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哥倫比亞最著名的農作物,除了毒品,應該是咖啡豆,該國咖啡產量是全球第3/4大--最大生產國的巴西,其次是越南(有點想不到,但越南主要生產Robusta,質素及價格遠不及最主要的Arabica咖啡豆,所以大家喝到越南咖啡的機會其實不高),哥倫比亞和印尼的產量十分接近,排名視乎兩國各自是豐收還是失收。
哥倫比亞全國多地都有咖啡豆出產,但以中部「咖啡帶」最著名,而且是僅次於卡塔赫納、全國第二多遊客的旅遊點。除了咖啡豆,還有當地超過一世紀的咖啡農莊文化,這文化已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所謂「咖啡帶」,是位於首都波哥大以西約7小時車程、麥德林以南約7小時車程的地方,包括3個省份Caldas、Risaralda及Quindio,各自首府是Manizales、Pereira和Armenida。當地人習慣把這兒稱為「咖啡軸」(Eje Cafetero),但該國政府幾年前推廣旅遊時,剛巧是美國打反恐戰打得如火如荼之時,「軸」在英文變成Axis,令人聯想到美國政府當時天天在講的「邪惡軸心」,於是英語宣傳品改用「咖啡金三角」--不過,在中文,「金三角」倒令人聯想到哥倫比亞政府更加不想外界想起的毒品!
這一帶有約2.4萬個咖啡農莊,以小型農莊為主,但也有大型種植場,當中不少供遊人參觀,甚至同時提供酒店住宿服務。這兒處處都是咖啡樹,即使乘車,在公路上也可隨處見到漫山咖啡樹的景色。
我到了一個較大型及較小型的咖啡園,前者是位於Manizales附近的Hacienda Venecia,他們平日有約70至80名全職員工,到咖啡收成季節時,多達500人在莊園內工作。至於較小型的咖啡園Plantation House則位於Armenia附近的小鎮Salento,幾年前由一名英國人買下。
兩個咖啡園參觀團都介紹了咖啡樹種植過程,例如種植多久才開始有咖啡豆收成,或一棵咖啡樹大概20年便報廢,不能再產出可出售的咖啡豆;亦會說說咖啡樹結成果實後,如何脫去紅色外皮取出咖啡豆,再把外有一層類似啫喱、白色的咖啡豆,逐步烘乾成深啡色、我們平日看到的咖啡豆。
這些參觀團最有趣味的地方,就是講解如何品嚐咖啡-不是一杯沖好的咖啡,而是由咖啡豆便開始「品嚐」。在Hacienda Venecia,講解員先讓我們嗅嗅兩組烘乾後的咖啡豆,一組是質素較佳、會賣給市場的,另一組質素較差,不會賣給市場。然後,他用機器把咖啡豆磨成粉,之後加熱水沖成咖啡,再把咖啡最上面的一層泡沫撥走。我們正式淺嚐兩杯咖啡前,在每個步驟都會先嗅一嗅,看看能否嗅出當中的分別。最後開估:較苦澀的一杯由質素差的咖啡豆沖成。
時間許可的話,住宿可以選擇那些咖啡農莊,例如下面是Hacienda Venecia--儘管我沒有在那兒住宿(!):
不過,要有心理準備,這些農莊離市中心很遠,大概要1小時車程,且沒有公共交通連接,一旦入了住宿,便只能看著遍山咖啡樹的山坡,而且不排除沒有上網連接,最好帶一本書去信,或是去寫寫日記。
咖啡帶的人文景觀跟大家心目中南美城鎮屋子都是色彩繽紛的印象略有不同。不少拉丁美洲城市在16世紀便建城(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新大陸」),咖啡帶的發展較遲,遲至在18世紀中才在北面省份Antioquia的人開始遷入下而發展起來。當地最特別的建築特色是,屋子沿用當地原居民用竹子建屋的技術,主要因為當地多竹子。
當然,也有七彩城鎮的,例如Salento便是。該鎮鎮中心圍繞一圈步行不需一小時便走完,但鎮內的屋子都油上七彩繽紛的顏色,拼湊出漂亮的街景(我拍的照片較差,各位可自行Google search "Salento")。
哥倫比亞全國多地都有咖啡豆出產,但以中部「咖啡帶」最著名,而且是僅次於卡塔赫納、全國第二多遊客的旅遊點。除了咖啡豆,還有當地超過一世紀的咖啡農莊文化,這文化已列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
所謂「咖啡帶」,是位於首都波哥大以西約7小時車程、麥德林以南約7小時車程的地方,包括3個省份Caldas、Risaralda及Quindio,各自首府是Manizales、Pereira和Armenida。當地人習慣把這兒稱為「咖啡軸」(Eje Cafetero),但該國政府幾年前推廣旅遊時,剛巧是美國打反恐戰打得如火如荼之時,「軸」在英文變成Axis,令人聯想到美國政府當時天天在講的「邪惡軸心」,於是英語宣傳品改用「咖啡金三角」--不過,在中文,「金三角」倒令人聯想到哥倫比亞政府更加不想外界想起的毒品!
