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伊鵬3」停留Kattegat海峽逾半天 疑遭丹麥海軍截停

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先體育政策、後申辦亞運

很多事情,回看之前自己所寫的,過了近一年也仍然正確。例如去年寫東亞運時的文字,到今天有關申辦2023年亞運問題仍然正確:
"......正常的大型運動會主辦權申辦不是突然一、兩個人興之所至便提出......,而是先凝聚市內共識,做足宣傳鼓勵市民支持申辦,然後再交由議會討論一下預算等問題,最後才正式提出申辦。
......
"所以,若要問為什麼香港人對這個將成為大家「集體回憶」(霍震霆致開幕辭的說法)的盛事冷漠?只能問問:當初提出申辦時其實政府有沒有認真地問過大家是否想舉辦這個盛事?甚至是更低要求的:究竟政府有沒有想過如何利用這次東亞運來提升體育水準?"


「臨時臨急」,依然適用於今次申辦亞運。看看英文維基及中文維基,新加坡早在2008年便在國內提出申辦亞運的可能,而且在2009年及2010年分別舉辦了亞洲青年運動會及青年奧運會;台灣是講明「循序漸進爭辦賽會」,由較小型的運動會做起,並以2019年辦亞運為目標。

香港就始終是不知為什麼,永遠都是突然爆一個申辦亞運會出來--舉辦(甚至申辦前)我們做了什麼、作了什麼準備,以顯示我們有能力舉辦大型運動會,不清楚;舉辦後,我們要做到什麼目標,還要邁向什麼目標,亦不知道。

Common sense的做法一定是「先交體育政策,後提申亞方案」--事前,究竟我們如何協助代表香港出賽的運動員、如何興建體育館等等;事後,那些場館如何用,甚至之後還有什麼目標(例如以舉辦奧運為最終目標--why not?可以以辦奧運為目標,然後所有場館興建或舉辦運動賽事都以累積經驗為辦奧運作準備)等等。有了這些目標後,才提出申亞。

申亞的開支是分開純粹為亞運而用的開支,以及香港政府聲稱無論如何都要興建的體育設施的開支。既然這樣,請先批那些「無論是否申亞成功其實都要花」的體育政策開支,舉辦亞運與否,還是再等一會吧。

++++++++++
新浪留言

[1]
支持版主「當年今日」式的文章,好讓大家看看政府何以可無能至此,永遠重覆著同樣的錯誤。
[引用] | 作者 john | 11th Dec 2010 12:57

有Q用咩?! 咪又係"鑑粗"黎!!!
[引用版主回覆] | 作者 simon/示芒 | 22nd Dec 2010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沒有孩子,沒有國家」 俄杜馬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

俄羅斯杜馬 星期二完成立法工作 ,三讀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個人違法者最多可罰款40萬盧布(3.3萬港元),組織違法可罰500萬盧布(42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