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英德重申互相協防 深化德英法三國軍事合作 研設倫敦直通柏林火車服務

德國總理默茨(Friedrich Merz,照片左)上任後首度訪英,他星期四在倫敦肯辛頓的維多利亞和亞厘畢博物館(英語: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跟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照片右)簽署《英德友好及雙邊合作條約》,是兩國二戰結束後首次簽署這類協議。

BBC撤出巴爾幹半島

英國BBC在25日晚宣佈大裁員,主要是全球廣播服務(BBC World Service)受影響,有5種語言的海外傳媒服務將停止,包括3種巴爾幹半島語言--阿爾巴尼亞(Albanian)、塞爾維亞(Serbian)和馬其頓語(Macedonian)。上圖是BBC塞爾維亞語網站有關這段消息的報導。

可說是BBC全球廣播主要對手之一的歐洲自由電台的詮釋是:BBC徹底撤離巴爾幹半島,因為BBC全球廣播早前已結束克羅地亞(Croatian)、保加利亞語和斯洛文尼亞語(Slovenian),認為美國之音和歐洲自由電台自己,以及近日開始開拓巴爾幹報導市場的卡塔爾半島電視台將填補區內的國際廣播傳媒市場空間。

究竟BBC不再向巴爾幹半島提供當地語言廣播有什麼影響,以及對當地人有什麼歷史意義,可看上述歐洲自由電台的報導。

而且,BBC削減的不只是巴爾幹半島服務,俄語廣播服務亦會削減,若兩者整體看,意味BBC在東歐的影響力大減。

此外,BBC還削減其他服務,包括將完全結束普通話電台廣播,只剩下廣東話廣播。

除了在巴爾幹,BBC全球廣播預料會因此而喪失全球最大國際廣播媒體的地位,被美國之音超過。BBC表示,1932年開始服務的BBC全球廣播每週受眾達1.8億人,員工2400人(而這次裁員650人,即裁員超過1/4),目前提供32種語言服務(其中18種受這次重組影響),目前每年開支為2.37億英鎊。

當然,大家都知道,「大英(前)帝國」目前在全球所僅餘的影響力,其實是來自其文化,以及全球流行的英語,政治外交上的得益就是軟實力,經濟上就可以出口小說如「哈利波特」、流行曲、電影等(其實,如果不是英語的話,英國的流行文化還能否在全球有如此高的地位,頗成疑問)。BBC全球廣播削減服務,可能令英國的全球實力再退一步。

這次大改動,源自英國政府與BBC去年達成協議,BBC同意目前由政府資助的BBC全球廣播等服務將改由BBC自己負擔(亦即主要是靠牌照費,儘管BBC網站其實已有廣告)。

BBC宣稱的另一調動重點是,削減電台服務,把資源調往網站和電視,理由是電台收聽率其實不斷下降,更多人在網上吸收資訊。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英法同意「一入一出方案」打擊偷渡 加強協調核震懾力量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週四結束3天訪英國是訪問,臨離開前他跟英國首相施紀賢(Keir Starmer)就 合作打擊英偷海峽偷渡的問題達成協議,同意採取「一入一出」(one in, one out)方案 ,試驗計劃數週內開始。

開拓美國市場 Ferrero 31億美元收購家樂氏

意大利朱古力生產商 Ferrero(在中國的官方譯名「費列羅集團」) 在美國星期四開市前宣佈,收購美國玉米片公司家樂氏,作價31億美元(242億港元) 。

美聯社:川普事前不知道暫停援烏 WSJ:美計劃再送烏愛國者系統

美國國防部上週二突然宣佈暫停向烏克蘭付運部份武器,總統川普本週一「轉軚」,不單宣佈恢復交付武器,還稱要加碼向烏克蘭給予更多軍火。 美聯社星期二引述消息人士報導 ,川普立場沒有改變,上週的宣佈是國防部私自作出,川普事前也不知情,並私下埋怨國防部未有先跟白宮協調便對外公佈。

涉偷美COVID疫苗機密 中國男子米蘭機場被捕 妻申冤:意發出簽證證明無罪

意大利傳媒星期一報導, 當地警方應美國FBI要求,上週四(7月3日)在米蘭機場拘捕一名剛抵達的33歲中國公民 Zewei Xu ,FBI 指控他是電腦黑客,從事盜竊美國機密的工作,包括在2020年試圖取得美國德州大學研發COVID疫苗的資料。

【Patreon文章】東南亞先收警告信——川普全球貿易戰略劍指中國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