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月, 2012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利率事隔15年重返正數 日本銀行社員學習新形勢

日本央行今天(19日)17年來首度加息,而且利率自2009年後即將重回正數, 路透報導 ,日本的銀行要教導職員,學習如何在正利率世界下工作。

ACTA

歐盟峰會開了近8小時,救市基金ESM和財政協定這項協議據報已經簽署了,至於刺激經濟及就業方案則正式公布了,如果有空閒時間,各位可以去看看 峰會聲明 。 詳細稍後再談,因為會議似乎還未開完--開會約6小時後時,主持會議的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Herman van Rompuy)曾在Twitter表示,刺激經濟方案討論已完成,大家還以為就快開記者會,但我剛剛check Twitter時,有在場等待消息的記者表示,看到有「一車車」晚餐送進會議室中,而會場的咖啡廳亦開始有免費晚餐供應,顯然是峰會還要再拖的不祥兆頭! 暫時放下經濟危機,轉談另一個過去數天歐洲十分熱門、但國際間很少談論的議題:ACTA,反假貨貿易協議。大家應該聽過SOPA(未聽過SOPA,都應該知道維基百科英文版18日關站一天,抗議美國國會企圖通過打擊網上盜版的法案SOPA),而ACTA被稱為國際版的SOPA。

峰會遇上罷工

歐盟在30日又會舉行峰會。歐盟峰會越來越折磨記者,因為往往要等通宵,而且連大會當局自己也不知道會議開到什麼時候,因此記者(尤其是攝錄記者)必須不斷在會場等,不能走開,否則會議突然結束,便錯過採訪拍照的時刻。 這次峰會更麻煩,因為遇著峰會舉辦城市布魯塞爾公共交通工具工人罷工,歐盟當局要向傳媒另發通知(上圖),告訴他們當天要注意交通安排!

歐盟(德國)接管希臘財政權?

英國《金融時報》28日報導,德國等一些歐元區國家政府在27日下午開始,私下傳閱一份文件,建議希臘要把徵稅及政府開支決定權讓給歐元區,而歐元區會設立一名「專員」,「審批」希臘的政府財政,若認為不符合拯救條件,可以予以否決。報導還指,歐洲國家打算要求希臘在國內立法,保證除了正常政府運作外,所有政府收入要先用來還債,若果不夠還債,政府便要先削減開支,不能再以債券拖債來要脅債權人。 希臘一定不會願意這樣做,但網主倒是贊成--跟其他財困歐元區國家不同,甚至跟十多年前亞洲金融風暴的南韓和泰國不同,希臘財政危機的死結不在於債務很多,而在於其信用,包括政府不能正常運作以加強收稅及推動經濟改革,以及連希臘政府財政賬目是否正確,外界根本無從信任。

令人感慨,令人遺憾

這個話題,其實還未想清楚,但還是想現在便post出來:各位在面書或者看到一篇題為 <為什麼我想香港獨立/自治> 的文章,加上近日D&G、地鐵爭吵影片和孔慶東事件,我十分感慨--儘管我不是熱烈擁護回歸祖國的一群,但至少,當我還是「活在殖民地下的走狗」時,我毫不懷疑過自己的中國人身份,我亦沒有如一些今天高呼愛國愛港、但在中英談判時游說「主權換治權」的權貴般,認為繼續當英國殖民地是可以考慮的事情。看到回歸15年的結果,竟是15年前認為不可能發生的「港獨」情緒逐步浮上水面,中港兩地反而愈走愈遠,十分感慨。 當我看到該文下面的一些留言時,我亦覺遺憾--若真的要以政治學學術角度來看,該文容或粗疏,但如果純粹以「香港從來都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這類民族情緒,或是「香港獨立、不靠中國,死定了」「香港獨立,還不是要做美國走狗」「毫無願景、不知所云」這類「獨立不可能論」打發,這只是代表這些人看不到這篇文章背後的「危險」。 「危險」之處,正正在於這篇文章沒有嚴謹的論證,沒有「死硬反共」的語調,甚至沒有「蝗蟲」這類「仇陸」的用字(立場申報:本人對「蝗蟲」一詞十分反感),這才更反映出「抗拒中國」的情緒不是「處心積累者」的想法,更反映到這種情緒不知不覺地融入了香港的生活中,更反映香港與內地之間的文化衝突已到了一個危險的地步。而上述留言者--甚至香港政府和政黨--還未知道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沒有解開這個結的意識,任由問題惡化下去。 或者,由我一年前 <香港人,你看過多少場春晚?> 這個post開始說起。

