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手提行李、相鄰劃行全收費 西班牙罰Ryanair等5廉航近1.8億歐元

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雜談菲人質事件

近日工作變得忙碌,幾近沒更新網誌,抱歉。

知道大家都已被傳媒、網誌或「面書」疲勞轟炸有關菲律賓人質事件的消息,但仍有一些事情,不吐不快。


不厭其煩再次提醒各位,這次事件的問題在於菲律賓政府、政客和警察,不是普通菲律賓人,請不要再說什麼「菲律賓人是低等民族」之類的種族主義言論。

菲律賓政府、政客和警察有多無賴,不用再多說。但對於因工作關係被迫不斷看菲律賓傳媒報導及評論的網主而言,還想補充。

無疑,香港一些傳媒報導菲律賓官員/政客/警察的新聞,不乏「煽動仇菲」的標題,但我也想說,菲律賓官員/政客/警察這些毫不負責任的言論,香港傳媒已少報了,如果每天看菲律賓傳媒的報導,只會更嘔血!

嘔血言論不外乎:1、已經道歉了、國旗也下半旗了,你還想怎樣?2、由事發後第一天便立即提出擔心在港菲人的安全,並不斷談及有菲律賓人在港受辱罵的消息--我不是說香港完全沒有不理想針對菲律賓的聲音,菲傭無理被炒的事也一定要提出交涉,但旅遊巴士上死者的血還未乾時,便立即提出在港菲人的安全,而且之後每天不斷拿一些小個案來小題大造,例如說一個菲傭表示被女僱主罵了幾天(但那個僱主是事件死傷者的親戚,而且最終其夫及兒子也勸說她不要向菲傭發洩,女僱主也已向那位菲傭道歉),又或者是總統妹妹表示自己安撫傷者時也被傷者向她大叫(shout,說實話,就算我去安撫那個傷者,我也會被shout吧?),不斷「陰啲陰啲」說香港人針對他們,然後又說一句「我們也明白香港人的感受,所以在那個境況下我也沒有還口」,這是真的擔心自己同胞/國民在港受威脅,真的「理解香港人感受」,還是火上加油,製造恐慌,「驚死在港菲人唔會被人襲擊」呢?

更令我驚訝的是,事發後第4、5天便開始出現評論文章或政客發言時,「勉勵」國民不要看扁自己的國家,其實菲律賓也不是那麼差,我們對待旅客也是十分好客,云云。無疑,菲律賓人確實毋須亦不可能為事件不斷自責,但我真的未見過有一個國家,在發生了如此重大的醜聞(不是指有人傷亡,而是警察的無能顯現在全世界面前)後,精英階層、知識分子可以如此快便如此輕鬆地細數自己的社會有什麼什麼值的自豪的地方,而又毫無反省自己的社會為何會出現嚴重的問題,並顯示出必須面對並修正的決心。

說實話,「交代」,對香港人而言也不一定是十分重要,如果對報告不滿,香港人大不了可以以後不去這個旅遊。但生活在當地的人呢?當地的精英能否找出問題(也不要說是貪污等這些問題根源,只是如何應對日後人質危機等這些表面問題),以行動--改善治安--來證明國家已走出事件陰霾,向世界證明這是一個有能力自我更新的民族呢?抱歉,我看不到。(想起很多人都應該聽聞過的一封信,一個菲律賓青年在CNN的ireporter上載一封信,內裏提到菲律賓是一個曾經以人民力量趕走獨裁者的民族。這,確實是令人自豪的歷史,試想香港人甚至全中國十三億人,到現在還未能選出自己的領袖。但殘忍一點也要對這位青年說:那麼,菲律賓能否事隔24年再一次展示人民力量,趕走貪污問題呢?所有香港人亦請緊記,日後出現嚴厲批評政府/社會生態的聲音,不要這麼隨便說大家要和諧一點,香港仍有很多值得自豪的地方--那只是不知反省)

醜話說了這麼多,倒是大家要想一想,香港可以做什麼?

調查,說實話,也不要期望太多。不只是菲律賓方面的調查,香港警察也不大可能調查到什麼出來,畢竟他們隔空工作,而且電視台即日上過旅遊巴士拍攝,什麼證據也已被毀滅了。

倒是有一點我覺得很多香港人/香港政府可能忘記了的:宣傳戰。看過上述菲律賓官員/政客/警察的表現,香港人應有心理準備,菲律賓政府一定會不斷向國民及全球「唱衰」香港,例如:菲傭在港生活其實很差,香港人一向待薄菲傭;香港出現非理性仇菲情緒(然後暗示菲律賓政府已盡力向香港人交待);最低工資法例歧視菲傭(題外話:我個人倒是認同目前豁免外傭的做法是歧視,應把外傭納入最低工資法);中國這個大國及香港這個富有城市欺負菲律賓這個小國;陶傑之前的一篇文章,顯示香港人歧視菲律賓人;中國想借機霸佔南沙。等等

