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議會 星期三辯論目前主席國匈牙利的工作議程 ,身為主席國的匈牙利總理歐爾班(Viktor Orban)和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同場先後發言,二人互相炮轟對方。
信報財經新聞
P20 | 國際專題 2008-02-22
<德逼列支敦士登棄當逃稅天堂>
德國上周揭開逃稅調查風暴,一名重要商界人物下馬,據報一千人正被調查,當中相信不乏著名商人。案件同時掀起外交風波,因為調查證據來自從歐洲小國列支敦士登的銀行偷來的私人資料。列支敦士登隨即批評德國,但德國反斥對方引誘人逃稅,並趁機全力逼使列支敦士登放寬該國金融業賴以為生的高度保密制度。
風波上周四爆發,德國警察突擊搜查敦豪國際(DHL)母公司德國郵政的行政總裁楚姆溫克爾的住宅和辦公室,他承認逃稅100萬歐羅(1149萬港元),翌日辭職。當局繼續大舉搜查多間銀行,稅務人員工會估計,今次案件可為德國追回10億歐羅(115億港元)稅款。
德購被盜私人資料
涉案人物是把資金放在列支敦士登的銀行,以逃過德國稅網。當局後來承認,展開調查是因為聯邦情報局收到大量德國客戶在列支敦士登最大銀行LGT的私人資料,這些資料是以400萬歐羅(4597萬港元)向一名LGT前員工購買的,而該員工是非法偷取這些資料。
列支敦士登攝政的皇儲阿洛伊斯周二力斥德國「以大欺小」,警告德國不要侵犯列支登士敦的主權,並揶揄德國稅制比海地還要差,與其花巨額購買「賊贓」,倒不如花精力改革稅制。
列支敦士登如此緊張,是因為資產管理屬該國極重要的產業,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0%,並協助這個人口只有三萬五千多人、面積不足香港15%的國家,由一個農業鄉村小鎮變身成全球人均收入排第四的富國。列支敦士登銀行管理的資產由1996年的670億瑞士法郎(4749億港元)增至目前的2000億瑞士法郎(14176億港元),而這還未包括信託基金。
在瑞士掛牌的列支敦士登銀行股價連日偏軟,該國銀行也頻密地致電客戶,強調會致力保護他們的私穩。不過,《華爾街日報》昨天報道,另一間列支敦士登銀行也出現員工偷取客戶資料的情況,該員工向相關銀行和客戶勒索。
默克爾警告將遭孤立
德國「非法」取得案件證據固然尷尬,但德國政府、傳媒等繼續嚴辭批評列支登士敦是逃稅天堂,甚至將該國比喻為現代版「斂財大亨」(robber baron)。
德國總理默克爾周三會見列支敦士登首相哈斯勒時,敦促列支敦士登不要再鼓勵非法逃稅活動,包括盡早與歐盟簽署反欺詐合作條約,警告列支敦士登可能在歐洲被孤立,並暗示不排除因稅務爭拗而在下周否決列支敦士登加入神根區,阻止該國開放與奧地利的邊境。
《紐約時報》引述德國財政部文件指出,德國已列出一系列反擊措施,包括商界涉及列支敦士登的開支不能用作扣稅、把資金轉至列支敦士登時須繳稅,甚至若不能提供合理原因(如購買當地房屋)而把資金調往列支敦士登也屬違法。
堅守銀行保密原則
哈斯勒則說,列支敦士登早已推行銀行改革,該國也立即提交法例修訂案。然而,列支敦士登仍在兩大爭拗點上寸步不讓,包括銀行業保密原則,以及當地十分流行的金融產品信託基金。
列支敦士登銀行絕不向第三者透露客戶資料,甚至連戶口、信託基金等持有者的身份也不公開,是該國吸引外資的主因。不過,這意味該國銀行不會協助外國稅務部門打擊逃稅。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批評,新法列未針對與外國分享稅務資料的問題。阿洛伊斯昨天重申,列支敦士登將捍私隱權,私隱權不能簡化為稅務或銀行業的問題。
