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港版國安法再有通緝行動】英外相稱不容脅迫在英人士 歐盟譴責

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食隻貓、食隻狗、食隻寵物——春田的海地移民議題

川普在星期二晚的電視辯論說出「俄亥俄州春田市的海地移民正在吃貓、吃狗、吃當地人的寵物」謠言,令春田的海地移民進一步由一個小鎮的市政問題變成全美甚至全球知名的國政議題,無端變成美國移民政策爭議的象徵。

先說春田(Springfield)。春田是美國極為普遍的市鎮名,至少34個城鎮以此命名,香港人所知的春田應該是指麻省的春田,這是全美第一命名為春田的城市,那兒有著名的春田學院,香港人考慮美國升學時可能會看看這間學院的資料。

麻省那個是全美人口第二多的春田,約15萬人,人口最多的美國春田位於密蘇里,人口接近17萬,密蘇里春田都會區有接近50萬人口;人口第三多的春田位於伊利諾伊,是該州首府,人口約11萬,連同周邊城市人口超過20萬。

更多外國人認識的春田應該是卡通Simpsons一家所住的春田。理論上,這是虛構城市,故事沒說過 Simpsons 住在哪個州份,對市內的描述也刻意矛盾,沒有一個真實的春田市可完全對應到卡通內的描述,但一般相信 Simpsons 的春田以俄勒岡州春田市為基礎,因為卡通的創作人來自俄勒岡州波特蘭市,該州的春田在波特蘭附近。

不算尖銳的移民爭議

今次爭議的主角——俄亥俄州春田,是個只住了約6萬人的小鎮,典型鐵鏽帶城鎮,經濟原本以生產農耕機器的製造業為主,但跟其他中西部工業城鎮一樣,工業在1970年左右開始沒落,人口也開始穩定下跌,人口最高峰是六、七十年代超過8萬人,亦即過去半世紀減少了約四分之一居民。

春田積極吸引新投資、新產業,也積極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搬來這裏居住——包括新移民,市政府十多年前已開展工作,協助新移民融入當地社區和美國社會。

Somehow春田特別吸引海地移民,大概十多年前已有海地人搬來這裏,但大規模湧入是2020年左右開始的事,目前高達約1.5萬名海地人在春田居住,佔市內人口四分之一。網上找不到之前的數據,但2020年春田最多只有不足 3000名海地人。

用海地人和春田來反映美國移民爭議,其實有點奇怪,因為這兩個涉及的移民爭議都不是最尖銳的。

最新一輪海地人移民湧入美國在2010年開始,當年海地大地震,此後當地政治從未穩定過,所以大量海地人離鄉別井。

只計在海地出生的話,美國目前住了超過70萬海地人,連同在美國出生的後代,美國海地人超過100萬,當中大概四成住在佛羅里達州。

說海地人不是美國「最有問題的移民」,因為海地政局不穩,治安惡劣,跟內戰分別不大,基本上海地全國人都可被視為難民,跟一些中美洲國家純粹因為想在美國打工的「經濟難民」不同。美國作為海地鄰國,其實很難把他們遣返,美國目前把海地人列為「臨時保護身份」,不能隨意送走他們。

絕大部份近年到了美國居住的海地人都是經合法途徑入境美國,到步後才申請難民資格,並非在美墨邊境或乘搭小船橫渡加勒比海偷渡到美國,所以海地人已算「有秩序地湧入」美國,為美國產生的「麻煩」不算多。

至於春田,正如上述,他們無論如何都要吸引人移居過來,所以(原本)不太抗拒海地人過來。對新增勞動力的需求在疫情後更明顯,多了當地居民在疫後沒有再工作,此時有一批海地人湧入,填補了勞動市場的缺口,他們的工作能力和態度也不差。海地人多了,也會開餐廳、雜貨店,頂了一些空置店舖。

車禍引爆反移民情緒

說春田這個社區整體上不算抗拒海地移民,不代表這裏沒有反移民情緒,原本的居民跟海地移民的文化、習慣不同,一起生活,必然出現磨擦。

突然多了人口,有助復興春田的經濟和社區,但也對基建和服務造成壓力,市政府來不及增加服務。最明顯的是語言,醫院等很多公共設施需要增加海地Creole語的翻譯,對於一個6萬人的小鎮,單是這筆翻譯開支已吃不消;學校面對有一批不懂英語的學生,需要協助他們適應;居民突然急增,住宅一定不足,樓價和租金被推高。