制裁伊朗還是制裁自己

歐盟27國外長在23日通過加強制裁伊朗,措施跟美國上月底推出的相若,包括禁止進口伊朗石油,以及對伊朗央行作出制裁等, 詳情可看BBC中文報導 。 貌似「嚴厲」,但有趣的是制裁是「循序漸進」推出,7月1日才正式落實:各國不能與伊朗新簽石油進口協議,已簽署了的則要在7月1日前取消。 要循序漸進,理由很簡單:歐盟其實頗依賴伊朗石油的,歐盟佔伊朗石油出口的18%左右,僅次中國。碰巧的是,當中又以3個極受歐債危機打擊的國家希臘、西班牙和意大利最依賴伊朗石油,三國如果突然少了石油供應,燃料價格會急升,進一步打擊經濟,因此出現寬限期,以便讓三國有時轉跟沙特阿拉伯跟阿聯酋買石油。希臘原本是想明年初才實施的! 只是7月1日才實施(而且還會在5月檢討一次,看看是否真的實施!),屆時可能伊朗單方面提前禁運石油,令歐洲油價急升,又或是美國和以色列已經武力收拾了伊朗!

蘇格蘭首席部長跟華人拜年

新春期間,大家應該看了很多外國政府領袖或是大城市市長跟華人拜年的新聞,例如倫敦市長。除了這例牌的,不如看另一個跟華人拜年的政府領袖:蘇格蘭地方政府首席部長薩蒙德(Alex Salmond)。 除了跟各位拜年,他還祝願「中蘇關係」友好--在目前蘇獨鬧得熱烘烘之際,這篇賀詞真的令人想入非非! 鏈結: BBC中文網報導 ; 蘇格蘭民族黨官方網站網誌

倫敦考慮建新機場

英國(政界)近期有股基建熱,早前政府正式宣佈計劃興建高鐵後,現在又打算在大倫敦地區一帶多興建一個機場,選址是倫敦以東約55公里的泰晤士河河口上的人工島(見上圖),估計造價至少約500億英鎊(6039億港元/2.33萬億新台幣/4914億人民幣)。這個計劃的提出,理由很簡單:倫敦的空運能力已到極限,必須擴大。不過,連希斯路(Heathrow)機場興建第三條跑道也被擱置的話,這個泰晤士河河口機場只會更具爭議。

默克爾,返回船隻,XX!

意大利13日發生郵輪意外,除了那位已成為全國公敵的郵輪船長外,另一個全意熱話的或者是這句說話:Vada a bordo, cazzo!這是意大利海岸防衛隊一名隊長與那名船長對話時,下令他盡快返回船隻,以協助搜救行動的說話。我不懂意大利文,但根據英文外電,那個cazzo好像是粗口,但是否粗鄙到不應該隨便公開說的程度,我就不知道。 不過,意大利人似乎很公開說這句話,據聞已有印製這句說話的T恤,而意大利報章Il Libero在18日亦以這件事畫成政治漫畫,但船長變成德國總理默克爾,諷刺她不肯慷慨解囊協助鄰邦,有如「跳船」逃走--當然,郵輪意外和歐債危機,兩者更相似的地方,應該是大家覺得,歐債危機最終難逃撞船、「船毀人亡」的結局。(上面圖片來自德國明鏡週刊)

雅典衛城割價出租

希臘瀕臨破產(或對某些分析員來說--實際上已破產),政府當然要不斷「撲水」還債,其中一個不斷被討論的方法是租島(希臘在愛琴海有大量不人想擁有的無人島)及古希臘遺跡,但總是被說成賣國。不過,一、兩週前還說沒可能的出租遺跡的措施,文化部17日就已表示已經放行,先行的是雅典衛城(上面照片來自 維基百科 )。

英國聯港抗歐?

