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10月11日,由米歇爾(Charles Michel)領導的「瑞典內閣」宣誓就職,結束大選後超過4個月的組閣談判......
--且慢,這篇po的分類不是「北歐洲」,是「荷比盧」,因為「瑞典內閣」不是瑞典政府,而是指比利時新政府,只是當地傳媒把這個內閣稱為「瑞典內閣」。
這個名稱是指聯盟政府所組成的4個政黨,包括荷語區三黨--弗拉芒基民黨(CD&V)、自由派的開放弗拉芒自由民主黨(Open VLD)和民族主義的新弗拉芒聯盟(N-VA),以及法語區自由派的「改革運動」(MR)。在未按下「閱讀更多」前,大家能否猜猜,這個四黨組合與瑞典有何關係?(提示:與瑞典國旗有關)
(另:下面有一張性愛姿勢的政治漫畫,未滿18歲或不喜勿入。)
正如跟德國一樣,比利時政黨/派系都有傳統的代表顏色,執政聯盟便以顏色稱呼。在德國,目前是「黑紅大聯盟」(黑:基民黨CDU及CSU;紅:社民黨),上一個是「黑黃聯盟」(黃:已經在國會沒議席的自由民主黨),1998-2005年則是「紅綠聯盟」(綠:綠黨)。
在比利時,自由派(荷語區:Open VLD;法語區:MR)是藍色,中左社會主義(荷語區:sp.a;法語區:PS)是紅色,基民黨(荷語區:CD&V;法語區:中間民主人道黨cdH)是橙色,綠色就當然是綠黨(荷語區:綠黨Groen;法語區:生態黨Ecolo),荷語區主張獨立的民族主義份子(N-VA,以及弗拉芒利益黨VB)是黃色。
今次內閣包括了2個自由派政黨(藍色),1個荷語區獨立黨(黃色),1個基民黨(十字架),因此剛好是瑞典國旗。
「瑞典內閣」是米歇爾自己提出的,因為一開始傳出似乎是這4個黨合組政府時,其他政黨即時稱之為「神風特擊隊內閣」--即自殺。
這是指米歇爾領導的MR,因為之前的內閣,法語區和荷語區至少各有2個黨,或是只有3個政黨,「3:1」的情況是很罕見。而且,在比利時,荷語區和法語區政黨是各自在自己語區拉票,亦即在法語區,MR是極端少數(20席VS其他政黨共43席;全個國會150席),在下屆大選時,MR要以一敵眾,為政府政策辯護,十分危險,因此其他政黨嘲笑MR入閣是自殺。
說回內閣名稱。以往,聯盟政府的組成較簡單,一般是「羅馬-紅內閣」,或是「羅馬-藍內閣」--「羅馬」是指基民黨,比利時是天主教國家。冷戰結束為這種組合帶來突破,因為冷戰期間,社民(紅)和自由派(藍)南轅北轍,必須有中間派的基民黨作調和,但90年代開始出現「紫色內閣」,「藍」和「紅」飛走了基民黨也能共同執政。
90年代中起,出現政黨「碎化」現象,新政黨興起,傳統三大派系不能獨攬八、九成選票,於是內閣組合越來越複雜。1999至2003的是「彩虹內閣」,因為除了藍和紅,還加入綠黨(亦有稱「紫綠內閣)。
到2008至2011,就變成「亞美尼亞內閣」或「紫丁香內閣」,因為包括紅藍橙五黨,而亞美尼亞的國旗是紅藍橙三色,另一個叫法是「傳統三派內閣」,因為自由、社民和基民是最悠久的政黨。至2011-14,即剛卸任的政黨,聯盟同樣是紅藍橙,但這次是六黨,即三大派兩大區都一同加入聯盟,名稱又變成「蝴蝶內閣」。
相對荷蘭和德國,比利時近乎對各種組合的內閣都有名稱,因為即使未曾在聯邦或地方政府層面出現,組閣談判時也有可能談及。
最後,有關各種內閣可能,政治插畫家Pierre Kroll在2009年曾以各種性愛姿勢及2、3、4P來作出比喻,據聞十分著名,不妨也放在這裏供大家欣賞(請點擊放大):
