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美國「稜鏡」事件餘波未了,對歐洲來說,至少有三大後遣症。一為早前玻利維亞總統專機被歐洲多國拒絕越過領空,因為懷疑專機運走斯諾登,令歐洲與南美洲關係鬧僵;一為上週才開始的歐美自貿協議談判加入變數;一為歐盟目前討論的個人資料保護法例。歐洲人擔心個人資料及網絡通訊資料被「老大哥」偷看後,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14的電視專訪中便說,要求制訂嚴格的歐盟個人資料保障法例,德國在此問題的立場將十分堅定。她還建議,應制訂全球的個人資料保障公約。
歐盟的個人資料保障條例討論已有好幾年,目標是在2014年歐洲議會換屆前完成審議工作。討論期間,條例草案其實是越討論越寬鬆,歐盟司法專員雷汀(Viviane Reding)私下也有點不滿。不過,「稜鏡」事件令「收緊派」佔回上風。
默克爾要求,所有公司,例如Google或Facebook,有責任要向歐盟機關解釋,會把網絡資料交給什麼組織。除了美國,默克爾在訪問中也批評愛爾蘭,因為Facebook等不少美國科技公司的歐洲總部設在愛爾蘭,因此在歐洲的個人資料保障是跟隨愛爾蘭法例的。
默克爾亦都暗示,美國在德國進行監聽行動,近乎違反德國法例,要求美國緊記遵守德國法例。
默克爾強硬起來,可以說是大選臨近有關。政府竊聽國民通訊,在德國是大忌,因為德國人既經歷過納粹政權大肆竊聽,亦曾試過東德特務監聽國民,因此默克爾必須展示出保護國民的姿態,尤其要顯示出德國政府也被蒙在鼓裡。事實上,反對派已以此為大選議題,攻擊默克爾。
幾年前 fb 剛剛推出在照片中指認(他人)人名的 “feature” 時,我就覺得,當今世界幾乎人人都可以是 big brother,幾乎已經沒有隱私可言。後來 fb 相關政策收緊,用戶可以這樣設置:人家若要指認你,必須經過你的同意。可是也並不好得到哪裡去。對隱私保護的前景我感到悲觀。如今信息技術無孔不入,技術本身無所謂善惡良莠,只是太容易被有意無意地濫用了。
回覆刪除今年九月德國大選我覺得沒有太大懸念。默克爾的對手都太不成氣候了,再借題發揮也效果有限。只是個人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