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手提行李、相鄰劃行全收費 西班牙罰Ryanair等5廉航近1.8億歐元

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雙輸的退休金改革:工會篇

歐洲過去數天有幾宗大新聞:歐盟成員國上週的峰會同意修改歐盟條約;法國和英國簽署50年軍事同盟協議;以及恐襲威脅升溫,多國領袖辦公室接獲/截獲可疑郵包,最新連德國總理辦公室也有可疑郵包。不過,暫時先完成之前留下尾巴的新聞:法國退休改革

之前寫了總統薩爾科齊(Nicolas Sarkozy)要為推行退休改革付出沉重代價,包括2012年連任機會,而這次示威是向薩爾科齊過去超過3年統治下的種種統治手段的不滿的大爆發。有香港左翼組織成員寫下有關當地工會人士的訪問,可以參考。

但那篇訪問沒有提到的是,除了薩爾科齊,工會在這次示威罷工中同樣是輸家,而且隨時較薩爾科齊輸得更慘。


最明顯輸了的地方,就是退休可以照樣實施--大批人上街示威後,政府和立法機關可以不理,繼續推行政策,這在香港或者可以,但在法國卻從未試過出現這情況,可見工會在阻止退休改革上是無計可施,唯一寄望只有在2012年推社會黨人上台及控制國會,然後把這條法例取消。

對比1995年,當時工會成功把整個法國運作癱瘓超過1個月,以迫使政府屈服,但這次卻失敗。當中有一些技術因素:現時是過了金融海嘯後,很多人都擔心失去工作,因此不願長期罷工;另外,亦有人說,法國3年前通過了「最後服務法」,下令火車等公共服務就算有罷工,也必須提供最低限度服務,因此減低了工潮對國家運作的影響。

但網主認為這些只是枝節。當地大部份傳媒的看法是,轉捩點是部分示威或罷工出現暴力衝突,令法國人就算強烈反對退休金改革及改革推出的手法,就算支持以罷工手段懲罰政府,也對是否支持刻下的示威有猶疑。大家或者認為法國經常示威罷工,這是對的,但示威引發暴力,或焚燒汽車垃圾,在法國也是很罕見的。

這次示威有3點特別之處,都突顯出法國工會的弱點。

一、這次示威有大批中學生參與,連法國有革命傳統的國家,當地不少人也感詫異。說的不是香港今年熱話的「80後」,而是仍未中學畢業的「90後」,香港人對「80後」發聲也感奇怪,已是少見多怪!更不要說這次涉及的不是教育政策,而是50年後才與他們有關係的退休金改革。

一些中學生用垃圾桶堵塞學校門口,阻止學生及老師上課。而多了年青人示威,相信是這次示威觸發暴力的原因之一,因為不少衝突都是涉及年青人,這亦令工會難以控制示威者。

另一點是多了使用科技來發起行動。這點與香港近年情況相似,例如在FB發起X月X日在XX地點進行XX行動的群組,又或是用Twitter發佈即時示威情況,示威者即時改變策略等。

法國偏左的《世界報》報導此現象時,以偏向正面的語調報導,似乎相信這更有助示威。但網主認為,對沒有濃厚抗爭傳統的香港而言,通訊科技進步,或者增加示威的威力,但在法國,這意味傳統發動抗爭的工會失去了控制示威者的能力。例如《世界報》提及的例子中,包括中學生行動,以及堵塞油庫油站,這都顯示一少群人更易發動示威,令法國的示威行動更激進。

除了中學生和科技因素,更重要的似乎是法國社會整體大氣候的改變。有人把這次示威中的衝突,與過去幾年數次大城市市郊新移民青年騷亂聯上關係,認為全部都是一脈相承,都顯示法國市郊貧窮人口及新移民社群有失控趨勢,他們很容易便會與警方衝突,大肆破壞。

上述3點情況令工會面對困難境況。一方面,工會動員能力明顯被蠶食,他們跟政府的議價能力勢將減弱。另一個問題是,抗爭更易引起騷亂,傳媒與一般民眾的印象一定是把這筆帳算在工會頭上--情況有點像呂大樂今年初極具爭議的文章《衝擊立法會超出和平抗爭範圍》中所說的「現實世界很殘酷,只要新聞鏡頭所見的情況並非虛構,社會便會以此來將整個行動定性。如果大會不認同那百分之二的行為(網主註:意指衝擊立法會),那它便要防止這類事情的發生;假如大會不阻止所謂一時衝動的爆發,也就基本上認同了這種行動。」

而左派整體而言,沒有在這場退休改革示威者佔得什麼甜頭。社會黨有份參與示威,但其總書記奧貝莉(Martine Aubry),或另一可能代表社會黨出戰2012年總統大選的羅瓦爾(Segolene Royal)等社會黨要員未見得民望大升,做到一股「下屆總統捨我其誰」的氣氛。

這亦意味薩爾科齊在毫無對手威脅下仍能連任多幹5年的機會不低,在下屆政府推翻改革措施的前景不甚樂觀--這或者是工會在這役中最大的挫敗。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