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法國總統大選 形勢一向難測(二之二)

之前寫過近幾屆法國總統大選的歷史,顯示法國選舉形勢一向多變,現在補充一下,有一個結構性因素導致法國的選舉很難觸摸——候選人名單很遲才可確定。

提名未截止 難言誰是候選人
關於第一點,今屆到現在仍未能百分百確定主要候選人是誰,便可知道:

1、菲永(Francois Fillon)堅持不退選,但一日未到3月中提名期結束,或是執法人員正式宣佈不會調查菲永的醜聞,一日也不知道誰是中右陣營的主要候選,共和黨仍有可能換馬;

2、左翼方面,打這篇稿的一天,傳出社會黨的亞蒙(Benoit Hamon)可能會跟極左的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合併合單,只派一人參選,而如果是這樣的話,整個票數估算又是另一番光景;

3、中間派方面,這一派系的元老貝魯(Francois Bayrou)到現在都未肯確定是否參選,在這情況下,他的民調支持仍有5%左右,雖然當選機會近乎零,但有一定搞局能力,尤其是對中間派馬克龍(Emanuel Macron)的得票會有很大影響。

啟動競選工程容易
法國在國力上是一個大國——經濟規模屬全球十大,是擁有核武的軍事大國,外交上是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不過,在地理人口上、在選舉工程上,法國其實不「大」,人口大概6000萬,拜訪選民也主要在法國本土進行(儘管也要到太平洋、南美洲等法國屬土拉票)。

相對於美國3億人口及遼闊國土,在法國進行選舉工程,其實不需要花很長時間。在美國,你不可能花兩、三個月就跑遍50個州,但這在法國是有可能的(儘管早點開始拉票一定有優勢)。

而且,法國有「公職重叠」的傳統,即同時擔任國會議員、地方議員、市長等至少2個公職,這造就一個情況——除非決定從此歸隱政壇,否則一個法國政客,即使已退居二線,他也一定會有一個公職在身。就算那是個小鎮鎮長,這仍可讓那個政客有一個平台維持政治能量,因此很遲展開競選工程也沒有問題。

同時,法國是總統制,相對於議會制,例如英國、德國,後者的大黨很多時候要舉行黨大會來確定總理候選人,或至少要黨執委決定——看看德國今年大選就知道,他們不可能拖至6月才決定誰競逐總理。相反,是否選總統,只需要候選人本身,以及他找到幾個支持者參與競選工程便可,可以在短時間內作決定。

上述3個因素,令法國政客可在投票前很短時間才宣佈參選也沒有問題(只要在提名期結束前)。

一日你不確定有什麼候選人,民調也很難問選民究竟支持誰,大家也難推算選情形勢。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德俄領袖近2年首通電話 普京:協議以「最新領土現實」為基礎

德國總理蕭凌志(Olaf Scholz) 近2年來首度跟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對話約一小時 ,要求俄羅斯結束對烏克蘭的侵略,從烏克蘭撤軍,必須展示出願意跟烏克蘭和談,以達至「公義和持續的和平」。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