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歐洲央行在9日證實,首席經濟學者兼管治委員會委員斯塔克(Juergen Stark,上面照片來自法國《世界報》)以「個人理由」辭職,不如期在2014年5月底才卸任。消息一出,震散全歐洲股市,德股收跌4%,意大利和西班牙都跌超過4%,連帶美股也跟隨大跌。
斯塔克的重要性不在於其職位,而在於其國藉--他是德國人,而且是半年內第二個突然「提早卸任」的德國藉歐洲央行高官,上一個是突然辭職的德國央行行長韋伯(Axel Weber,歐元區全部成員國央行行長自動成為歐央行理事會成員,因此辭職等同離開歐央行)。這令人揣測,德國是否已經對歐央行「離經叛道」的貨幣政策以至目前不斷要付鈔拯救「窮鄰居」忍無可忍,逐步出現脫離歐元區的呼聲。
先分開說。斯塔克和韋伯離開明顯是與抗議歐央行政策有關,而那政策是購買財困成員國政府債券。德國/西德戰後「馬克年代」的傳統貨幣政策是優先防通脹,央行亦只能防通脹,另一正宗財金政策是嚴限公共財赤和債務,而購買國債既有放寬貨幣政策(即刺激通脹)之嫌,而且變相鼓勵政府舉債(因為有央行購買),與德國人傳統財金理念背道而馳。
儘管歐央行不像其他央行般,公佈貨幣政策的投票票數,但大部份傳媒都報導,接替韋伯的魏德曼(Jens Weidmann)在8月初投票反對再度購買區內國家國債的決定,而這據報亦是歐央行沒有公佈這決定後立即購買意大利債券的原因。
要強調,韋伯和斯塔克的立場和辭職決定,以至魏德曼的投票取向,都只是個人決定,與德國政府無關,而且只涉貨幣政策,與動用納稅人的金錢拯救其他國家的決定無關。
但問題是,德國人在如何處理貨幣政策和公共財政上是十分一致的,因此韋伯和斯塔克辭職,以及魏德曼的立場,某程度都向歐央行以至各歐元區國家政府發放了一個訊號:德國是迫於無奈接受這些「非正常」救市行動,包括出資拯救其他財政沒有紀律的歐元國--記住,是「德國」,而不是「現德國政府」,德國換了首相財相,甚至換了政黨上台,這個立國基本政策/態度是不會改變的,不要企圖改變德國人(甚或迫德國人改變)想法。
90年代初,德國接受法國的要求,成立歐元,條件是所有貨幣政策全部跟德國(因此要研究歐央行和歐元,看看西德央行和西德馬克就可以,完全是倒模出來)。
當然,網主認為,德國不會退出歐元區--代價實在太大。但德國會迫其餘歐元區國家接受其貨幣政策觀,必要時要他們連其公共財政觀也接受。最極端情況下,德國有可能提出她原本最反對的「雙軌制」,即「強歐元國」(即北歐)和「弱歐元國」(即南歐)分家。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