--且慢,這篇po的分類不是「北歐洲」,是「荷比盧」,因為「瑞典內閣」不是瑞典政府,而是指比利時新政府,只是當地傳媒把這個內閣稱為「瑞典內閣」。
這個名稱是指聯盟政府所組成的4個政黨,包括荷語區三黨--弗拉芒基民黨(CD&V)、自由派的開放弗拉芒自由民主黨(Open VLD)和民族主義的新弗拉芒聯盟(N-VA),以及法語區自由派的「改革運動」(MR)。在未按下「閱讀更多」前,大家能否猜猜,這個四黨組合與瑞典有何關係?(提示:與瑞典國旗有關)
(另:下面有一張性愛姿勢的政治漫畫,未滿18歲或不喜勿入。)
正如跟德國一樣,比利時政黨/派系都有傳統的代表顏色,執政聯盟便以顏色稱呼。在德國,目前是「黑紅大聯盟」(黑:基民黨CDU及CSU;紅:社民黨),上一個是「黑黃聯盟」(黃:已經在國會沒議席的自由民主黨),1998-2005年則是「紅綠聯盟」(綠:綠黨)。
在比利時,自由派(荷語區:Open VLD;法語區:MR)是藍色,中左社會主義(荷語區:sp.a;法語區:PS)是紅色,基民黨(荷語區:CD&V;法語區:中間民主人道黨cdH)是橙色,綠色就當然是綠黨(荷語區:綠黨Groen;法語區:生態黨Ecolo),荷語區主張獨立的民族主義份子(N-VA,以及弗拉芒利益黨VB)是黃色。
今次內閣包括了2個自由派政黨(藍色),1個荷語區獨立黨(黃色),1個基民黨(十字架),因此剛好是瑞典國旗。
「瑞典內閣」是米歇爾自己提出的,因為一開始傳出似乎是這4個黨合組政府時,其他政黨即時稱之為「神風特擊隊內閣」--即自殺。
這是指米歇爾領導的MR,因為之前的內閣,法語區和荷語區至少各有2個黨,或是只有3個政黨,「3:1」的情況是很罕見。而且,在比利時,荷語區和法語區政黨是各自在自己語區拉票,亦即在法語區,MR是極端少數(20席VS其他政黨共43席;全個國會150席),在下屆大選時,MR要以一敵眾,為政府政策辯護,十分危險,因此其他政黨嘲笑MR入閣是自殺。
說回內閣名稱。以往,聯盟政府的組成較簡單,一般是「羅馬-紅內閣」,或是「羅馬-藍內閣」--「羅馬」是指基民黨,比利時是天主教國家。冷戰結束為這種組合帶來突破,因為冷戰期間,社民(紅)和自由派(藍)南轅北轍,必須有中間派的基民黨作調和,但90年代開始出現「紫色內閣」,「藍」和「紅」飛走了基民黨也能共同執政。
90年代中起,出現政黨「碎化」現象,新政黨興起,傳統三大派系不能獨攬八、九成選票,於是內閣組合越來越複雜。1999至2003的是「彩虹內閣」,因為除了藍和紅,還加入綠黨(亦有稱「紫綠內閣)。
到2008至2011,就變成「亞美尼亞內閣」或「紫丁香內閣」,因為包括紅藍橙五黨,而亞美尼亞的國旗是紅藍橙三色,另一個叫法是「傳統三派內閣」,因為自由、社民和基民是最悠久的政黨。至2011-14,即剛卸任的政黨,聯盟同樣是紅藍橙,但這次是六黨,即三大派兩大區都一同加入聯盟,名稱又變成「蝴蝶內閣」。
相對荷蘭和德國,比利時近乎對各種組合的內閣都有名稱,因為即使未曾在聯邦或地方政府層面出現,組閣談判時也有可能談及。
最後,有關各種內閣可能,政治插畫家Pierre Kroll在2009年曾以各種性愛姿勢及2、3、4P來作出比喻,據聞十分著名,不妨也放在這裏供大家欣賞(請點擊放大):
my god. 笑料很夠,可是有點兒離譜。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