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上週五確認會向中國電動車進口實施額外關稅後, 中國星期二採取第一項反擊措施,商務部宣布,根據「反傾銷調查結果」,向從歐盟進口的白蘭地徵收額外關稅 。
(巴羅佐【左/Jose Manuel Barroso】2005年在香港拜會曾蔭權;圖:香港政府禮賓處)
因有重要外訪行程不能延期而未能出席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喪禮的特首曾蔭權,其實目前在歐洲訪問,他應該在7日在布魯塞爾拜會了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佐(Jose Manuel Barroso)。應該,因為很明顯各外電及香港傳媒應該不會報導,但網主放工前在外電圖片機看到他和巴羅佐握手的照片(上圖是2人2005年7月在香港的會晤),因此應該沒有錯。
雖然重要到不能延期,但很明顯這次出訪都是定期拜訪拉關係,應該沒有重要事情商討。
如無意外,曾蔭權本人對上一次官式訪問歐洲應是2002年--如無意外,因為該年以後他或者再曾訪問歐洲;網主提起當時還是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該年訪問歐洲,因為該次行程其實對本人都有很大影響--我該年去了比利時升學。
事緣他去了布魯塞爾訪問,由於時間關係,香港駐當地的官員需要找一些額外活動以填滿他的行程(畢竟他不是美國國務卿賴斯,不需要3天內訪問4個國家),其中一個便是到位於布魯日(Bruges)市的歐洲學院,而「比利時-香港協會」的成員(應該是會長,我記不起)便提議,成立一個獎學金,每年讓一名香港人到該學院攻讀一年歐洲研究的碩士課程(亦順便讓曾司長有些成果公布--這純粹是網主猜測!)。在下正是首位奪得這個獎學金的人,亦很慚愧地至今沒有什麼成就,令自己成為有份摧毀這個獎學金的一份子...
當然,他當年出訪比利時,我還在忙著我的大學畢業考試和找工作,但也不妨說說該此行程的一項花絮。
我當年10月出席開學禮時,儀式完畢後,一名當地類似神父的人物在場內四處找尋一名亞洲人面孔,當知道我便是那個由香港來的學生時,十分雀躍,很有「眾裏尋他千百度」的感覺,向我說了很多--他是說英語,沒有什麼口音,但當時我還未太懂得應付這種社交場合,也沒有為意,所以已忘記了他說什麼。他最後送給一張當地教堂的明信片,並有該教堂的地址。
我當時沒有為意。至翌年(2003年)的2月初,香港駐布魯塞爾辦公室在當地辦了農曆新年晚會,以便向商界和政界宣傳一下香港,我當然有獲邀請--畢竟我最終都應該捐款人見一見面,而且,當年我也需在場內四出募捐,籌募翌年獎學金的費用。
我用膳前跟一位「師兄」傾談,他在曾蔭權訪問時,是歐洲學院的傳訊主任,負責打點所有對外事務。他跟我說,他記得在安排曾蔭權訪問行程時,香港方面的人員提出了一個令他很意外的要求--在該市尋找一間教堂,並安排一名懂英語的神父,以便讓他早上在訪問開始前祈禱。
不妨向非香港的網友解釋一下:曾蔭權是一位十分虔誠的天主教徒,並廣為全港700萬市民所知。我也向該名師兄解釋,他還是財政司司長時,當他公布財政預算,全港傳媒定必捕捉他當天早上到教堂的一刻。
我的那位師兄感到驚訝,因為歐洲的政客不會如此公開地宣示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可說是視為禁忌。
或者是這個原因,那位神父以為天主教是香港的「國教」,所有人都是天主教徒吧?!
因有重要外訪行程不能延期而未能出席政協副主席霍英東喪禮的特首曾蔭權,其實目前在歐洲訪問,他應該在7日在布魯塞爾拜會了歐盟執委會主席巴羅佐(Jose Manuel Barroso)。應該,因為很明顯各外電及香港傳媒應該不會報導,但網主放工前在外電圖片機看到他和巴羅佐握手的照片(上圖是2人2005年7月在香港的會晤),因此應該沒有錯。
雖然重要到不能延期,但很明顯這次出訪都是定期拜訪拉關係,應該沒有重要事情商討。
如無意外,曾蔭權本人對上一次官式訪問歐洲應是2002年--如無意外,因為該年以後他或者再曾訪問歐洲;網主提起當時還是政務司司長的曾蔭權該年訪問歐洲,因為該次行程其實對本人都有很大影響--我該年去了比利時升學。
事緣他去了布魯塞爾訪問,由於時間關係,香港駐當地的官員需要找一些額外活動以填滿他的行程(畢竟他不是美國國務卿賴斯,不需要3天內訪問4個國家),其中一個便是到位於布魯日(Bruges)市的歐洲學院,而「比利時-香港協會」的成員(應該是會長,我記不起)便提議,成立一個獎學金,每年讓一名香港人到該學院攻讀一年歐洲研究的碩士課程(亦順便讓曾司長有些成果公布--這純粹是網主猜測!)。在下正是首位奪得這個獎學金的人,亦很慚愧地至今沒有什麼成就,令自己成為有份摧毀這個獎學金的一份子...
當然,他當年出訪比利時,我還在忙著我的大學畢業考試和找工作,但也不妨說說該此行程的一項花絮。
我當年10月出席開學禮時,儀式完畢後,一名當地類似神父的人物在場內四處找尋一名亞洲人面孔,當知道我便是那個由香港來的學生時,十分雀躍,很有「眾裏尋他千百度」的感覺,向我說了很多--他是說英語,沒有什麼口音,但當時我還未太懂得應付這種社交場合,也沒有為意,所以已忘記了他說什麼。他最後送給一張當地教堂的明信片,並有該教堂的地址。
我當時沒有為意。至翌年(2003年)的2月初,香港駐布魯塞爾辦公室在當地辦了農曆新年晚會,以便向商界和政界宣傳一下香港,我當然有獲邀請--畢竟我最終都應該捐款人見一見面,而且,當年我也需在場內四出募捐,籌募翌年獎學金的費用。
我用膳前跟一位「師兄」傾談,他在曾蔭權訪問時,是歐洲學院的傳訊主任,負責打點所有對外事務。他跟我說,他記得在安排曾蔭權訪問行程時,香港方面的人員提出了一個令他很意外的要求--在該市尋找一間教堂,並安排一名懂英語的神父,以便讓他早上在訪問開始前祈禱。
不妨向非香港的網友解釋一下:曾蔭權是一位十分虔誠的天主教徒,並廣為全港700萬市民所知。我也向該名師兄解釋,他還是財政司司長時,當他公布財政預算,全港傳媒定必捕捉他當天早上到教堂的一刻。
我的那位師兄感到驚訝,因為歐洲的政客不會如此公開地宣示自己的宗教信仰,甚至可說是視為禁忌。
或者是這個原因,那位神父以為天主教是香港的「國教」,所有人都是天主教徒吧?!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