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殖民剛果暴行 比利時國王:最深切遺憾

比利時國王菲利浦(Philippe)昨天(30日)趁剛果民主共和國獨立60週年,表示對比利時在殖民對方時的暴行感到「最深切遺憾」,是歷來首度有比利時國王承認殖民暴行。

菲利浦就剛果民主共和國(DRC)獨立週年,向DRC總統致函,一開始時提及兩國關係有深厚歷史,列舉合作例子,之後話鋒一轉,指出若要進一步發展兩國關係,便要以完全真實和完全平靜的態度,面對兩國的共同歷史。

信中指出,比剛關係歷史同時包括痛苦的時期,在剛果自由邦時期曾出現暴力及殘暴的行為,在之後的殖民時期也導致苦難和侮辱,菲利浦為這些過去的傷痛致以最深切遺憾,而這段歷史導致兩國社會今天仍有歧視的情況,他將繼續致力打擊任何形式的種族主義。

殘暴的殖民史
先簡介剛果被殖民歷史。跟其他非洲殖民地相比,剛果很晚才被殖民,1877年才成為殖民地,但當時是屬於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Leopold II)個人擁有,他透過「推動非洲發展」的「慈善組織」來控制該地方,與比利時政府無關,這段時期被稱為「剛果自由邦」,到1908年才正式納入比利時政府所控制,正式成為比利時殖民地(菲利浦信中的「殖民時期」僅指這段時期)。

這個非洲中部的殖民地於1960年6月30日宣佈,當時國名為「剛果共和國」,之後曾易名扎伊爾(Zaire),到1997年再易名為「剛果民主共和國」DRC。非洲同時有一個名為「剛果共和國」的國家,為前法國殖民地。

比利時是個1830年才誕生的國家,再計及立國之初要先安頓內部,以及爭取歐洲列強承認其獨立,到19世紀中有時間去想殖民的事情時,大部份可以殖民的地方已被其他歐洲國家納為自己的殖民地。比利時一開始時的殖民嘗試都慘淡收場,因此比利時政府/政界不熱衷開拓殖民地,認為對外經貿政策花在其他方面會更合理,但利奧波德二世仍是王子時便對殖民地很有興趣。當1876年歐洲列強討論如何處理非洲中部時,德國提出把剛果給予利奧波德二世。

這解釋了,為何在近期的歐美反種族主義示威中,利奧波德二世會特別被針對,他的雕像被破壞(文首照片來自RTBF),因為其他歐洲國家的殖民史,多由商人、政府負責,是全國社會精英界都有參與,而比利時的情況則很大程度上是利奧波德二世的個人行為。

利奧波德二世被針對的更重要原因,是其殖民統治特別殘暴,即使以19世紀末的標準而言,都極為殘忍,很難以一句「不能以現時的價值觀來論斷昔日的行為」蒙混過去。

利奧波德二世殖民剛果期間,主要發展橡膠園,為了強迫當地男性在橡膠園工作,會虜走他們的妻兒,而且訂下工作目標,如果該橡膠園不能產出一定數量的橡膠,便會把妻兒或是那些男奴隸斬去手或腳,以作懲罰。再加上疾病、飢餓、過勞等原因,在「剛果自由邦」時期,估計當地有數百萬至一千萬因殘暴統治而死。

到20世紀初,剛果人民被奴役的情況在歐洲各國有越來越多的報導,包括被斬去手腳的剛果人的照片相繼出現,出於各國壓力,比利時政府被迫從國王手上接管剛果殖民地。

回應BLM示威
對於菲利浦首度公開承認他的祖先曾犯下殘暴行為,這番話更像是說給國內聽,多於真的說給前殖民地,明顯是為了回應比利時國內反種族主義示威。

在傳統的比利時歷史論述裏,利奧波德二世的形象頗為正面,被視為「建設國王」,任內興建不少建築、公園,推動一些大城市都市化,對比利時發展、現代化有重要貢獻,因此國內有不少他的雕像,不少街道以他命名。

但這些雕像、街道名字是「刺眼」,比利時近年已有辯論,也已有城市決定改掉原本以利奧波德二世命名的街道名字。正如菲利浦的信中所說,剛果的殖民歷史「導致兩國社會今天仍有歧視的情況」,在比利時——以至歐美近期的Black Lives Matter示威,翻歷史舊賬,不只涉及過往,也涉及現在,要處理現在的種族歧視問題,或多或少都要觸及過往的殖民史、黑奴史。

特別是來自這些前殖民地的人移民至歐洲各國,這些家族在歐洲各國住了幾代,例如一個比利時剛果裔人,在國籍、身份認同上已完全是比利時人,但族裔上仍有剛果的背景,若果繼續以現時的傳統論述來看待殖民史,對這些人是十分不尊重,也造成他們現時仍受歧視的情況。

比利時國會已設立了委員會,重新討論如何正視殖民史。菲利浦對殖民史表示遺憾,只是這個過程的開端,估計當比利時國內進一步討論殖民史問題,對重新確立新的認知有共識後,比利時政府及王室可能會作出補償行動,包括國王正式為殖民史道歉。

相關報導: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沒有孩子,沒有國家」 俄杜馬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

俄羅斯杜馬 星期二完成立法工作 ,三讀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個人違法者最多可罰款40萬盧布(3.3萬港元),組織違法可罰500萬盧布(42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