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歐盟峰會在25日召開,如何處理希臘問題,由於目前消息每分鐘都在改變,而且各陣營都各自放風,所以毋謂猜測後果。反而先寫一點更重要的問題:「德國單邊主義」是否已取代「德國親歐主義」?
我在3月9日曾寫到「EMF:歐洲新一輪整合?」。當時我誤讀了德國財長蕭伯樂(Wolfgang Schaeuble)發言背後的含意--根據德國傳媒隨後報導,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和蕭伯樂在EMF問題上意見分歧,而默克爾談及EMF時,不斷提到要修改歐盟條約,變相告訴各歐盟成員國,不要妄想隨便在一個峰會上便作出決定,拯救希臘。
不過,我可能要進一步修訂我在該篇post的看法,因為歐洲政治可能出現一個重要變數:德國以自己的國家利益為先(我在此先隨便作一個名詞「德國單邊主義」),而不再像二次大戰後六十年以歐洲/歐洲融合的利益為先(德國親歐主義)。
在二戰後的歐洲融合中,欲借歐洲來延續法國全球影響力的法國曾杯葛歐洲,例如前總統戴高樂的「空椅危機」(empty chair crisis,即他多次缺席歐共體領袖會議,令歐共體無法作出任何重要決定);一向疑歐的英國曾出了一個每次出席峰會都大喊「I want my money back」的首相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事緣各成員國向歐共體支付運作款項是以各國的銷售稅計算,但這種計算方法會令英國繳交款項佔GDP比例較其他國家高,因此戴太連續數年每次出席峰會,無論議程是否包括,都先提出「回水」問題,令其他各國領袖不勝其煩);但德國「以一敵眾」、堅持自己立場的情況則十分罕見,尤其是在如此悠關歐盟/歐元存亡的問題。但歐洲現在卻要面對「不夫人」默克爾(「不夫人」綽號在下一篇post再解釋)。
如果德國對歐整體國策,以及德國民眾對歐洲融合有多重要的看法,作出180度轉變,日後觀察歐洲政治/歐洲合作時,所有推算都要由頭做起。如果以《金融時報》網站引述智庫Centre for European Reform的Charles Grant所言,就是之前歐洲整合所遇的挫折只會令歐洲整合不能向前邁進,但如果這次歐盟峰會不能就拯救希臘問題找到歐洲共識,這將令歐洲整合倒退。
我在去年11月3日「歐盟抬頭?」中曾寫及歐洲整合的德國變數,現將文中有關這點的內容原文照錄再登一次:
"歐洲自二戰後得以一直不斷融合,其中一個主要動力是德國樂見這過程發生,因為身為發動二戰的國家,她要加強歐洲融合,才能爭取鄰國的信任,並變相讓自己重返歐洲/國際舞台,因此當歐盟加強融合時,德國願意支付大部份涉及的經費。而冷戰快結束時,正如該社評所寫,英國當時是強烈反對德國統一(實際上當時的法國總統也傾向反對),而德國為了換取歐洲各國信任,支持德意志民族統一,因此仍願意支付歐盟融合的費用。(實際上,歐盟在九十年代的誕生,以及歐元推出,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德國需要統一,因此乾脆加快推動歐洲融合)
該社評指「時移世易,在團結就是力量的更大利益之下、在歐洲要爭取話語權的時候,歐洲多個大國放下歷史包袱」,但硬幣的另一面是,德國亦愈來愈不願意為歐盟加強統合「埋單」,這情況尤其是在現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2005年上台後尤為明顯。"
說德國「再度把自己國家利益凌駕於歐洲融合利益之上」,好像很奇怪--有國家及民族會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次要地位嗎?上述一段便正好解釋,自二次大戰後,德國為了「贖罪」,亦為了讓自己再度發展,毋須如一次大戰後般面對高得拖垮德國經濟多年的賠款,而又不令歐洲鄰國恐懼,因此德國支持歐洲融合,甚至不介意犧牲自己的利益來達成這個計劃;在東西德統一後,則為了讓各國不用擔心德國會控制歐洲,而加速歐洲融合,包括歐元的推出和歐盟的誕生。
因此,面對默克爾近日的強硬講話--例如建議修改歐盟條約,日後有機制可趕走不遵守歐元區財赤外債規則的成員國,甚至一旦德國真的決定寧願拉倒也任由希臘(及葡萄牙、西班牙等地中海國家)破產,其他歐洲國家私下會有一種恐懼--德國主宰歐洲,一如當年德意志民族19世紀後期首度建國後,雄霸歐洲。這種恐懼感在法國尤其強烈。而且,就算你認為德國在希臘問題的看法才是正確,希臘自己管不好財政而現在又要德國拯救錯的,你也必須明白,對其他歐洲國家而言,德國目前的姿態,儼如「德國帝國主義」。
「德國單邊主義」(或其實亦可說是「德國民族主義」)緣何冒起,在下一篇post再寫。在此作結的是:研讀歐洲融合時,一定會讀到「新功能主義」(neo-functionalism),簡單說就是各國先在有共同利益的問題合作,主權國把這部份的主權上繳一個超國家實體,而在合作時,將會出現的「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亦在即一項政策的統合,將導致在其他政策也要合作。例如各國同意人民可互相流動,自由到對方的國家工作和居住,連帶在出入境政策,或這些人的徵稅、子女教育、社會福利等也要整合,於是原來只是在人口流動上的合作,便變成在出入境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合作,令這個地區更像一個國家。
因此,如果這次峰會能為希臘問題找出一個「歐洲解決方案」的話,希臘危機的理所當然下一步就是歐盟/歐元區各國財政政策(即公共開支及徵稅)的整合,繼去了出現「歐盟外長」後,歐盟將出現「歐盟財長」及「歐盟財政部」。但如果支付這些融合計劃成本的德國不肯付鈔,德國示覺得加強融合符合自己利益的話,上述的理論便不再成立,歐洲融合也不能深化。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