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先否決後擴權?

 政治果然一天也嫌長。慶幸在8月初蘇格蘭獨立公投第一場辯論後沒有寫下po,當時其實想說:獨派面臨困局,因為「舉證」責任在獨派一方,他們要說服選民獨立後經濟穩定,尤其是是否使用英鎊這個問題一直懸而未決,有十分高的難度。

大概1個月,形勢便突然扭轉,7日《星期日泰晤士報》發佈的YouGov民調顯示,獨派領前統派2個百分點(不計沒意見者為51%VS49%),是任何主流民調中首個顯示公投有機會通過獨立(不計獨派自己做的民調)。突然之間,在公投還只有10天的情況,「舉證」責任在統派一方。


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7日在BBC節目(上圖)正式表示,日內將會提出,如果公投否決獨立,蘇格蘭將獲更多自治權的方案,最快可在今年稍後英女皇公佈本屆國會會期最後一篇Queen's Speech公開,會給予更多權力,亦會邀請平民加入「制憲大會」,而非上次1997-98年放權時只在政客間討論,然後放出一個方案,要就要,不要就算。

fb有人問:蘇格蘭人希望在哪些方面得到更多自治權呢?我再略為一看,簡單地說,仍是在fb回覆的那一句:重中之重是財政權,尤其是自己徵收入息稅的權力,以及決定福利及救濟金計劃的權力。這點與加泰羅尼亞近年獨立運動導火線是中央/地方政府財政安排十分相似。

但我嘗試尋根究底時,又發覺我很難回答那一條問題,因為我很難弄清楚目前蘇格蘭自己有什麼自治權力。跟香港的《基本法》不同,《基》列明香港特區有什麼權力,並加上中央政府在回歸多年後才補上的「中央給多少權力,特區就有多少權力,特區沒有剩餘權力」,但《1998年蘇格蘭法》的邏輯是相反的,該法例是列明蘇格蘭地方政府及議會有什麼不能做,例如違反英國簽了的國際條約、歐盟條約等,以及有附錄,詳細列明有什麼政策是中央政府管理,細微至毒品政策都不屬自治政府管理。

若簡單地說,蘇格蘭人要的,就是除了外交、國防及貨幣,全部都要自己管。完。

事實上,這亦是蘇格蘭人最主流希望見到的方案,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薩蒙德(Alex Salmond)當初亦要求在公投中列出3個選項,包括增加更多權力給地方政府,當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堅拒,因為他當時盤算,如果只能在獨立和統一之間選擇,蘇格蘭人一定選擇後者,因為當時支持獨立的人只有約三成左右,中央政府也可無謂夜長夢多,不斷談判。

然而,事實是卡梅倫玩出火。亦因此,在公投前不足2週提出增權方案,是雙面刃。理想的話,這或者可叫不是強烈支持獨立的蘇格蘭人「袋住先」(先接受統一,然後再談分權),既然中央政府也承諾了有更多權力,就趁此機會,投票反對獨立,無謂冒險;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這儼如卡梅倫政府以至英國各主流政黨自打嘴巴,而且選民沒可能在不足2週內消化增權方案是否有利。

最要命的是,「袋住先」的不確定風險隨時較不知道能否再有英鎊更高--究竟現在否決獨立,代表蘇格蘭會增加哪些權力?三大黨都未必有共識,各黨方案略有不同,我就算相信卡梅倫的承諾,但他連自己明年能否連任也不知道,選民有什麼可能根據未來數天公佈的增權方案而作出決定?

目前形勢仍十分混亂,未來10天的局勢變化較想像中複雜難測得多。

不過,我暫時仍傾向相信,公投會否決獨立,YouGov的民調或者可反過來箍緊統派票源,鼓勵他們出來投票。亦因此,薩蒙德十分謹慎,仍然扮弱者,以免在最後關頭形勢大好下,卻因為自己太強勢而令獨派輸掉公投。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德俄領袖近2年首通電話 普京:協議以「最新領土現實」為基礎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 近2年來首度跟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對話約一小時 ,要求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侵略,從烏克蘭撤軍,必須展示出願意跟烏克蘭和談,以達至「公義和持續的和平」。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