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華人「成衣黑社會」仇殺蔓延至羅馬 黑幫大老心腹街頭遭擊斃

羅馬星期一晚 有一對華裔夫婦街頭遭轟6槍擊斃 ,由於男死者跟當地黑社會有關,顯示華人黑社會的仇殺已由托斯卡拿(Tuscany / Toscana)普拉托(Prato)蔓延至南面250公里外的羅馬。

法國世界報:選舉結果無關改革能力

(網主按:之前寫了/譯了兩篇有關歐洲找不到改革路向的文章,現在翻譯法國《世界報》4月16日的社論《老歐洲》(Vieille Europe)的看法)

普羅迪(Romano Prodi)脆弱的勝利令質疑「老歐洲」自我改革的能力的問題重燃。英美評論員對此沒有什麼質疑:在德國選民去年秋天以及法國示威者最近反對「首次僱用合 約」(CPE)後,意大利也投票通過癱瘓,由此匆匆得出結論,就是選舉結果不能滿足任何人,未能給予意大利中間偏左政府多數支持。



意大利左派的多數確實十分微弱,特別是在參議員,只有2席優勢,但優勢確實存在。如果說意大利中左聯盟政府十分脆弱,這是因為聯盟內的政黨實在太多元化,支持普羅迪的政黨在同意一單一政策上有困難,更別說要將之付諸實行。

德 國的情況則相反,如果該國出現政策癱瘓的問題,這是因為包括社民黨和基民黨派的大聯盟政府在國會內有太強的多數優勢,這兩黨遠遠不能互相 協助推行不受歡迎的改革,反而會互相中和。默克爾(Angela Merkel)初任總理的幾個月未能令以上憂慮消除,但其政府能支持施羅德(Gerhard Schroeder)時代所定下的改革,逐小逐小地將德國的社會經濟制度現代化。

事實上,由柏林到羅馬,未知的變數不多是國會議席數目所帶來的後果,更多是涉及國民意識到必須適應全球化世界狀況的能力。那麼,德國的基民黨派和社民黨勢均力敵,以及意大利的中右和中左陣營分庭抗勵,這代表選民支持還是反對改革?

答案不是非黑即白,因為兩陣營都有改革派和保守派。在意大利,我們不能說即將下台的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政府在改革和適應的道路上有很大進步。在巴黎,當總統希拉克(Jacques Chirac)1997至2002年需要跟反對派領袖若斯潘(Lionel Jospin)分享權力,組成左右共治,這個「大聯盟」政府不見到在改革上有什麼靈感,而在2002年後,當右派再度全面掌控政權時,右派多數也展示出在 改革能力上有限制。

「老歐洲」的政府掌舵人實際上只面唯一而相的兩難:當改革措施變成真實時,如何令這些必不可少的改革更易被接受,特別是將這些改革冠以恰當的叫法,令人不會以為改革是退步而非進步?要找出解決方法,強大的大多數固然有用,但並不足夠。最重要的是一種罕見的特質:政治勇氣。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國民寧往曼谷新山旅遊 新加坡食肆結業潮加速

路透 星期四報導 ,新加坡食肆倒閉的步伐加速,今年以來平均每個月有307間食肆結業,較去年的254間再加快,而2022和2023年是230間左右。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包玉剛外孫基金入主

有過百年歷史的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由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外孫、包玉剛四女包陪慧與前夫鄭維健所生的兒子鄭成然的投資公司「NUO」買入全部股權。意大利媒體紛紛形容,Bialetti 落入中資手中。

《星洲日報》頭版刊登國旗缺了新月 元首依布拉欣斥挑動人民神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轉訪馬來西亞,當地中文報章《星洲日報》同日頭版展示他們獨家刊登習的署名文章,但配圖中的馬來西亞國旗印錯,而且是缺少了代表伊斯蘭教的新月圖案。國家 元首依布拉欣(Ibrahim ibni Iskandar)公開斥責此舉可能挑動人民的敏感神經 ,完全不能接受。

歐盟通過25%關稅反制美國 最快下周公佈第二波反擊方案 匈牙利投反對票:貿戰升級不是答案

歐盟執委會星期三宣佈, 成員國當天通過第一波反制美國的關稅,向一些美國貨品實施25%關稅 。

擔任全國或省政協 信和黃氏家族4人被新加坡列為PSP

新加坡內政部星期一宣佈, 把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及其3名兒女列為「政治重要人物」(PSP) ,需要加強接受監察有沒有協助外國干預新加坡內政。把4人列為PSP,理由是他們擔任中國全國或省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