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大火發生兩日半 丹麥舊交易所外牆倒塌

丹麥哥本哈根有大概400年歷史的舊證券交易所(Børsen)發生大火兩日半後, 在星期四下午5時過後連部分外牆也倒塌 ,令重建這座建築更為困難。

中國市場吸引力難及數據

香港交易所星期三(11日)公開提出收購倫敦證券交易所,頗令人意外,《華爾街日報》稱,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都是在星期一於倫敦拜訪倫交所集團行政總裁David Schwimmer時,才首度提出收購建議。撇除政治,純粹在商言商,在英國,收購建議公佈後,很多人會聯想到數據公司Refinitiv(路孚特),因為倫交所7月底才宣佈以270億美元收購Refinitiv,而港交所收購倫交所的最主要條件,就是要對方放棄Refinitiv。

Refinitiv源自湯森路透,後者則源自19世紀中創立的英國通訊社路透社,在大家的印象中,路透社仍是一家新聞通訊社,但他們早已轉營為數據及資訊供應公司,2008年被加拿大企業湯森公司收購後,集團易名為「湯森路透」,也變成加拿大公司,集團總部在多倫多,即使是新聞報導服務的部份,他們都會自稱「湯森路透」或「路透」,不希望其他人再說「路透社」。

至於Refinitiv,原本是湯森路透的「金融及風險」業務部,去年秋季分拆出來,湯森路透把當中55%股權售給美國私募基金黑石,在倫敦及紐約設有總部,但大家多視之為美國企業。路透的新聞報導仍屬湯森路透,但湯森路透同意未來30年仍會繼續向Refinitiv提供新聞。Refinitiv提供大量金融數據,例如股市、外匯、商品等資產的交易數據,或是企業盈利報告等等,最主要的產品是資訊平台Eikon(文首圖片),有大概4萬個訂戶,是彭博(Bloomberg)金融數據終端機的最大對手(後者訂戶大概20萬)。

至於倫交所集團,其實都已涉足數據業務,全資擁有富時羅素(FTSE Russell),這間子公司是編製倫敦富時100指數及美國羅素2000指數的公司,而收購Refinitiv,則是倫交所進一步轉型至數據公司、減少依賴交易業務的一步。隨著金融交易越來越依賴電腦,出售數據是一門大生意,因為電腦要有數據才可執行交易,另外,分析員對數據的需求也不斷增加,ETFs及不少指數產品都是依賴數據來定價,去年數據出售業的收入已超過300億美元。相對之下,交易業務頗受市場波動影響,交投淡靜,交易所的收入就下降,不及山售數據的收入穩定,而且交易的佣金收入也越來越低。

港交所可提供倫交所的,只有地理上的擴張,讓倫交所在亞洲、尤其中國大幅擴展營運,而業務上也勉強都叫做有擴張,兩者雖然同是交易所,但交易的資產類別略有不同,兩者合併,交易的資產會更齊全。如果放在幾年前,這的確是天作之合,在商業上有很大合理性,但放在今天,跟Refinitiv可協助倫交所轉型至變成數據及金融服務公司相比的話,中國市場的吸引力對倫交所來說,未必很大。倫交所現在想挑戰的是彭博終端機,不是紐約證交所,在Refinitiv與港交所之間二選一,涉及倫交所需要徹底反思自己的長遠發展策略是什麼。

過去近20年,全球出現交易所併購潮,巴黎、阿姆斯特丹和布魯塞爾交易所在2000年合併成「泛歐交易所」(Euronext),Euronext之後又一度曾跟紐約證交所(NYSE)合併,但NYSE被現時的母公司洲際交易所(ICE)收購後,Euronext又分拆了出來;美國的納斯達克市場則在2007年收購了北歐交易所集團OMX,擁有斯德哥爾摩、赫爾辛基、哥本哈根等地的交易所。不過,這股併購潮可能已經差不多完結,可以合併都幾近合併了,餘下未合併的,就很大機會違反競爭法或政府不能容許。

