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10月, 2015 起發佈的文章

焦點文章

「伊鵬3」停留Kattegat海峽逾半天 疑遭丹麥海軍截停

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默克爾第八度訪華 中德「黃金時代」不再?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上面照片來自ARD電視台,是她去年訪華的照片)29日將抵達中國,展開不足兩天的訪華之旅,這是她就任總理10年內第8次訪華。由於習近平早前訪英,十分隆重,甚至開啟了中英「黃金時代」,相對之下,默克爾訪華就「平實」得多,或者是「失色」得多,所簽訂單一定不及英國多。德國傳媒都說,默克爾這次訪華不如之前般輕鬆,ARD更以「黃金時代不再?」來形容中德關係。

力保肉業利益 意衛生部長:我也吃紅肉

世衛(WHO)轄下一個組織26日公佈,把加工肉類產品列為致癌物質,級別跟香煙、酒精和檳榔同級,而紅肉也列為第2高級別,表示有很大機會是致癌物質。消息引起全球關注,大家都在問:自己平日吃(不少)香腸、煙肉(台灣稱為培根)等等,是否都有致癌風險? 在一些國家,除了消費者的健康問題,也涉及肉類業界人士的生計,肉業或食品業十分重要的國家,官員立即要出來澄清,吃肉沒問題。例如意大利衛生部長Beatrice Lorenzin(照片左,截圖來自意大利Sky電視)27日便說,她自己也有吃紅肉,又說紅肉有大家需要攝取的鐵質,而她目前餵母乳,都沒有問題。

英國借中國推動「北方引擎」計劃

習近平已經完成訪英之旅,最後一站/第二站是曼徹斯特,他在那兒訪問了大半天就離開。對於華人來說,此行最矚目應是他前往曼城球會訪問,大家討論為何出名是曼聯球迷的他,會獲安排去了曼城(但英國有安排一些前曼聯球星一同接待習大大的)。 這無可厚非,因為對於華人、以至英國以外的人士來說,曼徹斯特現在最著名的是兩大球會,而且推動國足是習近平的「pet project」,大家聯想到他想參觀一下人家成功的球會,以及加強與外國球會聯繫來推動國足,十分正常。但對英國來說,習近平訪英包括了曼徹斯特的行程,重點是借中國協助,推動現屆保守黨政府、尤其是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照片中左面那位;照片來自美聯社)自己的pet project「北方引擎」計劃(Northern Powerhouse)。

「英人定英法」通過

英國下議院在激烈辯論約4小時後,22日通過了所謂「英格蘭人定英格蘭法」(English votes for English Laws,簡稱EVEL)的法案,簡單來說,就是如果下議院審議的法案只影響英格蘭地區,來自英格蘭選區的議員對法案有否決權。這是英國政制一個重要變動,也會「聯合王國」(UK)朝向新一章的開始--可能是正式聯邦化過程的開始,也可能是UK瓦解的開端。

挽救政黨免於泡沫化

不務正業一下,談談加拿大大選。一般來說,外國的選舉,「變天」,才會受其他國家注意,如果現任者連任,就即是business as usual,大家就不會那麼注意。因此,這次加拿大逾9年來首度換總理及執政黨,頗受國際關注,而且新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是枚年僅43歲的帥哥,這宗新聞自然「吸睛」。 不過,這次選舉不只是換了總理,當中還有很多大上大落,十分dramatic,亦可讓大家見識一下,過去逾百年政制十分穩定的加拿大,當地的政壇及選舉可以十分戲劇性。

把鐵娘子拉下馬的男人

英國前外相賀維(Geoffrey Howe,大陸譯杰弗里.豪;上面照片來自BBC)在9日病逝,對於香港甚至大陸,對他最熟悉的,應是他負責了香港前途談判中最重要的階段--賀維由1983年至1989年出任外相,而香港前途談判是1982年至1984年。1984年《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儀式前,鄧小平會見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時,賀維也獲接見,顯見他的地位。對於當時(以及現在)屬「政治幼兒班」的香港人,賀維訪問北京後來香港,在記者會上不斷被追問訪京情況,但他不斷說了一、兩個小時,也等同沒有說過任何實質,也令港人嘆為觀止。 不過,對於英國人來說,處理香港前途談判並非賀維任內重要的工作,甚至報導中完全沒提及。英國傳媒一般是稱呼他為「前財相」,可見他做財相的工作對英國有更大影響。當然,賀維在英國政治史上最為人記得是他的辭職演說,演說被形容為英國下議院內歷來最震撼政壇、寫得最好的辭職演說,而且被視為壓垮「鐵娘子」的最後一根稻草--演說發表後3週,戴卓爾夫人宣佈辭職。

文學界二等公民

今屆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白俄羅斯女記者/作家Svetlana Alexievich(上面為美聯社照片),是諾貝爾文學獎逾百年發展史上,一個重要里程碑,因為這是文學獎首次頒給「報導式作品」,Alexievich是「首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記者」。 一名瑞典文學電台節目主持人形容,今次的決定,「可能顯示了對小說及說故事有一種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