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伊鵬3」停留Kattegat海峽逾半天 疑遭丹麥海軍截停

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Patreon文章】川賀對中政策——相同背後的不相同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應節文章」——仍在媒體全職工作時,每4年寫一次美國總統大選會如何影響中美關係,好像兩個候選人的對華政策截然不同。每寫一屆,便越發覺其實不會有大分別,但基於要用「貼身」、「讀者關心」的角度來寫國際新聞,所以還是要寫一次。現在在自己的平台寫,終於可以這樣寫:

討論哪個美國總統候選人對中國較強硬/友善,浪費時間;如果有評論說其中一個候選人對中國明顯較軟弱,這是欺騙

彭博近日一篇評論文章說,無論美國大選誰勝誰負,習近平勢成最大輸家。從結果論而言,又或者只想知道美國會否「舔共」,沒有需要討論兩名候選人的政綱。

不厭其煩再說一次:中美關係轉差,是因為這個關係的基本因素改變了,由以前中美在經濟上互有所求,變成競爭關係,中國不再只是低技術世界工廠,也在發展一些美國想保住領導地位的產業。美國本身在價值觀上跟中國南轅北轍,當中國再沒有利益可跟美國交換,美國一定跟中國反臉。

川普(及共和黨)跟賀錦麗(及民主黨)的對華戰略方針大致相同,但兩者的世界觀卻完全相反,很多政策的主張都不同。川賀二人在執行對華外交時的細節會有很大分別,而這些分別源於美中關係需要服務美國其他政策,二人在這些其他政策上的優先次序有不同。

對美國來說,考慮對中關係的起點是經濟政策,如何處理美中貿易,目標在於達到什麼經濟目標。

雖然川普和拜登(及賀錦麗)都對中國進口實施額外關稅,但川普最主要的經濟目標是把全部產業都帶回美國,尤其是製造業,振興衰落了的製造業城市。於是,川普會在競選期間說出全部中國進口貨都加徵60%關稅。

究竟川普純粹是選舉策略,認為討好鐵鏽帶藍領是他勝出大選的最佳方法,還是他真心相信這可「令美國重新偉大」,認為聯邦政府要重點協助這班藍領,這已經不得而知,總知讓(白人)藍領滿意是川普施政最重要的目標。

可以大致假設,賀錦麗自己做上司的話,其對中政策完全跟隨拜登路線。拜登政府的一大經濟政策目標是發展綠色產業,挑選一些政府認為對國家長遠發展很重要的行業來培養,所以拜登政府重點針對中國電動車、電池等環保產品的進口來徵收重稅。賀錦麗較拜登更關心綠色產業,她在這方面的傾向會更明顯。

川普在任時已有很多人說過,川普代表着美國二百多年來不時出現的孤立主義,如果不能證明事關美國利益,美國便不要介入國際事務,而且最好不受國際機構和國際法所規限。川普在2017-21在任時已證明了,他不喜歡北約、美日、美韓等各種同盟關係,厭惡聯合國、歐盟等這些多邊國際機構,所以跟中國對抗時直接硬來,沒有興趣搞圍堵。

拜登(以及賀錦麗和大部份民主黨外交專家)相反,傾向多邊主義,在國際築起大量軍事同盟和夥伴關係的網絡,聯同盟友一同向中國施壓、震懾。

留言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瑞典大臣有「恐蕉症」 幕僚須確保場地全無香蕉

瑞典傳媒星期三報導, 瑞典男女平等大臣 Paulina Brandberg(附圖)原來有「恐蕉症」(bananaphobia) ,她每次出席公開活動,她的幕僚在她抵達前都要確保場地一隻香蕉都沒有。

歐盟準外長Kallas:中國要為挺俄「付出更大代價」

獲提名為歐盟外交高級代表的卡拉絲(Kaja Kallas)星期二出席歐洲議會聽證會, 她批評中國暗中協助俄羅斯攻打烏克蘭,中國需要為此付出「更大代價」 。

未就虐待逾百少年事件跟進 坎特伯雷大主教下台

英國聖公會領袖、坎特伯雷大主教 Justin Welby(附照片)星期二下午宣佈下台 ,為教會的性侵及虐打逾百名兒童醜聞負責。

【中英峰會開場photo op】施紀賢一談黎智英 中國官員即「推走」英記者

中英舉行6年來首次親身見面的峰會,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趁在巴西出席G20峰會,星期一舉行雙邊會談。施紀賢表示,希望建立強大的英中關係,但 當他在容許媒體拍攝的峰會開場白,提及英國關注黎智英在獄中健康惡化的報導時,在場中國官員立即把全部2名英國記者「推出」會場 。

「沒有孩子,沒有國家」 俄杜馬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

俄羅斯杜馬 星期二完成立法工作 ,三讀通過「禁止鼓吹不生孩子」,個人違法者最多可罰款40萬盧布(3.3萬港元),組織違法可罰500萬盧布(42萬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