同樣惹人關注的是信託基金(foundation,英語系地區則慣稱為trust)。奧地利等地也有這類金融服務,但奧地利要求信託基金須公開註冊,而列支敦士登的新法例只要求信託基金的資料在例外情況下才必須公開。列支敦士登強調,信託基金沒有問題,並反問如果德國發現有人把現金藏在地氈下來逃稅,全球是否便要禁止地氈。
德國肯定在歐盟提出逃稅天堂的問題,據報還有意游說下任美國總統,參與全球打擊逃稅的活動。但列支敦士登、瑞士等都不把逃稅視為犯罪,要求這些國家與國際攜手打擊「逃稅罪行」,無疑是對牛彈琴。
+++++++++++++
信報財經新聞
P20 | 國際專題 2008-02-22
<制度繁瑣 全民逃稅>
德國進行大規模逃稅調查,政壇矛頭一致對準列支登士登。但稅務專家指出,德國稅制本身極為複雜、增加逃稅機會也是罪魁禍首之一。
彭博通訊社便舉出一個例子。一名電影製作經理購買新的電腦硬碟時,商店職員讓他選擇有收據但價錢為127歐羅(1460港元),或是沒有收據但價錢低至80歐羅(920港元);他當然選擇後者,指出大部分德國人都會這樣做,雖然這屬違法逃稅,並說在全國國民都在逃稅下,他不覺得逃稅風暴首名被查人物楚姆溫克爾做錯了什麼。
德國稅務工會主席翁德拉捷克估計,德國人每年逃稅300億歐羅(3449億港元),相等於去年德國各級政府所收稅款4953億歐羅(56917億港元)的6%,並戲稱逃稅已變成德國全民運動。
富人可聘請專家協助少交稅項,一般人則可購買教人避稅的書籍,稅務專家康茨的《一千個法律稅務謀略》(1000 ganz legale Steuertricks)多年來一直暢銷。就算不是有心逃稅,由於德國稅制複雜而經常改變,很多人都得聘請稅務專家,令稅務專家數目自1990年德國統一以來增加了六成,達七萬二千多人。
逃稅的主因當然是稅率高。德國去年把薪俸稅最高稅率調高至45%,是二十七個歐盟成員國中第八高的,並徵收最高可達50%的資本增值稅。
而且,德國稅制複雜難明,每次稅制改變都是權宜之計,純為解決政治問題而不斷增加豁免。以薪俸稅為例,德國把不同行業分為七大類別,即薪俸稅最少有七大種計算方法。
德國工商總會指出,稅制複雜形同邀請國民逃稅。民調也顯示,三分二公眾認為稅制簡便較低稅更重要。
P20 | 國際專題 2008-02-22
<德逼列支敦士登棄當逃稅天堂>
德國上周揭開逃稅調查風暴,一名重要商界人物下馬,據報一千人正被調查,當中相信不乏著名商人。案件同時掀起外交風波,因為調查證據來自從歐洲小國列支敦士登的銀行偷來的私人資料。列支敦士登隨即批評德國,但德國反斥對方引誘人逃稅,並趁機全力逼使列支敦士登放寬該國金融業賴以為生的高度保密制度。
風波上周四爆發,德國警察突擊搜查敦豪國際(DHL)母公司德國郵政的行政總裁楚姆溫克爾的住宅和辦公室,他承認逃稅100萬歐羅(1149萬港元),翌日辭職。當局繼續大舉搜查多間銀行,稅務人員工會估計,今次案件可為德國追回10億歐羅(115億港元)稅款。
德購被盜私人資料
涉案人物是把資金放在列支敦士登的銀行,以逃過德國稅網。當局後來承認,展開調查是因為聯邦情報局收到大量德國客戶在列支敦士登最大銀行LGT的私人資料,這些資料是以400萬歐羅(4597萬港元)向一名LGT前員工購買的,而該員工是非法偷取這些資料。
列支敦士登攝政的皇儲阿洛伊斯周二力斥德國「以大欺小」,警告德國不要侵犯列支登士敦的主權,並揶揄德國稅制比海地還要差,與其花巨額購買「賊贓」,倒不如花精力改革稅制。
列支敦士登如此緊張,是因為資產管理屬該國極重要的產業,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0%,並協助這個人口只有三萬五千多人、面積不足香港15%的國家,由一個農業鄉村小鎮變身成全球人均收入排第四的富國。列支敦士登銀行管理的資產由1996年的670億瑞士法郎(4749億港元)增至目前的2000億瑞士法郎(14176億港元),而這還未包括信託基金。
