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英國的伊拉克裔建築師莎哈女爵士(Dame Zaha Hadid)在3月31日於美國邁亞密治病期間,心臟病發逝世,終年65歲。
說起來有點失禮,我認識這個名字,純粹是因為早前2020年東京奧運改變主場館設計的爭拗,日本以成本太高為由,把出自莎哈手筆的設計取消,使用另一個設計,而莎哈批評新設計包含了不少她的設計的元素,揚言要起訴東奧籌委會。
現在閱讀訃聞,始知莎哈在國際建築界十分知名——她剛冒起時,還是一個男性(還要全部是白人)主導建築界的年代,她要比男性努力很多倍才能站上建築界一線地位。更有趣的是,原來她是靠香港而得以獲國際知名度的。
莎哈有多厲害?她是第一個女性獲得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的Pritzker獎,去年成為第一個女性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院(Riba)金獎牌的榮譽。
莎哈1950年生於伊拉克的巴格達,在黎巴嫩的大學讀數學,之後在英國讀建築,開始工作時跟隨荷蘭著名建築師Rem Koolhaas,1979年自立門戶,開了自己的建築師公司。
此時,莎哈與香港拉上關係了。1982—83年,她以33歲之齡,勝出一個在太平山山頂興建休閑設施的設計比賽,英文名為Peak Leisure Club,是她職業生涯中首個勝出的國際建築設計招標大賽,設計如下:
各位香港人是否對這個建築很陌生呢?這是因為,這個Peak Leisure Club從來都沒有興建出來的。
我年紀小,不知道原來那時有個這樣的一個比賽,也不知當時發生了什麼,令到莎哈的設計沒有落實。不過,這反映了一點:莎哈在此後仍勝出不少設計大賽,但就是很多都沒有興建出來,大概是設計太前衛,大家懷疑是否真的可以興建到出來?當見到實物,是否真的如圖畫般那麼美麗?於是,莎哈在那個時期被稱為「紙上建築師」。
莎哈第一個真正建成的重要建築物,是1993年德國Weil am Rhein的消防局。由90年代末開始,大家開始接受到一些較前衛、抽象的建築,甚至覺得一座城市內有一座這樣的建築,才算跟上時代,這令莎哈變得炙手可熱,由之前沒什麼大項目,到目前全球幾十國家有業務。仍在興建的包括有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部份球場,以及伊拉克新國會大樓。
英國傳媒引述莎哈著名建築時,大多引述2012年倫敦奧運游泳館。但莎哈在香港還是有設計過興建了的建築的,那就是2013年建成、理工大學的賽馬會創新樓。她在中國也負責過不少建築,包括廣州大劇院,以及去年才公佈、「好像一個海星」的北京新機場航運站。
雖然著名,才華也受肯定,但跟不少有才華的人一樣,莎哈以脾氣大、難應付而見稱,詳情可見下面《觀察家報》那篇文章。大概,要有十分麻煩的性格,才有堅毅的一面,令莎哈得以在建築界闖一遍天。
延伸閱讀/本文章資料來源:
《觀察家報》2013年有關莎哈的人物側寫:Zaha Hadid: queen of the curve
BBC有關莎哈死訊的報導
Zaha Hadid: Architecture Unbound(上面Peak Leisure Club圖片來自這文章)
BBC有關莎哈部份建築的照片輯
說起來有點失禮,我認識這個名字,純粹是因為早前2020年東京奧運改變主場館設計的爭拗,日本以成本太高為由,把出自莎哈手筆的設計取消,使用另一個設計,而莎哈批評新設計包含了不少她的設計的元素,揚言要起訴東奧籌委會。
現在閱讀訃聞,始知莎哈在國際建築界十分知名——她剛冒起時,還是一個男性(還要全部是白人)主導建築界的年代,她要比男性努力很多倍才能站上建築界一線地位。更有趣的是,原來她是靠香港而得以獲國際知名度的。
莎哈有多厲害?她是第一個女性獲得被譽為「建築界諾貝爾」的Pritzker獎,去年成為第一個女性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師學院(Riba)金獎牌的榮譽。
莎哈1950年生於伊拉克的巴格達,在黎巴嫩的大學讀數學,之後在英國讀建築,開始工作時跟隨荷蘭著名建築師Rem Koolhaas,1979年自立門戶,開了自己的建築師公司。
此時,莎哈與香港拉上關係了。1982—83年,她以33歲之齡,勝出一個在太平山山頂興建休閑設施的設計比賽,英文名為Peak Leisure Club,是她職業生涯中首個勝出的國際建築設計招標大賽,設計如下:
各位香港人是否對這個建築很陌生呢?這是因為,這個Peak Leisure Club從來都沒有興建出來的。
我年紀小,不知道原來那時有個這樣的一個比賽,也不知當時發生了什麼,令到莎哈的設計沒有落實。不過,這反映了一點:莎哈在此後仍勝出不少設計大賽,但就是很多都沒有興建出來,大概是設計太前衛,大家懷疑是否真的可以興建到出來?當見到實物,是否真的如圖畫般那麼美麗?於是,莎哈在那個時期被稱為「紙上建築師」。
莎哈第一個真正建成的重要建築物,是1993年德國Weil am Rhein的消防局。由90年代末開始,大家開始接受到一些較前衛、抽象的建築,甚至覺得一座城市內有一座這樣的建築,才算跟上時代,這令莎哈變得炙手可熱,由之前沒什麼大項目,到目前全球幾十國家有業務。仍在興建的包括有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部份球場,以及伊拉克新國會大樓。
英國傳媒引述莎哈著名建築時,大多引述2012年倫敦奧運游泳館。但莎哈在香港還是有設計過興建了的建築的,那就是2013年建成、理工大學的賽馬會創新樓。她在中國也負責過不少建築,包括廣州大劇院,以及去年才公佈、「好像一個海星」的北京新機場航運站。
雖然著名,才華也受肯定,但跟不少有才華的人一樣,莎哈以脾氣大、難應付而見稱,詳情可見下面《觀察家報》那篇文章。大概,要有十分麻煩的性格,才有堅毅的一面,令莎哈得以在建築界闖一遍天。
延伸閱讀/本文章資料來源:
《觀察家報》2013年有關莎哈的人物側寫:Zaha Hadid: queen of the curve
BBC有關莎哈死訊的報導
Zaha Hadid: Architecture Unbound(上面Peak Leisure Club圖片來自這文章)
BBC有關莎哈部份建築的照片輯
今年年初为了写一座德国现代主义早期建筑杰作查找资料的时候,在网上偶然发现一份品质卓越的中文建筑学杂志 Der Zug。 这份杂志这样介绍她自己:
回覆刪除《Der Zug》是由一群正在或曾经求学于欧洲德语区的年轻人发起并创办的一份民间的建筑学杂志,不定期以电子刊物的形式于网络发行。刊载内容以德语区建筑、建筑师介绍及建筑教育、理论、历史为主,设有“教育”、“历史”、“译文”三个固定专栏,并尝试以“专题”形式对特定主题进行写作和讨论,以期对德语区建筑学有更全面深入的观察和理解。参与其中的每一位作者和编辑都乐于将所见、所学、所感、所知、所思与更多的人分享,为将其转化成中文语境的建筑学资源尽所及之力。
我自己有下载了至今发行的全部三卷 《Der Zug》 和她的号外 《Zug Plus》。 阅读了几篇文章以后深感这份开源杂志专业水准之高, 文笔之好。 真是发现一个宝藏,在此向所有对建筑学感兴趣的同学隆重推荐这份免费杂志。下面是她们的豆瓣专页,那里可以找到下载地址: http://site.douban.com/249336/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