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加拿大「唯一愛國政黨」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歐洲極右到了盡頭嗎?


1個多月前,我談丹麥選舉時認為,未有證據顯示極右開始衰落:丹麥的極右政黨得票只是微跌,而在挪威地選,當地剛剛發生了一個極右槍手大屠殺事件,選民的即時反應是不投那名槍手曾參與的極右政黨,人之常情,因此我當時的結論是:要繼續觀察。

但瑞士在23日舉行的大選中,卻出現(偏極右)政黨瑞士人民黨(SVP)得票率下跌,是過去24年、7屆大選以來首度得票率減少的一次,令人意外。

先循例寫一次各大黨得票率,前者為得票率及與上屆相比增減,後者為預計議席;只列7個主要政黨,其他的不列出來:
SVP:25.3%(-3.6%);54(-8)
社民黨(SP):18.1%(-1.4%);46(+3)
自民黨(FDP):15.3%(-2.4%);30(-5)
基督民主人民黨(CVP):13.1%(-1.4%);28(-3)
綠黨:7.9%(-1.7%);15(-5)
自由綠黨(GLP):5.3%(+3.9%);12(+9)
公民民主黨(BDP):5.3%(+5.3%);9(+9)

這次選舉有2個主要特點,一是一開始所說的,SVP爆冷得票率減少。外界甚至SVP自己原本都以為該黨得票率會進一步增加,可望達到30%大關,但最終事與願違。

跟上屆2007大選時的經典「白羊踢走黑羊」海報一樣(大家在Google打SVP及Sheep便可找到那幅圖片),SVP繼續以反/限制移民為主打議題,而民調顯示,移民湧入可能搶走本地人飯碗繼續是最受選民關注的議題,過去一、兩年的禁止伊斯宣禮塔公投通過,都顯示出瑞士人反移民的心態沒有變過,因此SVP得票不增反降,儘管仍保住第一大黨地位,但這個成績對該黨是一個很大打擊,亦令觀察家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究竟傳遞出什麼訊息。

另一個更重要的特點是傳統大黨表現滑落--這屬全球現象,並不奇怪,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這次得益的新興政黨是中間派,而非一般傳統政治光譜愈拉愈闊。

例如BDP其實是由SVP分裂出來的,事緣2007年SVP推出的部長候選人布勞赫Christoph Blocher(稱為聯邦委員;與其他國家不同,瑞士國會是逐個逐個聯邦委員投票選出來的,而非投票支持一個內閣)被國會否決,另外三大黨SP、FDP和CVP自行推出另一名SVP黨員施龍普夫(Eveline Widmer-Schlumpf),結果她又當選了。當時SVP下令她要辭職,但她拒絕,結果她被驅逐出黨,她便另外一些溫和派SVP黨員另組溫和右派政黨BDP。

原本SVP有意在12月的聯邦委員換屆選舉時把本身民望頗高的施龍普夫拉下馬,然後SVP要在7人聯邦委員會(即內閣)中佔2席,但現在SVP自己選舉失利,BDP又大有斬獲,小黨BDP可能可繼續佔有一部長席位。

左派亦出現溫和派搶票的情況。外界原本估計,在福島效應下,反對核電的綠黨會得益,但結果得益的是立場較溫和的GLP--GLP在環保議題上與綠黨一樣,但在經濟問題上是右派,主張減稅。

究竟溫和派政黨冒起,是反映了政黨兩極化的情況逆轉,還是只是政局各方形勢更「零碎」,令政策更難找到共識?這要看看未來4年的國會運作,第一仗是12月選出7名聯邦委員時,會否較2007年更「混亂」、更一反瑞士多年來各黨很快達共識的情況。

留言

  1. 有大老出來另立山頭,票變少,跑一些到新的黨也是很正常的吧?

    回覆刪除
  2. 最主要是預期問題. 大家原本以為SVP得票率會再升, 因此釐定勝負的標準提高了, 結果現在得票率減少, 便會被視為失敗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工人黨棄攻馬林百列 副總理顏金勇調區戰榜鵝 王瑞杰退休不角逐連任

新加坡5月3日國會大選的候選人提名 已在星期三上午結束 ,工人黨(WP)意外地沒有在上屆成績不俗的5人集選區「馬林百列—布萊德嶺」(Marine Parade-Braddell Heights)派人參選,執政人民行動黨(PAP)已有5人自動當選,這是李光耀逝世後PAP首次有選區毋須面對反對派挑戰。

爭取歐盟聯手對付川普 中國最快下周撤銷5名MEP制裁

英國 《金融時報》星期三報導 ,中國考慮撤銷5名現任及前任歐洲議會議員(MEP)的制裁,改善中歐關係,爭取歐洲跟中國聯手對付川普的關稅戰。

教宗方濟各逝世 享年88歲

多間意大利傳媒星期一上午10時前後報導,樞機主教 Farrell 宣佈,教宗方濟各已逝世,享年88歲。

南韓打擊中國貨「洗產地」 上季「扮韓貨」出口美國達285億圜

南韓關稅廳加強打擊外國借當地「洗產地」, 星期一召開記者會,表示今年首季發現有295億韓圜(1.6億港元)外國貨品扮南韓貨再出口至其他地方 ,遠較去年全年348億韓圜多,絕大部份「假韓貨」其實是中國貨。

【Patreon文章】歐美橋樑地位 突顯Meloni身價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