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獨派」首當比利時閣揆 領導「亞利桑那5黨聯盟」

比利時周五達成組閣協議, 首度由「荷語族群民族主義」/「獨派」勢力擔任首相 ,新法蘭德聯盟(N-VA)的黨魁 Bart De Wever 出任首相,他將領導「亞利桑那五黨聯盟政府」,除了N-VA,新內閣還將包括荷語法蘭德區(Vlaanderen)2個政黨——左翼的前進黨(Vooruit)和右派的基民黨(cd&v),以及法語華隆區(Wallonie)的2個中間派政黨改革運動(MR)和盡責黨(Les Engagés)。

瑞典承認巴勒斯坦國 歐洲骨牌效應將至?

瑞典外相沃絲德琳(Margot Wallstrom,上面照片來自STV)在30日宣佈,10月初才就任的新瑞典政府已通過,承認巴勒斯坦為國家,是全球第135個承認巴勒斯坦的國家。以色列立即召回駐瑞典大使作商討,外長立即批評有關決定,並揶揄以巴關係比「宜家的DIY傢俱複雜得多」。

外電報導,瑞典的第1個、第3個或第8個歐盟成員國承認巴勒斯坦國,不同外電有不同版本,究竟哪個才正確?



答案是:3個都可以正確。

若看維基百科,「文件」而言歐盟有9個成員國承認巴勒斯坦,除了瑞典,還包括:馬耳他、塞浦路斯、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保加利亞、波蘭和捷克。但後8個都是在加入歐盟前便承認巴勒斯坦國,全為1988年第一波承認,因此瑞典是首個歐盟成員國身份加入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行列。

瑞典的舉動惹全球注目,另一點是該國成為第2個承認巴勒斯坦國的西歐國家,目前只有冰島承認,其餘承認的都是地中海或前東歐集團國家,其中後者是1988年跟隨蘇聯政策,而東歐共產集團瓦解後沒有改回政策而已。

2012年,聯合國大會曾就是否承認巴勒斯坦國作表決,28個歐盟國家中(包括當時未加入的克羅地亞):
14個投贊成票:奧地利、比利時、塞浦路斯、丹麥、芬蘭、法國、希臘、愛爾蘭、意大利、盧森堡、馬耳他、葡萄牙、西班牙、瑞典;
13個投棄權票: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愛沙尼亞、德國、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荷蘭、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英國;
只有1個投反對:捷克

若將2012年聯表決跟上述「文件」上承認巴勒斯坦國的名單比較,便會發現,當時已「文件」上承認而在聯大投票亦投贊成票的,只有馬耳他和塞浦路斯,因此,有些人會當作,只有這2個國家才算承認巴勒斯坦國,其他東歐國家只是未有隨共產政權倒而更新外交文件,但實際上已改變政策。其中,投反對票的捷克已沒有人再當作是承認巴勒斯坦國。

瑞典的舉動惹人關注,在於:歐盟其他成員國會否跟隨?英國下議院在10月曾作沒約束力表決,敦促政府承認巴勒斯坦國,法國、西班牙和愛爾蘭國家亦都可能這樣做。不過,外交官稱,歐盟是有成員國對瑞典的做法有點微言的。

只能說,歐盟整體的確對以色列近數年在以巴政策越來越右派、鷹派的取態越來越不滿,尤其是在殖民區問題,不滿以色列政府縱容國民隨意在巴人地區擴建居住點。在2012年聯大表決,便被視為以色列在歐外交挫敗,因為多個美國理應有影響力的東歐國家只投棄權票,甚至美國盟友英國,以及在歐洲最親以的德國都投棄權,尤其以色列在投票前不久才發現德國會投棄權票,令以色列驚訝。

不過,正如歐盟執委會回應所說,是否承認巴勒斯坦國是成員國的權力。因此,即使歐委會是有政策涉及以巴問題的,例如近年對來自歐方不承認的以色列殖民區的貨品禁止入口,但要歐盟本身承認巴勒斯坦國,前提是所有成員國都承認了。目前多國最親巴方的取態都只是,口頭上、只有象徵意義但沒實際影響的方面上,表態支持巴人立國,但一到有實際意義,例如正式外交承認上,就推說要等待以巴和談有結果。而最關鍵的,始終是德國的取態,而該國、尤其是謹慎的默克爾(Angela Merkel)主政下,短期內不能對以巴政策作出大轉變。

鏈結:沃絲德琳的記者會片段(來自SVT,一開首有英文開場白,大概9分半有英文Q&A)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為格陵蘭激烈爭拗 丹麥美國領袖通電話「炒大鑊」

英國《金融時報》 星期五引述5名現任及前任歐洲官員報導 ,丹麥首相費德芯(Mette Frederiksen)上周跟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約45分鐘,形容這次對話「糟透了」(horrendous),氣氛極度惡劣,將令歐洲更相信川普可能採取危險舉動,奪取格陵蘭。

去年火車站簷篷倒塌怒火仍未息 塞爾維亞總理Novi Sad市長雙雙下台

【文章上載於塞爾維亞時間28日上午8時57分,更新於同日晚上10時】 塞爾維亞首都 貝爾格萊德星期一發生了24小時堵路大示威 ,抗議去年11月 Novi Sad (諾維薩德)火車站客運大樓簷篷倒塌意外涉及政府舞弊,要求有人要為此問責。

羅浮宮大翻新 東翼增設第二入口 《蒙娜麗莎》遷入獨立展館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星期二到了羅浮宮, 宣佈這個博物館大翻新的計劃 ,包括增設第二個主要入口,並把最多人觀看的《蒙娜麗莎》放入獨立展覽空間,跟其他展品區隔。

居港廿載律師麥可德 或任美國亞太助卿

日本 《亞洲經濟新聞》報導 ,「川普2.0」主管亞洲外交的官員班底正在成形,其中曾在香港工作和居住超過20年的律師麥可德(Michael DeSombre,文首截圖)可能獲提名為主管東亞及太平洋事務的助理國務卿。

王毅叫盧比奧「好自為之」 盧比奧:美國嚴重關切北京脅迫台灣

【更新了有關中國外交部英文版新聞稿的部份】 盧比奧(aka魯比奧)星期五首度以美國國務卿身份跟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