這一帶有約2.4萬個咖啡農莊,以小型農莊為主,但也有大型種植場,當中不少供遊人參觀,甚至同時提供酒店住宿服務。這兒處處都是咖啡樹,即使乘車,在公路上也可隨處見到漫山咖啡樹的景色。
我到了一個較大型及較小型的咖啡園,前者是位於Manizales附近的Hacienda Venecia,他們平日有約70至80名全職員工,到咖啡收成季節時,多達500人在莊園內工作。至於較小型的咖啡園Plantation House則位於Armenia附近的小鎮Salento,幾年前由一名英國人買下。
兩個咖啡園參觀團都介紹了咖啡樹種植過程,例如種植多久才開始有咖啡豆收成,或一棵咖啡樹大概20年便報廢,不能再產出可出售的咖啡豆;亦會說說咖啡樹結成果實後,如何脫去紅色外皮取出咖啡豆,再把外有一層類似啫喱、白色的咖啡豆,逐步烘乾成深啡色、我們平日看到的咖啡豆。
這些參觀團最有趣味的地方,就是講解如何品嚐咖啡-不是一杯沖好的咖啡,而是由咖啡豆便開始「品嚐」。在Hacienda Venecia,講解員先讓我們嗅嗅兩組烘乾後的咖啡豆,一組是質素較佳、會賣給市場的,另一組質素較差,不會賣給市場。然後,他用機器把咖啡豆磨成粉,之後加熱水沖成咖啡,再把咖啡最上面的一層泡沫撥走。我們正式淺嚐兩杯咖啡前,在每個步驟都會先嗅一嗅,看看能否嗅出當中的分別。最後開估:較苦澀的一杯由質素差的咖啡豆沖成。
時間許可的話,住宿可以選擇那些咖啡農莊,例如下面是Hacienda Venecia--儘管我沒有在那兒住宿(!):
不過,要有心理準備,這些農莊離市中心很遠,大概要1小時車程,且沒有公共交通連接,一旦入了住宿,便只能看著遍山咖啡樹的山坡,而且不排除沒有上網連接,最好帶一本書去信,或是去寫寫日記。
咖啡帶的人文景觀跟大家心目中南美城鎮屋子都是色彩繽紛的印象略有不同。不少拉丁美洲城市在16世紀便建城(哥倫布在1492年「發現新大陸」),咖啡帶的發展較遲,遲至在18世紀中才在北面省份Antioquia的人開始遷入下而發展起來。當地最特別的建築特色是,屋子沿用當地原居民用竹子建屋的技術,主要因為當地多竹子。
當然,也有七彩城鎮的,例如Salento便是。該鎮鎮中心圍繞一圈步行不需一小時便走完,但鎮內的屋子都油上七彩繽紛的顏色,拼湊出漂亮的街景(我拍的照片較差,各位可自行Google search "Salento")。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