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減息憂慮再推低歐銀股 滙控渣打英股價較香港價低逾11%

歐洲股市星期五繼續受關稅戰困擾而大跌,其中英國富時100指數創2020年春季武肺第一波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由於預計歐洲各地央行將要減息挽救經濟,歐洲銀行股大跌,星期四跌了5.5%後,周五再挫8.5%。

【Patreon文章】長期友好幾十年 哥倫比亞美國突然鬧翻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12年前,當我在哥倫比亞讀西班牙語時,若有人說哥倫比亞會跟美國有嚴重外交爭拗,我會很驚訝,沒有人會相信,因為哥倫比亞是整個美洲大陸最右傾、最親美的國家。

但大概3個月前,美國確定選出川普當總統後,很多拉美/哥倫比亞政治的專家早已預計,哥美關係將會轉差,因為目前哥倫比亞由該國歷來首名左翼總統 Gustavo Pedro 執政,意識形態上跟川普有重大分歧,只是沒有人料到二人如此dramatic地爭執。

哥倫比亞歷史上有多親美、右傾?拉丁美洲在2000年代迎來粉紅潮,區內紛紛選出左派政府,哥倫比亞卻是極少數(甚至可能是唯一一個)期間沒有左派上台的拉美國家,2022年 Pedro 上台,才首次被左翼管治。

哥倫比亞上世紀初跟美國關係惡劣,美國為興建巴拿馬運河,強行把巴拿馬從哥倫比亞獨立出來,但哥倫比亞由1940年代起便長期親美,韓戰期間派出5000名士兵遠赴朝鮮半島,跟美國為首的盟軍並肩作戰。另一個反映哥倫比亞長期親美政策的是貿易,正當很多南美洲國家的最大貿易夥伴在十多年前已由美國變成中國,向中國出售大量天然資源,哥倫比亞出口的最大市場仍然是美國,佔其出口約三成。

哥倫比亞親美,源自哥美兩國禁毒合作,哥倫比亞的毒品政策在區內算是異數。

在香港,很多人覺得「毒品就是有問題」,會認為美國的強硬禁毒政策很理所當然,但很多拉美國家不是這樣看。除非提煉成一吸食便立即死亡的毒品,否則美洲原住民早有咀嚼古柯葉來鎮靜的習慣,所以拉美國家不會覺得全部毒品都十惡不赦,他們更覺得毒品政策是安全、衛生政策,首要確保沒犯罪組織販毒牟利,需要控制、規範,而非封殺,他們覺得美國因為國內全面禁毒、連帶其他美洲國家都要配合,才令其他美洲國家治安更差,不認同完全禁食禁賣的政策。

哥倫比亞同樣從保安角度來看毒品政策,但得出跟其他拉美國家完全不同的結論。哥倫比亞60年代冒起大量左翼游擊隊,當中最主要是FARC,他們躲在叢林,他們亦要錢來買武器,所以種植毒品來賺錢,當中一定有純粹是犯罪組織的集團參與種植,而游擊隊也一定會跟美國等國外毒販合作。

由販毒而衍生出來的治安問題可以很恐怖,最嚴重是90年代。我在哥倫比亞讀書時,當地人這樣形容那個年代:如果來往兩個城市,車程四、五小時以上,你乘搭長途巴士的話,很大機會在公路遇到劫匪,最好乘搭飛機;如果男士出差,超過兩晚不在家中,家中沒有其他壯丁,這個住宅很大機會被賊人看上來打劫。

對哥倫比亞來說,打擊毒品就是打擊游擊隊,就是改善治安,因此長期持嚴打毒品的政策,這方面跟美國的理念一拍即合。(但期間美國也試過不滿哥倫比亞反毒不力而懲罰對方)

美國十分優待哥倫比亞,哥倫比亞是極少數獲美國給予自由貿易協議的拉美國家,美國外交官以協助穩定哥倫比亞有助美國禁毒為由,說服民主黨議員支持協議。

另外,美國2000年起推出「哥倫比亞計劃」(Plan Colombia),每年巨額援助哥倫比亞,2000至2018年間共提供了超過100億美元的援助,而2020至2025年,每年援哥金額介乎4億至5億美元,6年合計近28億美元撥款。

川普上台不足一周便跟 Pedro 「開年」,你覺得川普政府會否維持這些援助而毫不削減?

