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普京:向烏發射新型「榛子」高超音速彈道導彈

俄羅斯總統普京 星期四晚宣佈 ,俄軍首度發射「榛子型」(Oreshnik)中程彈道導彈,附載不攜核武的高超音速彈頭,轟炸烏克蘭中部城聶伯(Dnipro),報復烏克蘭先後使用美製和英製的長程導彈襲擊俄領土。

由右走到左的「第三者」

法國中間派元老貝魯(Francois Bayrou)在22日宣佈,不會參加今年的總統大選,反而宣佈與新興中間派馬克龍(Emannuel Macron)結盟,而馬克龍也立即宣佈接受貝魯的建議。

貝魯與馬克龍結盟,代表著在這次形勢混亂的選舉中,各方勢力在提名結束前開始整合,以增加勝算,並可能意味著法國政壇正在重組——在同一日,一名參加過社會黨初選的環保派人士也宣佈改為支持馬克龍。有關整合、重組仍在進合,在情況較明朗前,先說說貝魯的背景。

過票
貝魯支持馬克龍的重要性,十分簡單——在數字上,即使貝魯仍未宣佈參選,但他在民調的支持度一直有5%至6%,若他能「過票」,說服大部份支持者改為投給他結盟的對象,已足以令馬克龍在第一輪投票有足夠差距擊敗菲永(Francois Fillon),進入次輪對決。

馬克龍上週發言失誤,稱法國殖民阿爾及利亞是違反人道的罪行,令他的支持度回落。貝魯出面支持他,可令大家暫時忘記這次失誤。如果馬克龍自己在未來一個多月沒有重大失誤,菲永要重新超越他,難度極高。

右派
貝魯1951年出生,開始參政時加入中間偏右政黨「法國民主聯盟」(UDF),因此他與右派淵源深厚,90年代中在右派內閣擔任教育部長。

貝魯先後在2002年、2007年及2012年連續3屆參選總統,在90年代末在2007年是法國中間派的霸主。
2007年可說是貝魯從政生涯的轉捩點,他在不看好下,支持度逐步攀升,成為兩大黨以外也有力當選的第三人,也因此被政壇形容為「第三者」。他當時的得票率高達18%,成績極佳。

同時,他在2007年大選第二輪投票中,拒絕表態支持哪一位候選人,但已強烈暗示不喜歡最終當選的薩科齊(Nicolas Sarkozy),為他與右派越走越遠埋下伏筆。

左派
事實上,一踏入21世紀,貝魯堅拒跟其他右派統合為單一政黨後,他作為國會議員已不斷抨擊當時的右派政府。2007年大選讓他心雄,由UDF中另立新政黨「民主運動」(MoDem);到2012年大選,更公開在第二輪投票中支持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

貝魯與右派關係惡化,一開始是他抗拒兩黨制,希望保留UDF的獨特地位,之後則主要是過去十多年間,移民問題在右派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貝魯不能接受右派言辭狠辣地批評移民。

在這次選舉中,貝魯早已表明,有意跟共和黨的朱佩(Alain Juppe)合作,但共和黨選出菲永做候選人後,貝魯已立即說不能跟菲永合作,因為對方的自由市場經濟政綱完全不為他所接受。菲永爆出醜聞,貝魯有更多理由要拉菲永下馬。

理論上,貝魯拒絕自稱「左派」——至少,在經濟及財政政策上,他不會如傳統左派般傾向增加福利。不過,在政治結盟上,過去10多年,他的政策取向已是跟左派較相似多於跟右派類近。

最後,建議可看以下我之前寫的文章,主要看看當中有關法國政壇勢力整合的演變:
總統制下,沒有第三勢力的空間
法國右派又易名 料改稱共和黨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WSJ社論:釋放黎智英可零成本向美國釋出善意

《華爾街日報》星期六(16日)發表社論 ,表示習近平如果願意釋放黎智英及其他香港政治犯,可向美國釋出善意,又不會令中國損失什麼,指出國際對中國越來越有敵意之際,習近平要問自己,扣押黎智英是否值得中國所承受的代價?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