香港16日舉辦亞洲金融論壇,其中香港金管局與英國財政部簽署協議,成立由民間主導的小組,推動香港與倫敦發展離岸人民幣交易業務的合作( 詳情可看香港金管局的新聞稿 ;上面照片來自香港金管局網站,左面是16日訪港的英國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右面是香港特首曾蔭權,中間那位「攝石人」是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 這在香港應該不算大新聞,因為論壇中有內地官員說放寬中國企業來港上市的發言應該更重要,但這個合作在英國傳媒以重點新聞報導,因為這意味倫敦在成為人民幣離岸結算中心上邁出一大步。網主更覺得,香港無意中成為英國在歐債危機解決方案的爭拗上,與德法兩國討價還價的籌碼,而這點,又要先回應一下早前在 <違背了兩世紀外交戰略的舉動> 一文中,有人問"其他歐盟成員國能夠作出甚麼會影響英國利益而又可以繞過歐盟27國一致同意這個機制的政策決定?"的這個問題。

蘇獨攤牌

英國中央政府和蘇格蘭地方政府正式就蘇格蘭獨立公投問題過招,蘇格蘭地方政府的首席部長Alex Salmond在10日晚上正式宣佈,計劃2014年秋天舉行蘇獨公投。 Salmond帶領的蘇獨政黨蘇格蘭民族黨(SNP)去年贏得蘇格蘭選舉上台後,早已表明會搞蘇獨公投,但他一直就公投細節含糊其辭,包括公投時間,於是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決定迫他攤牌,由8日接受BBC訪問開始,不斷公開表示英國中央政府不介意舉行公投--而且還要是有約束力的公投(跟其他歐陸國家不同,英國主權在國會,因此公投一向不具法律約束力,即使是當年加入歐共體的公投,都只是意向,結果是贊成後才由國會立法,落實公投意向),但公投細節要由英國中央政府決定,蘇格蘭地方議會不能單方面決定。

法總統大選 簡東拿攪局

可能大家有聽聞,法國傳媒報導,前法國球星簡東拿(Eric Cantona)打算參與4月底至5月初舉行的法國總統大選。這其實是法國《解放報》的報導,該報刊登了簡東拿給予全國各市長的信件,希望找到500人提名他參選(在法國,要有500名民選官員提名才能參選總統,民選官員約有4.5萬人,其中超過3萬人是市長鎮長)。 聽起來好像趣聞一則。事實上,《解放報》不久後便刊登簡東拿的訪問,說自己並不是要成為法國總統,而是要求各法國總統候選人支持Fondation Abbe Pierre這個組織的主張,解決住房問題--說實話,香港或者都要有人做同樣的事情,引起各參選人關注。 上面的片段題為「簡東拿給惡劣住房紅牌」,便是他批評法國居住環境惡劣。

瑞士政壇不再和諧

很久沒上來。年末放假外遊,放假前又有大量工作要清理才能起行,而且聖誕期間較少新聞,所以沒更新一段時間了。下面那個post的留言,稍後再覆,今天先寫另一宗新聞。 瑞士央行行長希爾德布蘭德(Philipp Hildebrand,上圖,照片來自Swissinfo)在9日突然宣佈下台,主要是為了其妻的外匯交易醜聞而辭職,有關詳情可看 Swissinfo這篇中文報導 ,不贅。 在這宗新聞的背後,或者反映出瑞士政壇的和諧年代結束--畢竟,踢爆這宗醜聞的主要是瑞士人民黨(SVP)。瑞士「朝野之分」出現,對抗式政治也會逐漸成為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