倫交所自己都買了意大利交易所,但它面對收購建議的紀錄則頗為嚇人,由2000年起計,倫交所曾涉及多宗交易所收購案,但除意交所外,全部失敗告終:德國交易所先後在2000、2004和2016年三度提出收購,但悉數失敗,其中最後一次是在2017年、亦即英國通過脫歐後,被歐盟以反壟斷理由否決;美國的ICE在2016年德交所洽購期間,提出收購倫交所;倫交所2011年曾想收購多倫多交易所,但敗給一個加拿大財團;倫交所2006年否決了納斯達克的收購建議,後者一度進行敵意收購;倫交所2005年拒絕了麥格理銀行的收購。

由此可見倫交所在全球交易所市場中極具吸引力。Sky News的分析說,港交所收購可能是倫交所最後一次被收購的機會,因為當倫交所完成收購Refinitiv後,這間公司將大得沒有任何對手可以收購,如果港交所現在出價300億英鎊是天價的話,要收購擁有了Refinitiv的倫交所,作價可能要高一倍,所以真的想買下倫交所的話,的確要在此時出手。不過,港交所出手了,很大機會會吸引其他交易所加入收購戰;而如果倫交所最後真的接受被對手收購而放棄Refinitiv,那就輪到Refinitiv會有其他人爭購。港交所這個舉動可說一牽髮而動全身。

不過,英國傳媒對港交所可成功買下倫交所,看得很淡,除了Refinitiv更吸引倫交所股東外,港交所的收購在政治上也很難過關。如果英國監管機關真的要審批港交所收購倫交所的交易的話,將左右為難,一方面他們正面對脫歐,需要展示自己向全球企業開放,因外資來英國作重大收購,應是正面訊息,但英國是否急得連最重要的交易所也要賣給外資呢?一間大型證券交易所對企業融資十分重要,而在交易所中,哪個人、哪間公司進行過什麼交易,是極度敏感的資料,英國是否放心把這些重要資料交到「不是香港的、不是中國的、而是全球企業」的港交所呢?另外,倫交所幾年前收購了結算公司LCH,這間公司對英國金融順暢運作的重要性,以及經手敏感資料的數量,不會低於倫交所本身的證券交易。而且,盡快與美國簽署貿易協議,是英國脫歐後的重要戰略,美國會接受倫交所落入港交所手中嗎?

港交所收購倫交所,也不只是英港或英中之間的事,歐盟甚至美國都有可能有權審批這宗交易。倫交所擁有意交所,在歐洲亦擁有股票交易平台 Turquoise ,所以歐盟一定有權研究這宗交易是否壟斷,而倫交所在美國也有不少業務及員工,因此美國可能也有權審核這宗交易有否違競爭法,甚至危害美國國家安全。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德中峰會】習談產能稱電動車出口屬「貢獻世界」 談烏戰說中國非「當事方」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星期二在北京會見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他此行兩大目標是處理中國產能過剩及烏克蘭戰爭問題,但習近平在這兩個議題都未有給出德國希望獲得的回覆。

歐盟調查中國風力發電機傾銷 Vestager:不容「太陽能板四步曲」重演

繼電動車後,統籌科技政策及主管競爭政策的歐盟執委會副主席韋斯塔格(Margrethe Vestager,文首截圖) 星期二訪美期間宣佈 ,歐盟對中國製風力發電機進行調查,看看是否透過中國政府過量補貼而讓中國產品獲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英國假郵票泛濫疑來自中國 國安專家:等同中國發動經濟戰

英國近日湧現大量假郵票,導致很多人被罰款5英鎊。 《電訊報》星期三晚報導 ,這些假郵票應該來自中國,保安專家和一些議員斥責中國形同發動「經濟戰」,跟「印製假鈔」沒有分別。

同濟大學生憂留德強制吸大麻 蕭凌志派定心丸:不會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正在訪問中國, 他星期一在上海同濟大學跟該校大學生交流時,被問及在德國留學是否會被強制吸大麻 ,蕭凌志大派定心丸,表示大麻合法化後,居住在德國的人士也不一定要吸食大麻。

雪梨教堂講道傷人案列恐襲 16歲刀手有宗教動機

澳洲雪梨星期一晚發生教堂襲擊案,新州州長柯民思(Chris Minns)星期二上午宣佈, 案件列為恐怖主義案件 ,警方認為犯案的16歲青年襲擊時有宗教極端主義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