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極右AfD(另一選項黨)在圖靈根(Thüringen)和薩克森(Sachsen)的州選舉報捷,再次突顯柏林圍牆倒下35年,德東和德西之間的分別依然很大。一般解釋是兩地仍然存在經濟差距,但德國近期一本由洪堡大學社會學教授 Steffen Mau 出版的新書 Ungleich vereint (「不平等地統一」)提及,40餘年的東德共產統治歷史仍對德東居民思維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對統一後出生的德東年輕人也有影響,兩德統一未有帶來兩地融合,反而鞏固兩地差異。
Mau沒有否認德東居民民生仍較德西差,也沒有否認這一點令德東人的想法跟德西人不同,但指出德東人均收入相當於德西的80%左右,這個差別不算大,較意大利南北或英格蘭南北都要小,經濟問題不能完全解釋極右在德東冒起。
Mau 認為,德共統治確實令德東的社會形態跟德西不同,日常生活事務都由黨管下,德共摧毀了德東地區公民社會、教會、工會甚至社區興趣活動俱樂部的角色,民間組織在德東至今仍不及在德西活躍,當德共倒台,社會便出現真空,但西德的政黨以西德的方式在德東地區經營,因此不能在德東植根,這個真空便由極右/民粹填上。
在共產黨統治下的東德,政府與人民關係十分薄弱,這令現時德東居民仍對政府抱持懷疑態度,所以當地選民本身就有支持民粹政黨的傾向。
另外,德東在統一後嚴重人口外移,人口較1990年減少了約350萬人,佔全國人口比例由20%降至15%,當中又以年輕人、女性離開德東為主,導致德東男性人口比例較高,Mau認為,女選民投票取向通常較溫和,所以女選民較少也令德東州份較易選出民粹政黨。
在傳媒介紹 Mau 的新書中沒有提及,但很多人都指出,相對於經濟差,人口外移更多德東人對前景感到暗談。正如上述,真的講經濟數據的話,德東情況並非真的那麼差,但很多人搬走,並導致人口老化(德西地區平均年齡44.2歲,德東47.3歲),更易令居民覺得自己所在地區快要完蛋。
德國歷史學者 Christina Morina 有類似 Mau 的觀察,她接受英國《衛報》訪問時說,德東人仍習慣了德共對民主的詮釋,共產黨對民主的看法是很民粹的,這也反映在 AfD 的造勢模式。
她指出,德國傳統政黨只會搞「集會」,但 AfD 不只集會,還會遊行,也不只選舉前才這樣做,而是定期政治遊行,這是要勾起東德政權倒台前反政府人士逢星期一出來遊行的回憶,對於德東人來說,發聲不是靠投票、參與政黨、或參與公民組織,而是自己直接上街動員支持者。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