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大家應該聽過,瑞典一些機構試行一天工作6小時(即一週工作30小時,工作時數較法國的35小時工作週更少)的消息,或者會想:工作這麼少,真好!
不過,工作時數減少的背後,有沒有想過可以這樣做的前提是什麼呢?
華文網絡傳媒近日有關瑞典6小時工作天的消息,主要是源自英國《衛報》9月17日有一篇相關特寫報導。這幾天,英文傳媒又有了大量相關消息,來源相信是Science Alert在9月底的一篇報導,然後很多英文傳媒跟風爭相報導(或曰:抄--「跟風」、新聞要「人有我有」,在英文、尤其是英國的傳媒同樣出現),當中語氣說到好像是瑞典將會「全國」推行,或至少大量公司都快將落實6小時工作天。
不過,The Local在10月1日就出了篇評論式報導,筆者指出,他身邊在瑞典工作的人中,沒有一個是6小時工作天,強調正常的瑞典人仍是8小時工作天、40小時工作週為主,6小時工作天肯定不會短期內可普及到,而一些行業,例如廣告、投資銀行等,工時之長,跟其他大城市如紐約等沒有大分別,同樣是經常工作至凌晨。
這種以為歐洲不少國家工時很短的印象,十分普遍。例如希臘,有私人公司的員工曾說,外界常說他們很「懶惰」,不多工作,但他們就自覺工作得很辛苦,經常加班,一天工作超過8小時(而他後面還加了一句:不多工作的只是公務員!)。當然,只是香港以至東亞的情況不正常,工時很長的情況十分普遍,但在歐洲國家,某些公司、行業的工時可以同樣很長--高盛去到法國還是高盛,其壓力大工作文化不會去到其他國家便變了十分悠閒。
說回瑞典。正如The Local和衛報的文章所說,6小時工作天在瑞典不是新鮮事,豐田車廠在13年前已落實,瑞典亦一向有工時慢慢逐步減少的傾向,只是2006年右派政府上台,並執政至2014年,才令工時減少的趨勢扭轉了,工時重新增加。
說6小時工作天在瑞典「快將」十分普遍,有點言過其實,但當地近年又再討論此事,又的確是事實,主要是因為近年瑞典政壇風向又向左轉。有關討論主要是市政府應否帶頭實施,但還未到立法規定6小時工作天,或大批大公司考慮跟隨。
縱合相關報導,可以把工時壓縮的,有兩大類行業。不少報導提及一間護老院把工作時數減少,又說效果很好,員工精神了、開心了,護理服務質素也提高了,云云。不過,這樣做的前提是該護老院要增聘人手,而根據報導的描述,該護老院(或全瑞典整體護理行業)根本本身就人手不足,原本的員工數目不足以處理原本那麼多的工作量。削減工時,可能只是迫這個行業聘回合理的員工數目。
另外,根據報導的描述,護理業的工作似乎十分密集、intense,撇除吃午飯的時間,中間沒有什麼時間可休息。若果考慮到我們平日工作都可以有時間休息、跟同事閒聊,那麼,他們工作6小時可能已等於我們工作8小時,縮減時數也很合理。
這又帶到另一類做到6小時工作天的行業。報導另一個提到是一間軟件開發商,但他們做到縮減工時,前提是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效率,公司整體產出沒有減少到,而做到這點,他們的方法是要求員工上班時間不使用Facebook等社交網絡,以及盡量減少可令他們分心的東西(例如盡量不用whatsapp聊天?),而且減少會議數目,沒有必要的會議盡量不要開,總之員工這6小時內就真的每分每秒都在工作,十分專注--如何專心工作,你做到嗎?你寧願工作6小時但完全只工作不做其他事,還是工作8小時但中間可以做其他事呢?
不是每種工作都可以做到這點。以我為例,我在新聞界工作,我不能控制新聞在什麼時間發生,於是我工作時間內是包括了當值的成份,有時候真正要工作的時間是一開始上班首一兩小時及臨下班前一兩小時,中間只能等候。
另外,除了執著於工作時數的多少,相關討論的背後,還包括了設定工作時數時的靈活性。工作時數高低還涉及男女平等的問題,因為現在仍是以女性照顧家庭為主,因此工作時數不能太長,對女性特別重要。說到底,討論工作時間,最終目標還是希望大家生活質素提高,做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若放在香港的環境下,我十分贊成規定限制工作時數,儘管不至於6小時工作天這麼極端。支持限制工時,倒不是什麼維護工人權益這類左派理念,而是香港的商界多年來都只是靠不理界外成本來賺取利潤,薪金升一點點就喊苦(但租金大升卻沒有大聲疾呼),或是往廣東,不斷尋找一些成本更低的地方,多年來養成了不思進取的惡習,完全沒想過提升技術。香港經濟和競爭力依賴這種企業思維,早晚令香港落後世界。
不過,工作時數減少的背後,有沒有想過可以這樣做的前提是什麼呢?
