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不能辦的公投

有些公投是不能辦的--除了台灣的入聯公投,英國下議院5日在激辯6小時後,傍晚以311反對對248贊成,否決在野保守黨提出把歐盟改革條約付諸公投的動議。


事緣2005年英國大選時,三大黨都承諾把歐盟憲章交給全民公決來確認,但不久「歐盟中堅份子」法國和「強烈疑歐的歐共體創辦國」荷蘭便相繼以公投否決憲章,而歐盟去年以「改革條約」取代憲章,英國執政工黨和自民黨遂以這份文件純粹國際條約而非憲章、因此沒有明顯削弱英國主權為由,認為只由國會確認便可。

事實上,保守黨黨魁本身也不見得特別想公投,明顯只是用來令首相白高敦(Gordon Brown)尷尬一下和難做而已,因為工黨不少人會不跟黨立場投票,保守黨想以此削弱白高敦;而如果動議通過,白高敦更要面對一方面要向國內選民推銷、另一方面在公投幾近必敗的情況下如何向其他歐盟成員國交待的困境。

在英國政黨制主要以階級作分野下,三大黨其實都面對內部「作反」的問題。工黨固然有議員反對,第三大黨自民黨有13名議員不跟隨黨立場投棄權票,其中3人更因此而辭去前座議員的職務;提出今次動議的保守黨也有「親歐」議員不理黨立場而投下反對票,包括前財相Kenneth Clarke。

有趣的是,歐盟一向標榜民主。以台灣問題為例,雖然歐盟執委會礙於其行政機關身份而反對入聯投,但歐洲議會議員不少是傾向支持台灣獨立、反對一中,更不要說入聯這些「小兒科」問題。

然而,一談到歐盟自己的「直接民主」,則十分忌諱。以EUPolitix的報導為例,文中以「白高敦在證明自己國家對歐洲的承擔時將面對困難時刻」(UK prime minister Gordon Brown faces a tough time proving his country's commitment to Europe)來形容英國今次表決。

我不是說這篇報導偏頗,但這一句卻充份反應歐盟圈子十分恐懼公投及公投結果的難以預測性將破壞「建設泛歐洲」夢想的心理,甚至認為容許公投等同疑歐、是阻礙歐洲大同、歐洲和平和歐洲強大的「兇手」。

由此可見,希望投票必須能預知甚至控制結果的不只是北京當局,是人的天性。

我不是說公投萬能,但在歐盟的情況,我不能理解,為什麼防止成員國人民藉公投向歐盟條約說不,便等於解決了歐盟認受性的問題;歐盟始終要面對一個問題:一日不擴大及增加歐盟的問責及民主,歐盟有何理據要求擴權、甚至要求代表全歐洲向全球發出「單一共同聲音」?或者說:歐盟究竟怕人民什麼?

-----
新浪留言
COMMENT: AUTHOR: 琮
DATE: 03/10/2008 10:53:38 PM
大推~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德國政府倒台 蕭凌志炒財長 暫定明年3月大選 20年來首提前大選

德國爆發政治危機,隷屬社民黨(SPD)的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照片後)星期三晚炒掉副總理兼財長、自民黨(FDP)黨魁林德納(Christian Lindner,照片前),三黨「交通燈聯盟」政府實際上已倒台。蕭凌志提出明年1月15日向國會提交政府信任動議表決,預計大選提前半年至明年3月底舉行,將是德國20年來首次提前大選。

撐巴勒斯坦人士街頭狙擊 大批以色列球迷阿姆斯特丹遇襲

以色列足球隊特拉維夫 Maccabi 星期四在荷蘭阿姆斯特丹作客,對戰阿積士(Ajax),大批以色列球迷到來支持,但遭當地一些阿拉伯裔及支持巴勒斯坦人士追打,大批少年和年輕人街頭追打任何好像以色列球迷的人,警方說, 5人因傷送院,另外約二、三十名 Maccabi 球迷輕傷,62人被捕 ,暫時未發現傳聞中有人被挾持或綁架的事件。

CDU默茨促下周信任動議 運輸部長退出FDP留在內閣 總理心腹接掌財政部

【文章上載於德國時間7日上午11時10分,更新於下午2時55分】 德國政局星期四早上又再急速發展,最大反對黨 CDU 黨魁、CDU/CSU下屆大選總理候選人默茨(Friedrich Merz,中照片) 要求最遲下周在國會表決內閣信任動議 ,盡快提前大選,反對總理蕭凌志(Olaf Schoz)前一晚提出1月中進行信任動議、明年3月才大選。

加拿大勒令關閉TikTok辦公室 原因成謎

加拿大創新、科學及產業部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星期三公佈,出於國家安全考慮,禁止 TikTok 在國內進行商業活動,需要關閉在加全部辦公室,但沒有封鎖 TikTok,身在加拿大仍可登入TikTok,這個決定令很多人疑惑。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