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手提行李、相鄰劃行全收費 西班牙罰Ryanair等5廉航近1.8億歐元

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共產思潮再起?


瑞士在24日的公投以大概65%的反對票把「1:12薪金限制」法案否決,全球商界和資本主義支持者(或共產主義反對者?)都鬆一口氣。不過,若以為「財富分配」的爭拗會就此結束,那就大錯特錯。「1:12」法案只是序幕,好戲還在後頭,大量有關財富分配的公投議案已經有足夠國民聯署支持,「排住隊」在明年逐一公投。

記得在金融海嘯期間,我在一篇有關歐洲銀行國有化的post留言稱,即使遇上金融海嘯,至少大家現在仍覺得政府接管銀行是難以想像,各國政府把銀行國有化只是權宜,都想盡快把銀行股份脫手,退出銀行市場。不過,「1:12」法案討論竟然可以在全球數一數二親商的瑞士出現,顯示政府插手市場、尤其是插手工資事宜,這個「共產主義」主張正死灰復燃,而且,似乎這不只是瑞士的個別例子,這種辯論很可能陸續吹到全球各地--這是「1:12」公投的重要之處。
「1:12」即是「最高薪金」,規定一間公司最高薪員工不能高於最低薪員工的12倍。為何是12倍?純粹是因為提案人表示,如果一個人在同一間公司,其一個月薪金超過其同事的一年薪金,就是不公義。

今年3月,瑞士已經以68%贊成票、兼全部26個邦都贊成(瑞士公投要求,全國贊成票多於反對票,以及超過一半邦贊成票多過反對票,公投才算通過;而26個邦中,有6個只算作「半個邦」),通過限制上市公司高層的薪金,包括股東可對高層薪酬方案作約束性表決,以及高層不能夠獲得「挖角薪金」、離職特別薪金或收購公司時的額外薪金。

「1:12」跟上述高層薪金限制法案有一個很大的分別,就是前者是徹底左派主張,而後者其實是由一名右派政客提出,擴充股東權力,某程度上可算是充實了資本主義的內涵。

究竟瑞士的收入不平均是否很嚴重呢?根據文首的poster,1984年最低層員工與高管的薪酬比例為1:6,至2011年為1:43。另外,這個比例最大的瑞士公司,出人意表地不是銀行,而是羅氏藥廠,達236倍,超過200倍的依次還有電機公司ABB、諾華藥廠和瑞信集團,連雀巢公司也達188倍。不過,跟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瑞士不算最嚴重,只算是中游,至少英國、美國和日本較瑞士嚴重。

如果認為瑞士在2013年已就財富分配問題出現激烈爭拗,那麼,2014年將會更刺激,因為一堆相關公投已經排期在明年進行,包括遺產稅、富裕外國人稅等。論最重要的,則是最低工資和「無條件基本收入」公投。

最低工資公投由工會提出,要求每週工作42小時的員工的每月最低工資為4000瑞郎(3.4萬港元/13萬新台幣/2.7萬人民幣)--以每小時計,大概200港元,不要說把香港的30港元比下去,連法國也只及其一半。不過,最低工資在不少國家都有,而「1:12」公投在瑞士政府正式表態反對和全部主流傳媒都負面報導下,仍有約35%人支持,最低工資的支持度只會更高。

更爆炸性的公投議案是「無條件基本收入」(德文稱為bedingungsloses Grundeinkommen),意思是政府要無條件向全國成年公民每月給予2500瑞郎(2.1萬港元/8.1萬新台幣/1.7萬人民幣),毋須入息審查,全民派錢--對於不少人覺得「綜援養懶人」的香港來說,完全不可思議。這條議案在11月初正式確定有足夠聯署,正在排期,可能明年或2015、16年才可表決。

「無條件基本收入」通過的機會較最低工資議案低,但顛覆了社會福利的概念。有人認為這有點像佛利民的負入息稅--如此「共產」的主張竟然被一些人認為像右派經濟學家的主張,有點奇怪。而提案人認為,要把工作及收入這2個概念分開(因此這是「收入」,不是「工資」,而且是無條件)。

除了議案,有一點值得注意,就是這些議案背後的推手,除了工會,還有更重要的瑞士社民黨年輕黨團「Juso」,文首的那張poster便是Juso的傑作。Juso近一、兩年越來越激進,並逐漸變得像一個獨立組織,多於一個幫瑞士社民黨向年輕人招攬黨員及推銷黨中央政綱的支部,倒過來令瑞士社民黨本身也逐漸更左傾。這是否意味,這種「共產思漸回潮」的現像,某程度上跟世代之爭有關?即覺得被剝削的感覺,在年輕人之間特別嚴重?

最後略提一點:這種「共產」(或「沒那麼自由市場主義」)思潮在瑞士特別明顯,但我相信,能夠挑戰以美國為代表的全球自由市場資本主義主流,不會是瑞士,亦不會是仍自稱共產政權、希望爭取話語權的中國,而是德國。

留言

  1. 以下為引用:

    不平等的起源
     
    如果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大同世界真的那麼美妙, 人類為什麼會過渡到等級分明、貧富懸殊的階級社會?瑞士洛桑大學的進化人類學研究小組利用計算機模型揭開了其中玄機。研究者發現, 初始設定的奉行平等主義的小團體在幾代人之後, 便會走上不同路徑。那些出現領導者和​​追隨者階層分化的團體所能生產或聚集到的資源要比繼續保持平等主義的團體多得多, 這就令前者可以更快的速度擴張。事實上, 在等級社會中俯首聽命的追隨者雖然無法像領導者那樣分得最大的份額, 但平均而言, 他們所獲仍要比平等主義社會中的個體為多。

    —— 《三聯生活周刊》 2014 年第 33 期第32 頁

    我對上文提到的洛桑大學進化人類學研究小組使用的那個模型中的細節很感好奇。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