在瑞士掛牌的列支敦士登銀行股價連日偏軟,該國銀行也頻密地致電客戶,強調會致力保護他們的私穩。不過,《華爾街日報》昨天報道,另一間列支敦士登銀行也出現員工偷取客戶資料的情況,該員工向相關銀行和客戶勒索。
默克爾警告將遭孤立
德國「非法」取得案件證據固然尷尬,但德國政府、傳媒等繼續嚴辭批評列支登士敦是逃稅天堂,甚至將該國比喻為現代版「斂財大亨」(robber baron)。
德國總理默克爾周三會見列支敦士登首相哈斯勒時,敦促列支敦士登不要再鼓勵非法逃稅活動,包括盡早與歐盟簽署反欺詐合作條約,警告列支敦士登可能在歐洲被孤立,並暗示不排除因稅務爭拗而在下周否決列支敦士登加入神根區,阻止該國開放與奧地利的邊境。
《紐約時報》引述德國財政部文件指出,德國已列出一系列反擊措施,包括商界涉及列支敦士登的開支不能用作扣稅、把資金轉至列支敦士登時須繳稅,甚至若不能提供合理原因(如購買當地房屋)而把資金調往列支敦士登也屬違法。
堅守銀行保密原則
哈斯勒則說,列支敦士登早已推行銀行改革,該國也立即提交法例修訂案。然而,列支敦士登仍在兩大爭拗點上寸步不讓,包括銀行業保密原則,以及當地十分流行的金融產品信託基金。
列支敦士登銀行絕不向第三者透露客戶資料,甚至連戶口、信託基金等持有者的身份也不公開,是該國吸引外資的主因。不過,這意味該國銀行不會協助外國稅務部門打擊逃稅。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批評,新法列未針對與外國分享稅務資料的問題。阿洛伊斯昨天重申,列支敦士登將捍私隱權,私隱權不能簡化為稅務或銀行業的問題。
同樣惹人關注的是信託基金(foundation,英語系地區則慣稱為trust)。奧地利等地也有這類金融服務,但奧地利要求信託基金須公開註冊,而列支敦士登的新法例只要求信託基金的資料在例外情況下才必須公開。列支敦士登強調,信託基金沒有問題,並反問如果德國發現有人把現金藏在地氈下來逃稅,全球是否便要禁止地氈。
德國肯定在歐盟提出逃稅天堂的問題,據報還有意游說下任美國總統,參與全球打擊逃稅的活動。但列支敦士登、瑞士等都不把逃稅視為犯罪,要求這些國家與國際攜手打擊「逃稅罪行」,無疑是對牛彈琴。
+++++++++++++
信報財經新聞
P20 | 國際專題 2008-02-22
<制度繁瑣 全民逃稅>
德國進行大規模逃稅調查,政壇矛頭一致對準列支登士登。但稅務專家指出,德國稅制本身極為複雜、增加逃稅機會也是罪魁禍首之一。
彭博通訊社便舉出一個例子。一名電影製作經理購買新的電腦硬碟時,商店職員讓他選擇有收據但價錢為127歐羅(1460港元),或是沒有收據但價錢低至80歐羅(920港元);他當然選擇後者,指出大部分德國人都會這樣做,雖然這屬違法逃稅,並說在全國國民都在逃稅下,他不覺得逃稅風暴首名被查人物楚姆溫克爾做錯了什麼。
德國稅務工會主席翁德拉捷克估計,德國人每年逃稅300億歐羅(3449億港元),相等於去年德國各級政府所收稅款4953億歐羅(56917億港元)的6%,並戲稱逃稅已變成德國全民運動。
富人可聘請專家協助少交稅項,一般人則可購買教人避稅的書籍,稅務專家康茨的《一千個法律稅務謀略》(1000 ganz legale Steuertricks)多年來一直暢銷。就算不是有心逃稅,由於德國稅制複雜而經常改變,很多人都得聘請稅務專家,令稅務專家數目自1990年德國統一以來增加了六成,達七萬二千多人。
逃稅的主因當然是稅率高。德國去年把薪俸稅最高稅率調高至45%,是二十七個歐盟成員國中第八高的,並徵收最高可達50%的資本增值稅。
而且,德國稅制複雜難明,每次稅制改變都是權宜之計,純為解決政治問題而不斷增加豁免。以薪俸稅為例,德國把不同行業分為七大類別,即薪俸稅最少有七大種計算方法。
德國工商總會指出,稅制複雜形同邀請國民逃稅。民調也顯示,三分二公眾認為稅制簡便較低稅更重要。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