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手提行李、相鄰劃行全收費 西班牙罰Ryanair等5廉航近1.8億歐元

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英國借中國推動「北方引擎」計劃

習近平已經完成訪英之旅,最後一站/第二站是曼徹斯特,他在那兒訪問了大半天就離開。對於華人來說,此行最矚目應是他前往曼城球會訪問,大家討論為何出名是曼聯球迷的他,會獲安排去了曼城(但英國有安排一些前曼聯球星一同接待習大大的)。

這無可厚非,因為對於華人、以至英國以外的人士來說,曼徹斯特現在最著名的是兩大球會,而且推動國足是習近平的「pet project」,大家聯想到他想參觀一下人家成功的球會,以及加強與外國球會聯繫來推動國足,十分正常。但對英國來說,習近平訪英包括了曼徹斯特的行程,重點是借中國協助,推動現屆保守黨政府、尤其是財相歐思邦(George Osborne,照片中左面那位;照片來自美聯社)自己的pet project「北方引擎」計劃(Northern Powerhouse)。

「北方引擎」計劃一詞去年由英國上屆保守黨/自民黨聯合政府提出,但正式全力推動,則是今年5月大選後保守黨組成一黨政府後才開始。簡單來說,就是英國/英格蘭經濟目前過度依賴倫敦-東南區(South East),因此要發展英格蘭北部經濟,令該區可與倫敦-東南區匹敵,一方面令各區發展較平衡,另一方面協助一下發展真的頗差的北部。

下面地圖來自英國政府一本小冊子,推介「北方引擎」計劃中有什麼值得投資的項目,從中可見,計劃涉及3個大區:西北區、東北區、以及約克郡與堪伯區(Yorkshire and the Humber);內裏涉及5個主要城市:西北區的曼徹斯特和利物浦、東北區的紐卡素(或譯紐卡斯爾)、以及約克郡與堪伯區的列斯(或譯利茲)和錫菲(或譯謝菲爾德)。

伯明翰報章報導,中國原本提出習近平訪問伯明翰,而非曼徹斯特,但最終歐思邦插手外交部的工作,要求游說中國讓習近平往北一點的曼徹斯特,以配合「北方引擎」計劃。

英國政府把「北方引擎」計劃跟習近平訪英連上關係,理由很簡單:「北方引擎」最大障礙是欠缺資金,推動北部經濟涉及大量基建,全部都需要錢,而英國政府預算緊絀,剛巧中國最不缺的就是錢,於是英國希望引入中國資金往北部,來推動「北方引擎」計劃。

另一個人事上的因素是,正如上述,「北方引擎」是歐思邦的pet project,而內閣中最力主加強對華關係、堅持與華交往要以英國商貿利益行先的,同樣是歐思邦,他獲中國視為「好朋友」的程度,是好到他獲中國安排訪問政治敏感的新疆,甚至《環球時報》也稱讚他。某程度上,「北方引擎」和對華關係是歐思邦目前最重要的兩大政策,他去年訪華時也推介「北方引擎」,因此把這兩個計劃連在一起,互為利用,也十分自然。

習近平在曼徹斯特期間,宣佈了曼徹斯特機場開通了首條來往中國內地的航班,是來往北京,由海南航空經營(香港近年已再開通來往曼徹斯特的航班,國泰經營),並提到機場設有曼徹斯特空港城的商業發展區,向中國企業提供免稅優,吸引他們把辦公室搬進去。

「北方引擎」仍是個很初步的計劃,質疑之聲也有很多。最明顯的是,習近平在曼徹斯特期間所公佈到的商貿協議,價值很低,大概只有400萬鎊(4748萬港元/近2億新台幣/3889萬人民幣),莫說在倫敦公佈的400億鎊(4748億港元/近2萬億新台幣/3889億人民幣)協議,連習近平若往伯明翰訪問的話可公佈到的中英商貿合作金額還不如,顯見中國以至全球企業都未準備好在北部設立辦公室。

另一個問題是,「英格蘭北部」不是一個傳統現成的經濟區域,各地之間的商貿文化有很大差異,如何綑綁一起發展,也是大問題。例如,推動全區經濟發展的「北方引擎」,應是哪個城市呢?英國官方從未說明,但很明顯,曼徹斯特似乎已成為這個計劃的重心、「北部首府」。

大曼徹斯特已是僅次倫敦的英格蘭第二大都會區,而且歐思邦決定是否向英格蘭地方下放更多財政權時,要求跟相關地方必須同意合組而成的大都會要有民選市長,由該市長決定那些錢如何用,而大曼徹斯特是第一個同意有民選市長的地方(2017年進行選舉),因此「北方引擎」特別關顧該市。然而,歷史上跟曼徹斯特平起平坐的利物浦會否甘心自己的鋒芒被曼徹斯特蓋過呢?

首相卡梅倫(David Cameron)特意提及,「北方引擎」已獲中國支持。不過,可能還是華文媒體心水清--習近平到曼徹斯特,還是看看足球算吧,不要想太多。

相關文章:
英國匯豐回歸伯明翰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