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緬軍政府向中國紅會人員開槍 周三晚突宣佈即時停火21天

【文章上載於緬甸時間2日晚上10時35分,更新於3日凌晨0時46分】 緬甸軍政府星期三承認, 他們的部隊前一晚向中國紅十字會的車隊開槍示警 ;但軍政府 周三深夜突然宣佈接受停火21天 ,即時生效,一路停火至4月22日。

樂高的經驗:如何創新?


暫時離開一下烏克蘭--雖然烏克蘭局勢發展的implication很大。上週,丹麥的樂高(Lego)公佈去年業績,營業額升至254億丹麥克朗(365億港元/1422億新台幣/288億人民幣),盈利為83億克朗(119億港元/465億新台幣/94億人民幣),兩者都是增加了約一成,以營業額計為全球第二大玩具公司,僅次芭比的Mattel,但以盈利計則已是全球最大了。

全球玩具業其實不景,Mattel去年營業額便只上升了1%,因此普遍的看法是,樂高表現一枝獨秀。而一枝獨秀的背後有一個頗有趣的故事:這間公司10年前一度陷入破產危機。

樂高在1932年創辦,至今仍是一間由創辦人家族第三代持有的私人公司(我有點奇怪的是:沒有上市,仍何會/需要公佈公司業績?)。這種玩具/公司悶嗎?可以說是,因為說來說去都只是在生產膠積木,相對Mattel等有不同玩具或娃娃,十分單調。但公司創辦人Ole Kirk Kristiansen就堅信,他售賣的不是玩具,而是「玩耍的系統」,積木也可千變萬化(當初由只推出積木,到增加了有人臉的人型積木,已算是十分突破)。

這種單調在90年代起開始變化,當時電玩開始抬頭,樂高有點擔心,於是大舉出擊其他業務,例如在全球興建主題公園Legoland,亦大量增加不同產品線,例如由原來只推出建築類(例如建城堡、建城市)到連動作英雄都有推出。

擴充不是不好,例如,這段時間最重要、至今仍繼續的新想法,就是購買版權,推出cross-over樂高,最著名的是星球大戰和哈利波特(見上圖,來自wired.com)。然而,大肆擴充亦令樂高成本急升,但收入沒有以同樣比例增加,結果是樂高極速「燒銀紙」(耗盡現金),又出現巨額虧損。Kristiansen家族於是在2003年讓出管理權給現任CEOJoergen Vig Knudstorp。

Knudstorp的做法是還原基本步:將所有跟樂高核心業務無關的放售,例如Legoland目前是由杜莎蠟像館營運者所持有;產品線大量削減,做回最基本的產品,至於新產品,要有更多研究證明有利可圖才推出,例如近年推出「更女性化」的產品如Lego Friends,是做了不少市場調查後才推出。儘管這做法被批評為助長兒童的性別定型,但營業額的確不俗。

對於讀商管的人來說,樂高的故事或者不陌生,因為這是西方不少商管的經典個案研究:一間全球文化icon的公司如何墮落至瀕臨消失的地步,但又成功在垂死邊緣下重生,過去10年收入增加了3倍。有不少書講及樂高,有關經驗總結可看以下兩篇文章:
http://www.wired.co.uk/magazine/archive/2013/10/features/building-success
http://www.entrepreneur.com/article/227746

前者是教授David Robertson親自寫的文章,後者則是有關他相關書籍Brick by Brick的書評。近年,發展經濟興講創新,但根據Robertson,樂高以至任何公司,創新都要有個限度,例如可以賺到錢的創新才是有意思的創新,最重要的是,創新之餘也不能「忘本」,不忘自己公司創立時的精神。

我亦看過一個說法是:樂高其實更多是三、四十歲輩人士喜歡,因為他們喜歡,所以也買給自己的兒女玩。

以樂高為主題的電影近日在全球大賣,有些分析已開始估計,樂高可能會變成一間猶如迪士尼的娛樂公司,而非再是玩具公司。樂高的高層矢口否認--看過上述樂高的經歷,就會明白為何樂高對「轉型」如此忌諱。當然,另一個實際問題是,樂高不少產品是來自迪士尼的卡通人物,如果真的變成娛樂公司,將會跟迪士尼直接競爭。

不過,一本通書不能讀到老,正當不少商管學者稱,樂高的經驗顯示不能「太」創新,但樂高目前又面對推出新產品、以應付小朋友更愛玩iPad的挑戰。去年營業額升幅較不少對手優勝,但同時亦較前幾年大幅滑落,因此樂高的前景不算「Everything is awesome」(樂高電影主題曲的名稱)。實體的積木如何進入虛擬的電腦/數碼世界,會是樂高一大挑戰。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Patreon文章】原來曼谷有要求大廈防震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英皇治癌現副作用 取消周五伯明翰行程

白金漢宮 星期四晚宣佈 ,英皇查理斯三世因為癌症治療出現臨時副作用,當天較早時曾短暫入院治療,雖然已經返回克拉倫斯宮(Clarence House)處理公務,但需要取消星期五出訪伯明翰的行程。

美制裁林定國、蕭澤頤、區志光、董經緯、王忠巡、趙詠蘭共6人 稱港執法部門有時叫美方直接接觸中國對口單位

【文章上載於香港時間4月1日凌晨2時24分;已更新了中國香港政府的回應聲明】 美國政府 3月31日宣佈「川普2.0」首次制裁香港高官的措施 ,涉及6名官員,包括據報快將退休的警務處長蕭澤頤。

瑪蓮勒龐挪用公款罪成 判囚2年即時DQ參選權5年 恐無緣角逐2027總統大選

【文章上載於法國時間31日中午12時48分;文章已更新,修改了瑪蓮勒龐需要辭去議員職務的錯誤內容】 法國巴黎一個法院星期一 上午裁定極右國民聯盟(RN)領袖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等25人挪用歐洲議會公帑的罪名成立 ,並裁定全部25名罪成的人士褫奪擔任公職權利,其中瑪蓮勒龐被重判DQ擔任公職資格達5年,這項判罰即時生效。

加強應對混合戰資訊戰等威脅 歐盟籲全歐4.5億人準備72小時緊急包 軍民機關定期聯合演練

繼 荷蘭及一些歐盟國家加強呼籲國民準備緊急避難包 ,以應對大型天災、戰爭、網絡癱瘓等突發情況後, 歐盟執委會星期三也發出同類呼籲 ,希望27個成員國近4.5億人口都應該準備72小時緊急包,並公佈30項措施,加強歐盟各國面對天災人禍的應變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