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立即訂閱網主的Patreon, 閱讀這篇深度文章的全文 !月費只需7.21美元】
《金融時報》昨天發表長文報導<新加坡可以維持其亞洲「安全港」的聲譽嗎?>,指出上月破獲18億坡元福建幫洗黑錢案令人關注,新加坡一直以來的金融中心模式能否維持下去。
這篇文章不斷兜圈,到末段才寫出這篇報導的主旨——中國熱錢流入最終有機會影響新加坡的中立。報導最重要的一段說:
"一名在華盛頓的政策制訂者向《金融時報》說,拜登政府正在「比以往更密切地注視」中國企業和中國人移至新加坡。美國官員說:「流入的(中國)金錢和人數越多,北京便越覺得自己可以干預新加坡事務。」"
這篇文章不能有話直說,因為18億坡元案有點敏感。案件令人關注中國在新加坡的影響力是否上升中,並非因為10名被捕人士全是有中國護照的福建人,而是破案前5天,中國外長王毅才訪問新加坡,因此不少新加坡政治觀察家揣測,王毅施壓後才令新加坡出手;而《聯合早報》也發表了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的專訪,他斬釘截鐵說拘捕行動與王毅訪新沒有關連。
如果你是香港人,很容易明白FT報導的弦外之音。
最終觸發國安法出台的「反送中」示威,正是源於肖建華問題,北京要捉拿逃離大陸的「貪腐」富豪,阻止「貪腐」資金流出大陸,因此借林鄭之手修改法例,當充當門面的人未能完成任務,便乾脆北京自己出面。
正如FT報導所說,中國富豪以往把資金停泊在香港,富豪和專業人士都想拿個香港永久居民身份,隨時離開大陸,新加坡現在無意間發揮了這個角色。那麼,猜測北京近年對香港做了什麼,現在也想對新加坡做同樣的事情,這個想法很合理。
FT也提及,(西方)投資者希望在亞洲有一個「真正開放、對所有人都可稱為主場(home to everyone)、且不被單一強國所主導」的地方,香港一早不再是這種泛亞洲樞紐。那麼,美國不容許新加坡變成第二個香港,在亞洲必須有一個類似之前香港角色的地點,因此密切注視中國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也十分正常。
《金融時報》昨天發表長文報導<新加坡可以維持其亞洲「安全港」的聲譽嗎?>,指出上月破獲18億坡元福建幫洗黑錢案令人關注,新加坡一直以來的金融中心模式能否維持下去。
這篇文章不斷兜圈,到末段才寫出這篇報導的主旨——中國熱錢流入最終有機會影響新加坡的中立。報導最重要的一段說:
"一名在華盛頓的政策制訂者向《金融時報》說,拜登政府正在「比以往更密切地注視」中國企業和中國人移至新加坡。美國官員說:「流入的(中國)金錢和人數越多,北京便越覺得自己可以干預新加坡事務。」"
這篇文章不能有話直說,因為18億坡元案有點敏感。案件令人關注中國在新加坡的影響力是否上升中,並非因為10名被捕人士全是有中國護照的福建人,而是破案前5天,中國外長王毅才訪問新加坡,因此不少新加坡政治觀察家揣測,王毅施壓後才令新加坡出手;而《聯合早報》也發表了內政部長兼律政部長尚穆根(K Shanmugam)的專訪,他斬釘截鐵說拘捕行動與王毅訪新沒有關連。
如果你是香港人,很容易明白FT報導的弦外之音。
最終觸發國安法出台的「反送中」示威,正是源於肖建華問題,北京要捉拿逃離大陸的「貪腐」富豪,阻止「貪腐」資金流出大陸,因此借林鄭之手修改法例,當充當門面的人未能完成任務,便乾脆北京自己出面。
正如FT報導所說,中國富豪以往把資金停泊在香港,富豪和專業人士都想拿個香港永久居民身份,隨時離開大陸,新加坡現在無意間發揮了這個角色。那麼,猜測北京近年對香港做了什麼,現在也想對新加坡做同樣的事情,這個想法很合理。
FT也提及,(西方)投資者希望在亞洲有一個「真正開放、對所有人都可稱為主場(home to everyone)、且不被單一強國所主導」的地方,香港一早不再是這種泛亞洲樞紐。那麼,美國不容許新加坡變成第二個香港,在亞洲必須有一個類似之前香港角色的地點,因此密切注視中國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也十分正常。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