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瑞典國會2日否決政府提出的預算案,反而通過在野陣營的預算,導致上台不足3個月的首相洛文(Stefan Loefven,圖片中右;圖片來自瑞典政府網站的影片)宣佈他領導的中左陣營政府將下台,並會在明年3月舉行大選。
當日在fb已提及,儘管一般外電的報導稱之為「提前大選」(snap election),但嚴格來說,這是「額外大選」(extra val,瑞典政府官方英文網站稱為extraordinary election)。這種與其他議會制國家不同的制度,是瑞典政治多年來都十分穩定的原因之一,亦是今次洛文進行額外大選的計算之一。
一般議會制國家,國會可提前大選,而該屆國會的任期是由大選起再計過。例如,日本現在就提前眾議院大選,原本是2016年12月才到期再選,但現在再選過後,下屆眾議院的任期便由2014年12月計起(假設很快就就任),到2018年12月才屆滿(假設之後沒有提前大選)。
不過,在瑞典,法例是規定國會選舉必須在每4年一次的9月第2個星期日舉行--之前曾經試過國會任期為3年,以及是9月第3個星期日投票。事實上,除了歐洲議會選舉,瑞典國內三級政府的選舉都規定是同一日舉行。而如果途中,沒有政黨組合可組成一個獲議會信任的政府,令議會要解散並重選,那麼,這個選舉只被視作「額外選舉」,原定原本要進行的換屆大選會如期舉行。例如,在明年3月選舉後,甚至再之後要再舉行一次或多次額外選舉,2018年9月無論如何都要舉行正式的大選。
全世界的選民都有一種心態,就是不喜歡「政治化」、「搞事」、「為政爭不為民生」的「政棍」,而「額外選舉」制度變成一個迫政黨合作的設計。選民不會喜歡頻繁出來投票,更不要說一個北歐國家的選民要在仍然寒冷的3月出來投票。如果動輒「額外選舉」,選民出來投票的密度很高,亦會對他們認為是在「搞事」政黨感到厭惡。The Local一篇文章引述一名學者說,洛文寧願額外選舉,形同他領導的社民黨宣佈他們「嘗試導致破壞」(try to cause destruction),就是這個意思。
這種政治僵局在瑞典是極罕見,對上一次額外選舉已是1958年,而在1970年轉為一院制國會(即沒有上下議院之分)後更是從未試過,很大程度就是在額外選舉制度下,朝野都會願意讓步,執政黨肯接受吸納反對黨一些意見,以交換對方不反對(即棄權)政府議案。因此,瑞典是全球少數,絕大部份時間由少數派政府(執政黨/聯盟不掌控國會過半議席)且十分穩定的國家。
不過,瑞典政治出現兩大變化,導致目僵局出現。一、最多外電提及的是,瑞典極右的瑞典民主黨冒起,今次大選得票超過一成,因此左派和右派陣營都不能過半,令該黨變成造王者。二、瑞典過去十多年逐漸出現壁壘分明的中左和中右陣營。以往,少數派政府--主要是指社會黨,可以透過找較小的中右政黨支持,但目前壁壘分明下,中右陣營各政黨已合作多年,關係緊密,霎時間很難突然在一些政策幫中左政府一把。
因此,現在瑞典各黨在明年選舉前就是玩blame game,盡力把目前政爭僵局的責任推向對方。以洛文為例,他不惜「cause destruction」,就是要向選民證明,只要求收緊移民政策、否則一切反對的瑞典民主黨是破壞王,而中右政黨,尤其是較少的政黨,寧願跟極右合作搞垮政府,是不負責任。
當日在fb已提及,儘管一般外電的報導稱之為「提前大選」(snap election),但嚴格來說,這是「額外大選」(extra val,瑞典政府官方英文網站稱為extraordinary election)。這種與其他議會制國家不同的制度,是瑞典政治多年來都十分穩定的原因之一,亦是今次洛文進行額外大選的計算之一。
一般議會制國家,國會可提前大選,而該屆國會的任期是由大選起再計過。例如,日本現在就提前眾議院大選,原本是2016年12月才到期再選,但現在再選過後,下屆眾議院的任期便由2014年12月計起(假設很快就就任),到2018年12月才屆滿(假設之後沒有提前大選)。
不過,在瑞典,法例是規定國會選舉必須在每4年一次的9月第2個星期日舉行--之前曾經試過國會任期為3年,以及是9月第3個星期日投票。事實上,除了歐洲議會選舉,瑞典國內三級政府的選舉都規定是同一日舉行。而如果途中,沒有政黨組合可組成一個獲議會信任的政府,令議會要解散並重選,那麼,這個選舉只被視作「額外選舉」,原定原本要進行的換屆大選會如期舉行。例如,在明年3月選舉後,甚至再之後要再舉行一次或多次額外選舉,2018年9月無論如何都要舉行正式的大選。
全世界的選民都有一種心態,就是不喜歡「政治化」、「搞事」、「為政爭不為民生」的「政棍」,而「額外選舉」制度變成一個迫政黨合作的設計。選民不會喜歡頻繁出來投票,更不要說一個北歐國家的選民要在仍然寒冷的3月出來投票。如果動輒「額外選舉」,選民出來投票的密度很高,亦會對他們認為是在「搞事」政黨感到厭惡。The Local一篇文章引述一名學者說,洛文寧願額外選舉,形同他領導的社民黨宣佈他們「嘗試導致破壞」(try to cause destruction),就是這個意思。
這種政治僵局在瑞典是極罕見,對上一次額外選舉已是1958年,而在1970年轉為一院制國會(即沒有上下議院之分)後更是從未試過,很大程度就是在額外選舉制度下,朝野都會願意讓步,執政黨肯接受吸納反對黨一些意見,以交換對方不反對(即棄權)政府議案。因此,瑞典是全球少數,絕大部份時間由少數派政府(執政黨/聯盟不掌控國會過半議席)且十分穩定的國家。
不過,瑞典政治出現兩大變化,導致目僵局出現。一、最多外電提及的是,瑞典極右的瑞典民主黨冒起,今次大選得票超過一成,因此左派和右派陣營都不能過半,令該黨變成造王者。二、瑞典過去十多年逐漸出現壁壘分明的中左和中右陣營。以往,少數派政府--主要是指社會黨,可以透過找較小的中右政黨支持,但目前壁壘分明下,中右陣營各政黨已合作多年,關係緊密,霎時間很難突然在一些政策幫中左政府一把。
因此,現在瑞典各黨在明年選舉前就是玩blame game,盡力把目前政爭僵局的責任推向對方。以洛文為例,他不惜「cause destruction」,就是要向選民證明,只要求收緊移民政策、否則一切反對的瑞典民主黨是破壞王,而中右政黨,尤其是較少的政黨,寧願跟極右合作搞垮政府,是不負責任。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