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挪威奧斯陸的「7.22」襲擊證實是國內極右「基督教原教旨主義份子」所為時,我也有點愕然。假設挪威警方所說的是真的話,這或反映兩點:1、這可形容為1996年造成逾百人死亡的美國俄克拉荷馬城政府大樓爆炸的翻版;2、事件會如何影響極右,並繼而影響歐洲各地政治生態。
第2點我之後再寫,今天先寫第1點。說是俄城襲擊翻版,不純因為兩者都是白人極右主義份子所為,更因為事件剛發生時至挪警公布拘捕了疑兇之間大家的猜想:大家很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伊斯蘭武裝份子所為。這與巴勒斯坦裔學者Edward Said當年的經歷很相似。
如果大家有看7月23日香港報紙的報導,末段應該有寫到大家直覺覺得這與阿爾蓋達有關的,繼而提到挪威是北約成員國,有參與阿富汗戰爭,亦有參與轟炸利比亞。然後,香港各報紙應該要截稿,稿件就此停了。原來之後還有更多故事(至各地報導及「專家」分析)發生。
就算大家沒在傳媒、尤其是real time(如通訊社、電視、電台),各位也可想像到,在警方正式公佈,記者是會不斷找專家「分析」,而當大家認為最大嫌疑是伊斯蘭武裝份子時,大家又會覺得:「哦!好像是呀!」尤其是這次涉及汽車炸彈爆炸,「很典型伊斯蘭武裝份子所為」。
再之後,大家便翻查檔案,看看那些人/組織曾警告襲擊挪威。而大家一定有所斬獲,例如大家找到一個名為Mullah Krekar的人,這名伊拉克庫爾德族在挪威流亡多年,但因為他回國會有危險,是「難民」,因此不能遣返。我看到Salon的文章,紐時、BBC等西方傳媒原本是頗肯定地報導說這是伊斯蘭武裝組織所為。
當然,之後挪威警察說這是「地道挪威白人」所為,疑犯是保守、基督教原教旨份子時,大家便更改報導。但上述Salon的文章也說了一個很有趣的觀察:當西方傳媒認定那是伊斯蘭武裝份子所為時,報導時以「恐襲」來形容,但當證實是白人所犯時,報導便沒有了「恐怖主義」(terrorist)這類字眼,彷彿同樣具政治目的,同樣是「無差別」(indiscriminate,抱歉,學了某位香港著名評論人那種很愛括英文以顯示自己中文表達能力差的風格)濫殺無辜,但穆斯林做的便「恐怖」,白人做的便不「恐怖」。
相類似的評論亦可看德國之音英文網站<恐怖毒害我們的思想>一文。
記得讀大學時,讀過已故著名文學評論家Edward Said說過的一段經歷:1996年俄城爆炸襲擊時,有美國記者致電當時身在加拿大的他,訪問他的意見及看法。Said覺得奇怪,因為他是文學/文化研究學者,不是罪案專家或炸彈專家,他也不能說一些什麼真知灼見,但記者向他說:但你是巴勒斯坦人哦,你應該熟悉恐襲的運作吧?
當然,最後證明一開始認為是穆斯林襲擊的看法是錯的(美國剛巧在1995年發生紐約世貿中心爆炸案,確是穆斯林所為)。
或者,大家覺得「穆斯林=恐怖份子」的想法是可笑,但這想法又其實潛藏在大家心裏。事件再一次提醒大家,「恐怖」的不一定是穆斯林,任何極端主義也可以殺死人。
從保安(或曰「反恐」)角度來看,更大問題是至今大家(或至少是西方)的反恐策略出了兩個問題:1、針對穆斯林;2、更大問題是過往太針對外來襲擊,於是不斷在入境上設限,但當襲擊源頭來自堡壘內,大家可以如何防範?
第2點我之後再寫,今天先寫第1點。說是俄城襲擊翻版,不純因為兩者都是白人極右主義份子所為,更因為事件剛發生時至挪警公布拘捕了疑兇之間大家的猜想:大家很理所當然地認為這是伊斯蘭武裝份子所為。這與巴勒斯坦裔學者Edward Said當年的經歷很相似。
如果大家有看7月23日香港報紙的報導,末段應該有寫到大家直覺覺得這與阿爾蓋達有關的,繼而提到挪威是北約成員國,有參與阿富汗戰爭,亦有參與轟炸利比亞。然後,香港各報紙應該要截稿,稿件就此停了。原來之後還有更多故事(至各地報導及「專家」分析)發生。
就算大家沒在傳媒、尤其是real time(如通訊社、電視、電台),各位也可想像到,在警方正式公佈,記者是會不斷找專家「分析」,而當大家認為最大嫌疑是伊斯蘭武裝份子時,大家又會覺得:「哦!好像是呀!」尤其是這次涉及汽車炸彈爆炸,「很典型伊斯蘭武裝份子所為」。
再之後,大家便翻查檔案,看看那些人/組織曾警告襲擊挪威。而大家一定有所斬獲,例如大家找到一個名為Mullah Krekar的人,這名伊拉克庫爾德族在挪威流亡多年,但因為他回國會有危險,是「難民」,因此不能遣返。我看到Salon的文章,紐時、BBC等西方傳媒原本是頗肯定地報導說這是伊斯蘭武裝組織所為。
當然,之後挪威警察說這是「地道挪威白人」所為,疑犯是保守、基督教原教旨份子時,大家便更改報導。但上述Salon的文章也說了一個很有趣的觀察:當西方傳媒認定那是伊斯蘭武裝份子所為時,報導時以「恐襲」來形容,但當證實是白人所犯時,報導便沒有了「恐怖主義」(terrorist)這類字眼,彷彿同樣具政治目的,同樣是「無差別」(indiscriminate,抱歉,學了某位香港著名評論人那種很愛括英文以顯示自己中文表達能力差的風格)濫殺無辜,但穆斯林做的便「恐怖」,白人做的便不「恐怖」。
相類似的評論亦可看德國之音英文網站<恐怖毒害我們的思想>一文。
記得讀大學時,讀過已故著名文學評論家Edward Said說過的一段經歷:1996年俄城爆炸襲擊時,有美國記者致電當時身在加拿大的他,訪問他的意見及看法。Said覺得奇怪,因為他是文學/文化研究學者,不是罪案專家或炸彈專家,他也不能說一些什麼真知灼見,但記者向他說:但你是巴勒斯坦人哦,你應該熟悉恐襲的運作吧?
當然,最後證明一開始認為是穆斯林襲擊的看法是錯的(美國剛巧在1995年發生紐約世貿中心爆炸案,確是穆斯林所為)。
或者,大家覺得「穆斯林=恐怖份子」的想法是可笑,但這想法又其實潛藏在大家心裏。事件再一次提醒大家,「恐怖」的不一定是穆斯林,任何極端主義也可以殺死人。
從保安(或曰「反恐」)角度來看,更大問題是至今大家(或至少是西方)的反恐策略出了兩個問題:1、針對穆斯林;2、更大問題是過往太針對外來襲擊,於是不斷在入境上設限,但當襲擊源頭來自堡壘內,大家可以如何防範?
雖然是在挪威,不過讓我想到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
回覆刪除據聞跟另一北歐國家芬蘭一樣, 挪威槍械管制亦偏向寬鬆, 但亦據報挪威的槍擊案未有如芬蘭或美國般嚴重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