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俄美同意開始討論結束烏戰 澤連斯基:會談猶如向烏發通牒

美俄外長 星期二在沙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了約4個半小時的會談 ,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聲明,兩國達成4點共識,當中就烏克蘭戰爭問題,美國稱,兩國同意各自組成高級官員的團隊,開始找出盡快結束「烏克蘭的衝突」(the conflict in Ukraine)的途徑,結束衝突需要持久、可持續並為各方所接受。

民粹富豪勝出捷克大選

捷克剛完成為期2天的國會大選,由63歲的巴比殊(Andrej Babis,上面照片中;照片來自ANO臉書專頁)領導的政黨ANO大勝,得票率由上屆2013年約19%急升至今屆接近30%,遙遙拋離排第二的傳統中右政黨公民民主黨(ODS)的11%,總理索博卡(Bohuslav Sobotka)所屬的社民黨(CSSD)得票率由20%急跌至7%,由原本最大黨變成第六大黨(今屆有9個政黨獲議席)。



巴比殊是捷克第二富有的人物,是農業食品巨企Agrofert的老闆,因此很多人把他比作捷克版川普,不少會傳媒會把他勝出及(可能)上台聯繫到對歐盟另一打擊。不過,巴比殊絕不是另一個川普,也沒大家想像那麼疑歐。

大家會把巴比殊聯想到疑歐,主要因為他在這次大選表明,上台的話未來4年都不會讓捷克加入歐元區,而他在難民危機中也強烈反對接收中東難民。

然而,跟波蘭和匈牙利兩國現政府比較,巴比殊絕不反歐盟。他在國內政壇以言辭狠辣見稱,抨擊政敵絕不留手,與部份政界人物的關係惡劣,因此他在國內政壇是個十分分化的人。如果捷克與歐盟有爭拗,巴比殊或者會以更惹人注目的言辭來批評,但不似會跟歐盟全面「開火」的人物。

事實上,他的政黨ANO在歐洲議會是加入了自由派黨團ALDE。所以,民粹還民粹,如果在民粹這個標籤前要再加一個政治光譜形容詞,通常會說是「中間」,不是極右或極左。

巴比殊的冒起,頗能反映捷克政治目前情況,以至捷克在歐洲的位置。巴比殊其實是在斯洛伐克出世(當時捷克和斯洛伐克仍是一個國家),早年從事外貿工作,在捷斯分家後選擇做捷克公民,並開始建立他的Agrofert王國,到2011年才從政,建立ANO——在捷克語,ANO意指「Yes」,也是「不滿公民行動」的縮寫,主要是指摘老牌政黨無能貪污,主打巴比殊從商的成績,強調治國如管理公司,他會應用管理公司的技巧到管理國家上。而且巴比殊平日作風絕非川普那種浮誇(例如金碧輝煌的家居佈置),反而強調自己實幹刻苦,以此討好中下工人階層。

ANO在2013年首次參與大選便成第二大黨,加入了執政聯盟,巴比殊出任財長,而ANO委任的部長,不少是巴比殊在Agrofert的前部下。撇除對他及ANO的政見是否認同,大部份人普遍認同,他及ANO部長的確較能幹,而且巴比殊落區跟選民互動時,是甚具魅力,因此ANO在過去4年的支持度一直居首。

巴比殊另一個為側目的是他的政治宣傳技巧,在跟傳媒打交道、利用社交網絡等等各方面,巴比殊的宣傳戰都被視為超班,能迅速反應,在捷克以至所有前東歐共產陣營國家,以他們只有不足30年的民主化經驗來說,巴比殊的政治文宣之優越是十分罕有。

說了這麼多,你會發現:我好像沒有怎樣寫巴比殊的政綱?無錯,在經濟、內政等各方面政策,ANO其實沒有很明顯的意識形態。以他做財長的工作為例,他主張低稅率,但他下令建立中央電子系統,所有零售買賣都輸入這個系統,目的是為了確保收到所有消費稅款項,但這個絕對是侵擾國民私人生活的措施,由此可見他絕非是一個典型的右派自由市場主義者。

巴比殊冒起,主要反映選民對主流政黨——意指共產政權倒台後的ODS及CSSD——感到不耐煩,認為他們搞了近30年都不能把國家管治好,而且不斷舞弊。除了ANO,還有2個民粹反建制政黨崛起,海盜黨首度躋身國會,而且得票率達一成左右,成為第三大黨,而新成立的極右反移民政黨自由及直接民主黨(SPD)同樣首度進入國會,成為第四大黨。

