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手提行李、相鄰劃行全收費 西班牙罰Ryanair等5廉航近1.8億歐元

西班牙消費者權益部星期五宣佈, 處罰Ryanair等5間廉航近1.8億歐元 ,指控他們壓榨乘客權益。

歐盟土耳其瀕臨攤牌

歐洲議會24日將會表決是否要求歐盟凍結土耳其加入歐盟談判的議案,最大的兩個黨派在22日都已表示會支持議案,第四大黨派自由派也早已表示支持,因此議案勢將通過。

這個議案只有諮詢性質,決定權還是在歐盟成員國手上。不過,歐洲內反對土耳其入盟的聲音越來越高漲,而土耳其態度也強硬,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近日先後表示,如果歐盟今年內不作正面回覆,便會把是否加入歐盟訴諸公投,又稱土耳其不一定要加入歐盟,可以加入包括中國、俄羅斯和中亞四國的上海合作組織。這些都令人質疑:已有半世紀歷史的土耳其「入盟」是否走到盡頭、快要結束?

政變破壞歐土互信
先要界定一下:所謂「走到盡頭」,不是指現在鬧翻,土耳其日後便「永遠」都不會再尋求加入歐盟。畢竟,土耳其去年年底才把俄國戰機擊落,今年兩國已回復友好關係,因此即使歐土關係再急速惡化,也不可能「斷言」土耳其「永遠」不會再提出入盟。

過去半世紀,土耳其申請加入歐盟(及其前身),從來都波折重重。不過,目前的歐土爭拗遠較之前嚴重,雙方較以往更決絕,如果現在有人叫停入盟談判程序,將對歐土關係造成很大衝擊。

從表面而言,歐土關係跌至低點,導火線是7月的土耳其未遂政變。政變令埃爾多安可名正言順大舉打擊異己,歐方認為土耳其民主人權大倒退,更不符合入盟的要求,土耳其則認為,歐盟及各成員國只看重土政府反擊政變時不符人權,但沒有堅決譴責政變者,是歐方骨子裏想推翻現政府。

同時,歐土早前簽署了難民協議,土耳其協助堵截敘利亞難民,但現在歐方以土耳其違反人權為由,不在讓土耳其公民免簽證入境歐盟國家、加快入盟談判等事上兌現承諾,令土方覺得歐方食言。

除了政變因素,最令土耳其忌憚的反而是庫爾德族問題。在打擊達伊沙(Daesh)的戰爭中,美歐十分倚重庫族部隊,這令土耳其擔心,美歐最終會支持庫族人在土耳其南部、伊敘兩國北部及伊朗西北部建立一個獨立庫爾德國,增加了土耳其對西方的猜疑。

關係轉差的結構性因素
然而,歐土關係在現階段惡化,有更深層次的結構性因素。
我在7月已寫過,歐盟多國骨子裏根本不想土耳其加入歐盟,政變後拖慢入盟及免簽證等事宜的談判,只是藉口。在目前民粹彌漫歐美的環境下,歐盟各國更有誘因拒絕土耳其,因為大部份歐洲人一向不當土耳其是歐洲國家。要釋放、「回應」民間潛藏的反伊斯蘭情緒,但又不要表現得太「民粹」,要避免針對移民及難民的話,土耳其是最好的開刀對象。尤其是,歐盟兩大國法國和德國明年都有大選,政客不可能表現得太「親土耳其」。

另一個根本因素是英國脫歐,因為英國是歐盟內最支持土耳其加入的國家,但現在表示了要離開,英國也對此事再無發言權。

土耳其方面,申請加入歐盟,重點不在於歐盟會籍本身,而是要彰顯自己是歐洲國家的身份,這種社會潛意識心理及國家外交戰略,可追溯至20世紀初國父凱末爾(Kemal Ataturk)立國,甚至再早一個世紀,在19世紀初鄂圖曼帝國衰落時尋求透過西化來現代化。申請加入歐盟,是代表了土耳其文化認同及外交戰略「向西」的象徵,如果放棄入盟申請,這還象徵土耳其同時放棄目前的世俗立國原則,以至國家的國際發展改以另一世界作為重心——這應該是同說突厥語系的中亞,但也可以是伊斯蘭世界。

來到21世紀初,埃爾多安初上台,擔任總理,當時的世俗派仍然力量強大,可隨時以政變推翻他,因此他要小心翼翼,為顯示自己遵循世俗化原則,因此一併繼續、甚至加強申請入盟。不過,到了現在,世俗派的「根據地」,包括法院及軍隊,已全被埃爾多安擊破,而且土耳其人對入盟的支持明顯減少,因此申請入盟對埃爾多安的內政方面,作用已下降。

鬧而不破
那麼,歐土真的會完全鬧翻,甚至土耳其真的會轉投中俄,加入上合組織嗎?

大家的答案是:不會。雙方只會長時間不斷罵戰,但盡量不會完全斷絕入盟談判——至少不會自己公開出手。

歐土在實質上都需要對方。歐盟有需要土耳其協助去阻止難民湧入,而土耳其有大概八、九成出口是輸往歐盟,因此不可能跟這個最大市場的關係鬧得太僵。

在外交軍事層面考慮方面,雙方會否鬧翻,倒要看看美國下任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立場。如果川普維持對北約(NATO)的承諾,歐土一定會和好,因為美國不會容許北約盟國之間關係如此惡劣。但如果川普真的減少在北約以至在歐洲的軍事參與,那就要看他在其他方面的佈局。在這個情境上,我暫時未想到對歐土關係會有何後果。

(文首埃爾多安及默克爾的照片來自路透社)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施紀賢「拒絕譴責」香港47人案判決

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星期二在里約熱內盧出席G20峰會期間舉行記者會,被問及同日較早時香港法院就「47人案」作出裁決,對當中45人判囚4年2月至10年,他會否譴責這個裁決。 《金融時報》報導時,標題稱他「拒絕譴責」 。

波羅的海兩海底電纜損毀 疑遭中國貨船「伊鵬3」切斷

星期一先後傳出有兩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被切斷,綜合 芬蘭《晚報》(Iltalehti) 和 瑞典電視台 SVT 星期二報導,丹麥海岸防衛隊發現,在估計電纜切斷的時間,剛好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在兩條電纜遭破壞的位置附近都曾駛過,執法人員正調查今次是否中國貨船的破壞行為。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