華文網絡傳媒近日有關瑞典6小時工作天的消息,主要是源自英國《衛報》9月17日有一篇相關特寫報導。這幾天,英文傳媒又有了大量相關消息,來源相信是Science Alert在9月底的一篇報導,然後很多英文傳媒跟風爭相報導(或曰:抄--「跟風」、新聞要「人有我有」,在英文、尤其是英國的傳媒同樣出現),當中語氣說到好像是瑞典將會「全國」推行,或至少大量公司都快將落實6小時工作天。
不過,The Local在10月1日就出了篇評論式報導,筆者指出,他身邊在瑞典工作的人中,沒有一個是6小時工作天,強調正常的瑞典人仍是8小時工作天、40小時工作週為主,6小時工作天肯定不會短期內可普及到,而一些行業,例如廣告、投資銀行等,工時之長,跟其他大城市如紐約等沒有大分別,同樣是經常工作至凌晨。
這種以為歐洲不少國家工時很短的印象,十分普遍。例如希臘,有私人公司的員工曾說,外界常說他們很「懶惰」,不多工作,但他們就自覺工作得很辛苦,經常加班,一天工作超過8小時(而他後面還加了一句:不多工作的只是公務員!)。當然,只是香港以至東亞的情況不正常,工時很長的情況十分普遍,但在歐洲國家,某些公司、行業的工時可以同樣很長--高盛去到法國還是高盛,其壓力大工作文化不會去到其他國家便變了十分悠閒。
說回瑞典。正如The Local和衛報的文章所說,6小時工作天在瑞典不是新鮮事,豐田車廠在13年前已落實,瑞典亦一向有工時慢慢逐步減少的傾向,只是2006年右派政府上台,並執政至2014年,才令工時減少的趨勢扭轉了,工時重新增加。
說6小時工作天在瑞典「快將」十分普遍,有點言過其實,但當地近年又再討論此事,又的確是事實,主要是因為近年瑞典政壇風向又向左轉。有關討論主要是市政府應否帶頭實施,但還未到立法規定6小時工作天,或大批大公司考慮跟隨。
縱合相關報導,可以把工時壓縮的,有兩大類行業。不少報導提及一間護老院把工作時數減少,又說效果很好,員工精神了、開心了,護理服務質素也提高了,云云。不過,這樣做的前提是該護老院要增聘人手,而根據報導的描述,該護老院(或全瑞典整體護理行業)根本本身就人手不足,原本的員工數目不足以處理原本那麼多的工作量。削減工時,可能只是迫這個行業聘回合理的員工數目。
另外,根據報導的描述,護理業的工作似乎十分密集、intense,撇除吃午飯的時間,中間沒有什麼時間可休息。若果考慮到我們平日工作都可以有時間休息、跟同事閒聊,那麼,他們工作6小時可能已等於我們工作8小時,縮減時數也很合理。
這又帶到另一類做到6小時工作天的行業。報導另一個提到是一間軟件開發商,但他們做到縮減工時,前提是提高生產力和工作效率,公司整體產出沒有減少到,而做到這點,他們的方法是要求員工上班時間不使用Facebook等社交網絡,以及盡量減少可令他們分心的東西(例如盡量不用whatsapp聊天?),而且減少會議數目,沒有必要的會議盡量不要開,總之員工這6小時內就真的每分每秒都在工作,十分專注--如何專心工作,你做到嗎?你寧願工作6小時但完全只工作不做其他事,還是工作8小時但中間可以做其他事呢?
不是每種工作都可以做到這點。以我為例,我在新聞界工作,我不能控制新聞在什麼時間發生,於是我工作時間內是包括了當值的成份,有時候真正要工作的時間是一開始上班首一兩小時及臨下班前一兩小時,中間只能等候。
另外,除了執著於工作時數的多少,相關討論的背後,還包括了設定工作時數時的靈活性。工作時數高低還涉及男女平等的問題,因為現在仍是以女性照顧家庭為主,因此工作時數不能太長,對女性特別重要。說到底,討論工作時間,最終目標還是希望大家生活質素提高,做到工作與生活之間的平衡。
若放在香港的環境下,我十分贊成規定限制工作時數,儘管不至於6小時工作天這麼極端。支持限制工時,倒不是什麼維護工人權益這類左派理念,而是香港的商界多年來都只是靠不理界外成本來賺取利潤,薪金升一點點就喊苦(但租金大升卻沒有大聲疾呼),或是往廣東,不斷尋找一些成本更低的地方,多年來養成了不思進取的惡習,完全沒想過提升技術。香港經濟和競爭力依賴這種企業思維,早晚令香港落後世界。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