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只有十分留意歐洲政治新聞的人才會有興趣的消息:歐盟27國官員昨天16日開會討論歐盟預算時,波蘭和匈牙利行使否決權,投反對票,令預算未獲全國成員國一致通過。
這宗新聞涉及頗多歐盟特有的議題。
其一是「歐盟預算」。歐盟這次是要討論2021-2027年的7年預算框架。7年前歐盟各國(當時仍是28個成員國)討論2014-2020上一個7年預算框架時,我已寫過文章介紹歐盟預算。
簡單recap一次:歐盟各國現時是在討論「多年度財政框架」(MFF),7年一度。成員國每7年討論一次歐盟的預算案框架,然後每年再根據框架,調整下一年度的開支細節。成員國不可能好像國家及省市議會般,每年審議一次歐盟預算,否則沒有時間處理其他議題。
7年前寫文章介紹時,2014-2020的MFF是接近1萬億歐元,過了7年,下一個MFF的1.1萬億歐元,另外下一年度會有7500億歐元的疫後經濟振興基金,所以整體預算開支是1.8萬億歐元(16.6萬億港元/59.9萬億新台幣/13.8萬億人民幣/8.7萬億令吉)。
由於這份預算涉及能否盡快在明年初就發放開支,協助成員國處理被疫症打擊的經濟,因此重要性及緊急性較以往的MFF更重要。
MFF辯論一向具爭議,經常要在最後一刻才通過。之前主要討論各項政策的開支分配,但這次主要爭拗「法治」問題。
在歐洲議會幾個主要黨團及不少成員國的要求下,歐盟在預算撥款上加入「法治機制」,如果成員國被認為法治、民主政制、自由、司法獨立等方面,違反了歐盟的民主自由價值觀,除了現時一些制裁措施,例如暫停成員國在政策決策的投票權,還可以停止向那個成員國給予撥款。
波蘭和匈牙利可說是這方面的「慣犯」,而且目前正跟歐盟就國內的法治民主問題出現爭拗,兩國因此覺得新的機制是衝著自己而來,而且有機會很快就會被施加這項機制。
成員國在決定撥款是否加入「法治機制」時,只需要有效多數就能通過,波匈兩國在那個階段不能否決,所以他們在必須沒有反對票的預算案討論行使否決權,要求歐盟及其他成員國同意撤回「法治機制」。
完全撤回「法治機制」的機會接近零,因為當日有很多成員國贊成、以及歐洲議會強烈要求下,才會通過,而北部成員國,例如芬蘭、瑞典和荷蘭,就這個條款,立場強硬。至少在波蘭,當地傳媒報導,波蘭政府已打定輸數,不能迫使該條款撤回,現時只尋求再沖淡該條款。
報導通常會形容預算僵局是歐盟「危機」,但實際上「危機」程度遠不及一國政府預算被拉倒。美國國會若不批准政府增加舉債上限,美國政府會關門;但在歐洲,大部份公共服務由成員國及省州市政府提供,就算歐盟機關停擺,一般歐洲市民都不會立即直接感受到有什麼問題。
歐盟的預算開支,絕大部份是用回在成員國身上的援助撥款,最大筆的是農業補貼,以及較落後地區的援助。如果歐盟的預算不獲通過,歐盟和歐盟執委會會很尷尬,擔心會損害自身形象,但真正受害的是成員國自己,特別是獲取不少這些補助、包括波蘭和匈牙利在內的中東歐成員國。
所以,頗有信心,各方到最後關頭一定會讓步。7500億歐元的振興基金或者不能盡快開始撥款,但應該不會延誤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
歐盟MFF最終都是要由成員國領袖通過的,歐盟峰會將會討論這個議題。
現時輪任主席國是德國,斡旋各方、找出解決方案的將是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
在2007-2013年度MFF的爭拗中,當時擔任峰會主席、調停各國的也是默克爾,而當時只上台大概一年多的默克爾成功解決爭執,是她在歐洲政壇中第一項重大成就。事隔14年,她將要再度處理歐盟預算爭拗問題。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