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俄:今晨6支美國ATACMS射向Bryansk州

俄羅斯國防部星期二下午3時過後宣佈, 有6支美製長程導彈 ATACMS(陸軍戰術導彈系統)射向俄羅斯的 Bryansk 州 ,如果消息屬實,將是烏克蘭首次用美國導彈來襲擊俄羅斯本土。

歐洲極右到了盡頭嗎?


1個多月前,我談丹麥選舉時認為,未有證據顯示極右開始衰落:丹麥的極右政黨得票只是微跌,而在挪威地選,當地剛剛發生了一個極右槍手大屠殺事件,選民的即時反應是不投那名槍手曾參與的極右政黨,人之常情,因此我當時的結論是:要繼續觀察。

但瑞士在23日舉行的大選中,卻出現(偏極右)政黨瑞士人民黨(SVP)得票率下跌,是過去24年、7屆大選以來首度得票率減少的一次,令人意外。

先循例寫一次各大黨得票率,前者為得票率及與上屆相比增減,後者為預計議席;只列7個主要政黨,其他的不列出來:
SVP:25.3%(-3.6%);54(-8)
社民黨(SP):18.1%(-1.4%);46(+3)
自民黨(FDP):15.3%(-2.4%);30(-5)
基督民主人民黨(CVP):13.1%(-1.4%);28(-3)
綠黨:7.9%(-1.7%);15(-5)
自由綠黨(GLP):5.3%(+3.9%);12(+9)
公民民主黨(BDP):5.3%(+5.3%);9(+9)

這次選舉有2個主要特點,一是一開始所說的,SVP爆冷得票率減少。外界甚至SVP自己原本都以為該黨得票率會進一步增加,可望達到30%大關,但最終事與願違。

跟上屆2007大選時的經典「白羊踢走黑羊」海報一樣(大家在Google打SVP及Sheep便可找到那幅圖片),SVP繼續以反/限制移民為主打議題,而民調顯示,移民湧入可能搶走本地人飯碗繼續是最受選民關注的議題,過去一、兩年的禁止伊斯宣禮塔公投通過,都顯示出瑞士人反移民的心態沒有變過,因此SVP得票不增反降,儘管仍保住第一大黨地位,但這個成績對該黨是一個很大打擊,亦令觀察家摸不著頭腦,不知道這究竟傳遞出什麼訊息。

另一個更重要的特點是傳統大黨表現滑落--這屬全球現象,並不奇怪,但與其他國家不同的是,這次得益的新興政黨是中間派,而非一般傳統政治光譜愈拉愈闊。

例如BDP其實是由SVP分裂出來的,事緣2007年SVP推出的部長候選人布勞赫Christoph Blocher(稱為聯邦委員;與其他國家不同,瑞士國會是逐個逐個聯邦委員投票選出來的,而非投票支持一個內閣)被國會否決,另外三大黨SP、FDP和CVP自行推出另一名SVP黨員施龍普夫(Eveline Widmer-Schlumpf),結果她又當選了。當時SVP下令她要辭職,但她拒絕,結果她被驅逐出黨,她便另外一些溫和派SVP黨員另組溫和右派政黨BDP。

原本SVP有意在12月的聯邦委員換屆選舉時把本身民望頗高的施龍普夫拉下馬,然後SVP要在7人聯邦委員會(即內閣)中佔2席,但現在SVP自己選舉失利,BDP又大有斬獲,小黨BDP可能可繼續佔有一部長席位。

左派亦出現溫和派搶票的情況。外界原本估計,在福島效應下,反對核電的綠黨會得益,但結果得益的是立場較溫和的GLP--GLP在環保議題上與綠黨一樣,但在經濟問題上是右派,主張減稅。

究竟溫和派政黨冒起,是反映了政黨兩極化的情況逆轉,還是只是政局各方形勢更「零碎」,令政策更難找到共識?這要看看未來4年的國會運作,第一仗是12月選出7名聯邦委員時,會否較2007年更「混亂」、更一反瑞士多年來各黨很快達共識的情況。

留言

  1. 有大老出來另立山頭,票變少,跑一些到新的黨也是很正常的吧?

    回覆刪除
  2. 最主要是預期問題. 大家原本以為SVP得票率會再升, 因此釐定勝負的標準提高了, 結果現在得票率減少, 便會被視為失敗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沒有孩子,沒有國家」 俄杜馬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

俄羅斯杜馬 星期二完成立法工作 ,三讀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個人違法者最多可罰款40萬盧布(3.3萬港元),組織違法可罰500萬盧布(42萬港元)。

【Patreon 文章】矽谷「撐侵」的背後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