, 沒有給我刻意討好什麼人的感覺,更有領袖風範。具體內容,就不一一劇透了,總之十分精彩,懂德語的同學不可錯過。ARD 的媒體資料 archive 裡應該可以輕易找到這個辯論的錄像。
回覆刪除容克的德語能力不只是流利,他那天辯論時的修辭好過許多 native,大有德國歷任總理中口才最好的 Helmut Schmidt 的風采。
想起去年年底 Schmidt 談到歐洲事務,說是歐盟問題很多,比如機構實在太多太龐雜,各自責任又不明。說到行政效率,他又特別提到歐洲語言實在太多,很羨慕中國只有一種官方語言,他好像有說,(假如要推廣單一工作語言制度)別的國家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法國人一定不肯放棄法語的。。。。。
印度同學說,印度5個主要城市都講不同的語言...
回覆刪除別擔心,如果印度總理候選人可以向選民拉票,那歐委會主席候選人也行的XD
問題是印度有一種大家都接受的共通語, 法國會接受英語是歐盟共通語嗎?
刪除經濟學人上一期也談到電視辯論折射出的「歐陸英語/歐盟英語」現象: http://www.economist.com/news/europe/21602737-language-truth-and-european-politics-globish-speaking-union
How strange if Europe were to become an English-speaking union without its largest English-speaking country.
刪除XDDDDDD
說到這個...歐元上有英文好像是因為英文也是愛爾蘭的官方語言...
Yes English is the most suitable "unified" language of Europe!! Look here, Europeans from different roots will all be happy:
刪除1. Stung by the foe's twitting, our forefathers (bold wights!) drew nigh their trusty friends and were heartily welcomed; taught by a former mishap, they began the fight on that spot and showed themselves unaffrighted by threatening forebodings of woe.
2. Provoked by the enemy's abuse, our ancestors (brave creatures!) approached their faithful allies and were nobly received; instructed by a previous misfortune, they commenced the battle in that place and proved themselves undismayed by menacing predictions of misery.
3. Exacerbated by the antagonist's vituperation, our progenitors (audacious individuals!) approximated to their reliable auxiliaries and were ovated with empressement; indoctrinated by a preliminary contretemps, the inaugurated hostilities in that locality and demonstrated themselves as intimidated by minatory vaticinations of catastrophe.
You figure :P
相關報導
回覆刪除莫迪要求公僕重用印地語
http://news.sina.com.hk/news/20140622/-1929-3291248/1.html
其實我覺得情況沒那麼不類似,因為雖然英文是印度官方語言,但好像還是只有高知識份子能說得很流利。印度總理候選人如果只用英文,可能向地方不懂英文的選民拉票會有困難...
歐盟的情況,雖然沒有共通語,但高知識分子也都會英語(+法德語)吧?
剛剛跟印度學妹確認過了...
刪除印度的地方政治人物會用地方語言拉票,但總理候選人大概只能用印地語和英文...
所以地方民眾不見得聽得懂...
不過這有一個很有趣的影響...
http://case.ntu.edu.tw/blog/?p=18239
【語言心理】用外語思考,可能影響你的道德感
如上面這篇文章,假設歐盟和印度人都學會英文當第二語言,那他們對候選人講的英文是否會更理性而不激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