很多人覺得,川普如此大動作對付 Pedro,旨在殺雞儆猴,警告其他拉美國家以至全球各國(例如中國),不要阻撓他執政移民政策政綱,否則關稅侍候,而Pedro在川普正找人開刀之際,自己送上門被宰。

附圖顯示了哥倫比亞對美出口情況,如果美國真的全面加徵25%關稅,將對哥倫比亞經濟有很大打擊,約3000間哥倫比亞公司跟美國有生意。

石油及相關產品是哥倫比亞對美最主要出口,但當地最多人談論會受打擊的出口有兩項:鮮花和牛油果。

鮮花是哥倫比亞重要出口,尤其情人節臨近,美國很多情人節的花從哥倫比亞進口,美國佔了哥倫比亞鮮花出口76%,第二大市場英國只佔5%,當地花農不想錯失這個旺季。

牛油果則因為美式足球超級碗比賽2月舉行。我都不是太清楚源由,總之大概90年代起,牛油果成為觀看超級碗、搞派對慶祝愛隊勝出時必備食物,哥倫比亞、墨西哥等拉美國家都要趁這個時間向美國出口牛油果。

川普的懲罰措施不只關稅,還包括暫停向哥倫比亞公民發出入境簽證,並撤銷 Pedro 、其家人、大量官員及執政黨議員的美國入境簽證。這些措施對哥倫比亞經濟同樣有很大打擊。就算當美國很快便取消這些懲罰,但之後審批哥倫比亞人的簽證申請時會更手緊,這不只是哥倫比亞人較難到美國觀光,也會較難到美國傾生意,長遠會打擊哥美經貿關係。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美制裁林定國、蕭澤頤、區志光、董經緯、王忠巡、趙詠蘭共6人 稱港執法部門有時叫美方直接接觸中國對口單位

【文章上載於香港時間4月1日凌晨2時24分;已更新了中國香港政府的回應聲明】 美國政府 3月31日宣佈「川普2.0」首次制裁香港高官的措施 ,涉及6名官員,包括據報快將退休的警務處長蕭澤頤。

瑪蓮勒龐挪用公款罪成 判囚2年即時DQ參選權5年 恐無緣角逐2027總統大選

【文章上載於法國時間31日中午12時48分;文章已更新,修改了瑪蓮勒龐需要辭去議員職務的錯誤內容】 法國巴黎一個法院星期一 上午裁定極右國民聯盟(RN)領袖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等25人挪用歐洲議會公帑的罪名成立 ,並裁定全部25名罪成的人士褫奪擔任公職權利,其中瑪蓮勒龐被重判DQ擔任公職資格達5年,這項判罰即時生效。

皇家騎警調查「捉鄭敬基」言論 加拿大自由黨議員蔣振宇退選

加拿大皇家騎警(RCMP)周一表示會調查大多倫多地區的萬錦—于人村(Markham-Unionville)自由黨議員蔣振宇(Paul Chiang)「捉鄭敬基去中國總領事館」的言論後, 蔣振宇同日深夜宣佈退選 。

蔣振宇曾稱「捉鄭敬基到中國總領館」 保守黨促卡尼撤回蔣提名

加拿大 已經進入聯邦大選期約1周,4月28日投票 ,大多倫多地區的萬錦—于人村(Markham-Unionville)自由黨議員蔣振宇(Paul Chiang)約2個月前的一番言論被翻舊賬,並成為全國焦點之一,他曾建議加拿大記者把保守黨候選人鄭敬基(Joe Tay)捉去中國駐多倫多總領事館,以領取中國香港警方國安處的100萬港元懸紅獎金。

曼谷塌樓涉不合規鋼筋 中資供應商1月被起訴 曼谷—呵叻高鐵項目受關注

就上周五曼谷翟度翟區(Chaktuchak)國家核數署大樓塌樓意外, 泰國當局周一公佈了鋼筋抽驗結果,28條鋼筋中,2條不符合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