至於巴比殊以至這些民椊反建制政黨會否是「反民主」呢?暫時來看也不太像會這樣。巴比殊被指曾在共產年代替捷共以至蘇共當間諜,有專制的背景,但從他這幾年從政的行為來看,不見得他認為要加強政府權力、削弱其他機關以至傳媒的權力(雖然他控制大量傳媒),他不多像認同匈牙利的「非自由民主主義」。

在移民問題方面,即使今屆最極右的SPD,他們的黨魁是下面這一位「奧卡梅拉」(Tomio Okamura),這是他的臉書專頁profile pic:

有點「不像歐洲人」?無錯,他其實是混血兒,1972年在東京出生,父親是日韓混血兒,母親來自捷克西部地區Moravia,曾在日本居住10年,目前仍能說流利日語。一個混血兒移民可以有多反移民呢?至少應不會去到種族清洗的地步。

在歐盟政策上,巴比殊勝出後,已說他是親歐盟,支持捷克留在歐盟。

事實上,現總理索博卡已不見得親歐盟,同樣強烈反對難民配額政策,只是他批評歐盟時用語沒有匈牙利和波蘭那麼強烈,而且他不會在人權法治等很多其他問題上跟歐盟有爭拗,大家才沒有為意到捷克的疑歐態度。

始終捷克人一直對歐盟有懷疑態度,尤其不想進一步增加歐盟的權力,但同時捷克的經濟很依賴德國,已很難完全脫歐,在人權法治問題上又不見得抗拒西方式制度,因此巴比殊就算上台,甚至跟SPD合組聯合政府,捷克的歐盟政策也不見得有很多轉變。

反而最大的變數是巴比殊目前正接受刑事調查。他被指曾以欺詐手段,替旗下一個子公司騙取歐盟津貼。巴比殊強調沒有犯錯,但調查仍在進行,而且歐盟也介入。所以,不少政黨都以巴比殊有案在身而拒絕與他合作,即使支持ANO上台,也不能由他做總理,巴比殊能否做總理仍是未知之數。而如果歐盟的機關也說他違反了規則,他有可能有誘因不斷抨擊歐盟來轉移視線。

本文資料來自:
The future leader of Czechia? Meet Andrej Babiš
Babiš’ Czech Republic: too thin a gruel?
Andrej Babis: The populist billionaire who could lead the Czech Republic
ANDREJ BABIŠ: THE DIVISIVE CENTRAL FIGURE IN CZECH POLITICS
POLITICAL SCIENTIST: IT IS DIFFICULT TO IMAGINE A PRIME MINISTER WHO FACES CRIMINAL CHARGES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川普開價5000億鎂稀土換軍援 稱「烏克蘭或有一日是俄羅斯的」

美國霍士電視台星期一播出川普的專訪, 當中談及烏克蘭時,他表示要求烏克蘭承諾給予5000億美元稀土,換取美國繼續提供軍事援助 。

李韻晴被爆CV誇大工作經驗 銀行工作期間疑濫報開支

自去年宣讀秋季預算後一直面對政治壓力的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爆出醜聞, BBC星期四報導 ,她的CV誇大了她加入政壇前的工作經驗,而且在銀行工作時被調查濫用實報實銷開支。

慕尼黑汽車撞集會人群致28傷 24歲阿富汗政庇申請者當場被捕

【文章上載於德國時間13日下午1時44分,更新於下午5時58分】 德國慕尼黑 星期四上午發生汽車撞向人群事件 ,至少28人受傷,當中包括小朋友,駕車撞人的24歲阿富汗政庇申請者當場被捕,當局相信他沒有其他幫兇,市內沒有即時再發生類似事件的威脅。

川普未能上任24小時結束俄烏戰火 WSJ:美官員稱因中國撐俄所致

《華爾街日報》報導 ,中國過去數周向川普團隊提出協助結束俄烏戰爭的方案,報導引述不具名美國官員說,川普未能一如大選期間所說,上台24小時內結束戰火,是因為中國阻撓,中國持續支援俄羅斯,令俄羅斯有能力繼續打下去,拒絕停火。

AfD總理候選人訪匈 讚歐爾班強硬移民政策

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 星期三在布達佩斯接待德國選項黨(AfD)總理候選人魏德爾(Alice Weidel) ,協助對方在德國2月23日聯邦大選前拉抬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