更根本的是,春田多年來是個近乎全白人(而且藍領佔多數)的城鎮,20多年前仍佔超過四分之三人口,現在數年間突然變成超過兩成是海地人,白人比例顯著下降,整個城鎮的面貌一定急速改變,原本的居民走在街上,覺得市面被改變了,難免會不安。

即使是這樣,移民原本在春田也不算是大爭議,但去年8月發生一宗嚴重車禍,一輛校巴被另一輛汽車撞到,校巴上一名學童死亡,而撞向校巴的汽車由海地人駕駛,事件令市內潛藏的反移民情緒一下子爆發出來,居民把很多市內問題歸咎海地人太多。

至於「吃貓吃狗吃寵物」謠言,則是春田市的移民問題結合了全國的反移民情緒所形成。

「吃貓」謠言的來源
這個謠言最早的出處,已經很難考究,一般說法是Facebook上一個春田市居民群組/專頁,8月有人上載一個帖文,聲稱自己聽聞「他的鄰居的女兒的朋友」遺失了她的貓,之後看到自己的貓被掛在一個海地人居住的住宅外,呼籲居民小心自己的寵物。

之後不斷傳下去,便變成「海地人吃貓」。

在這則Facebook帖文之前,由去年年底起,已不時有春田居民在城鎮居民大會表示,看到海地人在公園活捉鵝和鴨來當食物,相信這個說法也導致「海地人吃貓」的說法出現——海地人在公園捉鵝、捉鴨吃的說法其實也未能完全證實,而且就算真的出現,也離「吃寵物貓」相差甚遠。

事有湊巧,俄亥俄州8月中確實曾發生人類吃貓的事件,這個人被捕的情況有被拍攝下來,有人用這段影片來佐證「春田海地人吃貓」,但這宗案件發生在Canton市,被捕的27歲女子是美國出生、相信是黑人的人士,她的母親都有犯罪紀錄,顯示母親都是美國出生,跟海地完全無關。

過去一週,春田市和俄亥俄州政府已多次表示,春田從未收到有人吃貓、吃寵物的報告。

春田的小城小事變成美國的全國大事,因為今年的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范斯(J.D. Vance)是代表俄亥俄州的聯邦參議員。春田的移民壓力太多,市和州政府都不能應付,要向聯邦求助,包括聯絡范斯等代表俄亥俄選區的國會議員,所以范斯知道春田的情況,並在成為副總統候選人後,不時用春田的例子來推銷川普的移民政策政綱。

范斯本週一在X說出「吃貓」傳聞,聲稱春田有居民的寵物被擄走,被一些「不應該身在這個國家的人」吃了。這令春田廣為全國知道,其他地區的美國網民要求對移民採取強硬政策的話,也紛紛分享這個謠言,最終連川普也在全球觀看的辯論中也說了出來。

閱讀有關春田海地移民的報導,無論是「吃貓」謠言之前抑或之後,當地官員都想把爭議降溫,包括來自共和黨的俄亥俄州州長 Mike DeWine,但州外的美國人繼續拿春田炒作,借此推動強硬移民政策,令春田更難解決這個問題——反正這些人不用處理春田市政實務問題,春田移民問題更分化社區,他們也沒有所謂。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法國迷姦妻子案】前夫判囚20年 餘下50被告監禁3-15年 Gisèle盼社會正視性暴力問題

轟動全球的法國 Mazan 鎮長年迷暈姦妻案星期四宣判,受害人 Gisèle 的前夫 Dominique Pelicot 判以最高刑罰監禁20年,全部51名被告都被裁定罪名成立。

【Patreon文章】強姦的平庸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薩安州首府Magdeburg聖誕市集 汽車衝向人群5人亡逾200傷

【更新了官方的正式傷亡數字】 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香港—台北重登全球最繁忙航線 香港—曼谷打入十大排第7

英國旅遊數據統計公司 OAG 統計出2024年最繁忙航班 ,在香港台灣(官方)關係如此惡劣下,香港—台北線重登世界最繁忙國際航線冠軍,由去年第3升至第1,航班座位數目較第2的開羅—吉達多超過100萬,大概678萬個,較2023年大增48%。

倫敦租金大漲11.6% 樓價僅升0.2%

英國統計局(ONS) 星期三公佈11月樓市數據 ,倫敦租金按年升幅達11.6%,全英最高,較大不列顛(撇除北愛爾蘭的英國全國數據)的9.1%升幅和英格蘭的9.3%都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