既然有此可能,我認為香港也應準備好「唱衰」菲律賓政府(再度提醒,是政府,與菲律賓人無關),香港政府必須向全球傳媒強調,香港絕對沒有因為這件事要仇菲(但我頗擔心香港官員還未有此意識,例如,香港是有一個駐新加坡經貿辦事處處理所有對東南亞的涉外事務,但我還未看到這個辦事處在此事做過什麼)。各位也請收回那些不必要、毫無幫助但只會累事的言論,例如什麼杯葛菲律賓啤酒、炒掉全部菲傭,免得招人話柄。

另外,我頗意外的是,香港人對自己的國際地位毫無覺悟。正如安裕在8月29日文章所指,阮次山絕不可能不知道「質疑曾蔭權能否打電話給菲總統」是在說什麼,這只是認為偏向中央集權與偏向地方獲更多權力之間的爭論。但問題是,香港特區根據《基本法》確實可自行處理外交及軍事以外的涉外事務,而菲律賓政府有關總統為何不接曾蔭權電話的多個解釋中,亦從來沒有因為香港不是主權國這理由,顯示香港在某些問題上可直接與主權國政府交涉,這點是大家都十分清楚的。

再簡單一點說,香港「同時是城市、省和國家」--香港政府既要處理市政(例如道路規劃),要與各地市政府打交道;亦是等同省級,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各省各自治區要「認投」一個災區來救災時,香港特區同樣要參與討論;甚至亦是一個國家,例如貿易、金融,我們是獨立貿易區,要直接與外國中央政府談判。各位香港人請緊記自己的身份。

可笑的是明報8月30日社論說要避免使用「次主權」的用字--一個兩制的精髓正是讓香港成為一個次主權個體,把一些中國中央政府不便或不懂處理的事情交回香港自己處理,而次主權只是學術界對這個現象的客觀描述而已。正如「高度自治」不是自治,主權前面有一個「次」字,就代表這個主權不是「絕對」主權,而是有限制的,因此毋須自我忌諱這個詞語。

而且,愈是要維權中國統一,因此認為香港政府愈不應該做任何事的話,而中國政府最終又為了全局外交戰略利益考慮而對事件不了了之的話,「港獨」情緒只會萌芽。某程度上,我認為這次事件是回歸以來、甚至是歷來,首次出現真正港獨情緒的威脅,連政改問題也未曾出現這趨勢,香港政府、中國政府以及那些認為曾蔭權沒有資格致電菲律賓總統的評論員,請小心行事。

撇除主權問題,實事求事的話,也請中國外交部盡量低調,除非真的是一個主權國才能做的事情,否則我認為此事由香港特區政府全權跟菲律賓交涉會更好。我這個想法是基於上述認為這次要打宣傳戰的假設,而眾所周知,在全球的形象中,香港一定較中國政府好,至少少了威脅鄰國的陰影。

最好想說的是:香港人是否應多瞭解一下東亞鄰國的風土民情呢?我們或者迷上K-Pop,愛到泰國做Spa,時常到菲律賓的沙灘潛水,到馬來西亞旅行,去新加坡剛建成的賭場,往印尼的峇里島,或是學梁朝偉到吳哥窟,但我們對這些國家的歷史、近代政經生活認識有多深呢?甚至,香港住了不少東亞各國國民,菲律賓人便住了20萬,但我們有沒有考慮過他們在港生活是否遇到歧視等問題呢?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一直想不明白的是,香港人甚至中國人經常說西方國家歧視居住當地的華人,一有什麼風吹草動便說人家歧視,但當歧視在自己的土地上出現,為何不能拿出同樣的氣憤來正視問題呢?

+++++++++++++++++++++++++++++++++++++++++++++++++++++++++++++++
新浪留言
[1]我覺得歧視呢個問題個個國家都有......
港澳地區(可能係成個中國 )當外國人佢地神咁拜,但係對一d吾達ge國家ge人就.........
作者 yp | 31st Aug 2010 12:17

唉......這是事實、亦是現實
作者 simon/示芒 | 5th Sep 2010 04:19

[2]
其實博主可以把意思簡化為香港人不應向無關的菲律賓個人 (individuals)(除卻那當事的槍手、攻堅的警察、指揮官、總統等)報復,因為這事跟他們的個人身分無關;但我們應該向他們的集體身分 (collective identities)(如菲律賓人民、國家、政府、警方當局、政制等)作回應,因為在這事故上所有上述集體身分都脫離不了關係,而我們也必需讓這集體身分明白我們香港人不是好欺侮的。
因此,香港人可以宣稱自我抵制聘用菲律賓人(非特定某菲律賓人),但(特別是僱主)不應針對其菲藉外傭;可以自我抵制到菲律賓旅遊,但不應散播種族歧視言論等。
作者 Martin | 31st Aug 2010 12:25

我倒覺得毋須抵制菲傭,因為他們完全無問題。當然,有人說事件令他們有陰影,連家中有個菲律賓人都令他們不舒服,我也無話可說,儘管有點誇張。
至於旅遊,除非你真的很熟悉菲律賓這個地方,是「地膽」,否則,現在還有多少香港敢去菲律賓???
作者 simon/示芒 | 5th Sep 2010 04:23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