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伊鵬3」停留Kattegat海峽逾半天 疑遭丹麥海軍截停

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血清素》——另一本政治預言?

「法國鄉郊的農民受盡歐盟政策及全球化的打擊,民不聊生,陷入瀕臨自殺的處境,終於起來反抗,上街示威,甚至發展成堵塞公路」

以上的情境好像是說去年11月起的法國「黃背心」示威,但其實這是法國作家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剛出版的新小說《血清素》(Sérotonine)中的情節。由於小說實在太像「黃背心」示威,因此不少法國人都驚訝地說:難道韋勒貝克又一次成功預言法國的社會狀況?

《血清素》是62歲的韋勒貝克的第7本小說,即使沒有上述「預言」,他推出小說,在法國文壇以至整個社會都是一件大事。他本身在全球文壇已很有名氣,今年元旦剛獲政府頒法國最高榮譽「榮譽軍團勳章」,是目前數一數二暢銷法國小說作家之一,以上一本2015年出版的小說《屈服》(Soumission)為例,單是原裝法語版已賣出80萬本,當中的情節——法國2022年選出一個穆斯林做總統,即使你不熟悉法國文學,在之前伊斯蘭極端主義份子不斷襲擊法國時,也應該讀過一些新聞分析文章,引用這本小說的這個情節做引子(文末列出香港和臺灣當年有關這本書的書評文章)。出版商為第一版《血清素》印了32萬本,而一般法國小說初版只會印刷5000本,可見韋勒貝克作品的賣座力。

《血清素》的書名,是指書中患有抑鬱的主角需要經常服藥來控制抑鬱——很多抗抑鬱藥是以提升血清素來治療。主角是一名中年農業工程師,在事業、感情和人際上都碰壁,生活不如意,於是決定辭掉工作,返回位於北部的家鄉,卻發現年少時的一名好友現在是一個陷入絕路、想著要自殺的農夫,因為他受歐盟政策及全球化打擊,售賣農作物也賺不到很多收入回本。書中把主角的家鄉——或者應該說是法國鄉郊整體——描述得十分黑暗,毫無前景,居民無希望,但同時也隱藏著反抗的心,主角看著鄉郊農民和工人的處境,決定帶頭率領他們抗爭,於是導致文首所說的堵路大示威。

本書的德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版都在1月發行,翻譯需時,因此韋勒貝克在「黃背心」示威前一段時間便已寫完這本小說,不可能臨時加插堵路示威的情節,這令外界對他的「預言」能力十分驚訝。

韋勒貝克的「預言」能力已非首次。以《屈服》為例,故事的背景是假設2022年,一名穆斯林在各主流政黨與「穆斯林兄弟黨」聯手支持下,擊敗了極右領袖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對,正是現實中的那位瑪蓮勒龐,但韋勒貝克沒有估到在2022年前,她已把「國民陣線」的黨名改掉),當選為法國首名穆斯林總統,法國此後逐步伊斯蘭化,實行伊斯蘭律法,女性出外要戴頭巾。

《屈服》在2015年1月初出版,諷刺漫畫報《查理週報》也以「韋勒貝克最新預言」作為封面漫畫。結果,《查理週報》不久就因為之前諷刺伊斯蘭主義的漫畫而遭幾名伊斯蘭極端份子開槍襲擊,令伊斯蘭在法國社會的角色成為重要政治議題。

更早的預言在2001年的《平台》(Plateforme)出現。這本小說談及在泰國的「性旅遊」——不少歐美人士去東南亞旅遊,是為召妓或性派對。小說中臨結束時有一個情節,一批伊斯蘭恐怖份子向泰國一間很多遊客出沒的夜店發動炸彈襲擊,造成包括女主角在內的多人死亡。這個情節跟2002年印尼峇里爆炸襲擊的情況十分相似,這也是韋勒貝克的小說被視為有「預言」性的開始。

韋勒貝克在2005年曾回應過《平台》是否預言成真。他當時說,誇獎他成功預測峇里襲擊是誇大其辭,他承認《平台》中襲擊夜店的情節帶有預言成份,但認為極端伊斯蘭份子最終會對性旅遊作出負面反應,也不是那麼難預測。

說回《血清素》,很明顯,小說跟法國、全歐洲甚至包括美國在內的整個西方所面對的政治社會問題,十分脗合,那就是鄉郊有一批人——通常是白人,以及男性——感到自己被遺棄,對政界、精英及社會的不滿不斷累積。

看到這裏,大概也感受到韋勒貝克及他的小說,是充滿著典型極右支持者的想法。在《血清素》,主角批判法國政客「不會為(本國)人民利益抗爭,卻隨時可為捍衛自由貿易而死亡」,甚至認為法國精英有隱藏議程,計劃消滅鄉郊「以達到歐洲標準」,「人民消失了也不會上到報導頭條。主角又認為女性主義令到西方沒落,認為西方文明「在沒有危險或重大事件發生下」,無聲無息地死去。

韋勒貝克以反自由主義、疑歐、恐伊斯蘭立場見稱,一向不在意政治正確。《血清素》便引起一些爭議,書中形容法國城鎮Niort為「(主角)見過其中一個最醜陋的城市」,惹來該市居民及市長批評。他支持法國棄用歐元,穆斯林在歐洲只是一個問題,天主教教會應重新明確在政治社會擁有角色,又支持川普(Donald Trump)的保護主義,稱讚他為「其中一位最好的美國總統」。

[文首照片來自法新社]

本文部份內容來源:
French literary rebel Houellebecq releases 'Serotonin,' a novel that echoes 'Yellow Vest' protests
Pourquoi "Sérotonine", le dernier livre de Michel Houellebecq, fait-il autant parler ?

延伸閱讀:
《屈服》小說導讀:韋勒貝克再次掀起滔天巨浪,用「伊斯蘭教」向全世界梭哈(臺灣學者楊凱麟2017年寫)
劉況:族群仇恨以外的存在焦慮——讀韋勒貝克的《屈從》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沒有孩子,沒有國家」 俄杜馬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

俄羅斯杜馬 星期二完成立法工作 ,三讀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個人違法者最多可罰款40萬盧布(3.3萬港元),組織違法可罰500萬盧布(42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