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Patreon文章】格魯吉亞「代理人法」爭議 拆射親俄遠歐外交戰略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格魯吉亞(Georgia)執政黨「格魯吉亞夢」上星期強行在國會二讀「外國代理人法」,加強打擊NGO,即使民眾多次上街抗議也繼續立法工作,以催淚彈和水炮驅散示威者。

「代理人法」爭議意味着「格魯吉亞夢」榮譽黨主席、國家實際領導人伊凡尼什維利(Bidzina Ivanishvili)掌權12年後,終於露出親俄真面目,徹底放棄親歐路線。

他上週一(4月29日)出席執政黨集會,罕有公開就重大議題發言,全面抨擊西方,形容2004至2012年借玫瑰革命而上台的薩卡什維利(Mikheil Saakashvili)執政年代是「外國委任的革命委員會管治」,並斥責美歐國家是「全球戰爭團夥」(global war party),當年支持格魯吉亞抗俄,令格魯吉亞2008年主動挑釁而被俄軍打敗,現在這些「團夥」把烏克蘭推向更危險的境地。

伊凡尼什維利又說,玫瑰革命是NGO主導的革命,形容NGO是「外國培植的偽精英」,NGO心中沒有祖國,借此解釋為何要訂立「代理人法」。

究竟伊凡尼什維利為何要在此時採取明顯親俄、開始疏離歐洲的政策?

TLDR,2個原因:1、他想鞏固個人權力;2、烏克蘭戰爭令他沒有「歐俄逢源」的空間。

伊凡尼什維利現年68歲,蘇聯解體時他剛巧身在莫斯科從商,乘着90年代俄羅斯私有化浪潮而大舉擴張商業版圖而致富,所以他是俄羅斯寡頭富豪的一部份,骨子裏親俄,甚至可以說是一個「蘇聯人」,對格俄關係以至民主人權的看法停留在蘇聯時代。

過去12年,伊凡尼什維利大部份時間退居幕後,但一直是政府和黨的實際最高話事人,十分關心自己是否握有大權。他去年年底再度復出,今年2月推舉親俄的 Irakli Kobakhidze 為新總理,取代在任3年的親歐總理 Irakli Garibashvili,除了外交轉向的考慮,也跟提防民望高企的 Garibashvili 挑戰自己有關。

「代理人法」既影響人權狀況,同時是格歐關係的寒暑表,格魯吉亞加入歐盟的其中一個條件是政治改革,加強民主、法治、人權,現在格魯吉亞政府在這方面不進反退,肯定打擊格魯吉亞入盟的前景。很多格魯吉亞人不滿新法,既是針對人權倒退,同時也因為他們很清楚這代表格魯吉亞重回親俄路線,所以這條法例更多被稱為「俄羅斯法」。

上面提及伊凡尼什維利較親俄,但「格魯吉亞夢」的政府一直維持薩卡什維利的親歐外交戰略,繼續聲稱希望加入歐盟,一大原因正是格魯吉亞民意壓倒性反俄。格魯吉亞有兩成領土被俄羅斯變相控制,格魯吉亞不能實質管治自稱獨立建國的南奧塞梯(South Ossetia)和阿布哈茲(Abkhazia)——沒有國家的人民會支持一個「認賊作父」的政權。

不過,烏克蘭戰爭令這個灰色地帶消失,格魯吉亞必須在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二選一,伊凡尼什維利基於本身的親俄傾向,以及擔心俄軍入侵或加強煽動南奧塞梯和阿布哈茲有進一步舉動,他選擇了親俄,於是不介意推行一系列打擊人權、歐盟不滿的政策。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香港滿街普通話 西方金融家感疏離

《華爾街日報》發表專題報導,題為 <北京如何控制香港的金融中心——並把西方拋諸腦後>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