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27國官員星期五上午就中國電動車進口額外關稅投票, 只有德國等5個成員國投反對票,未有足夠成員國阻止關稅實施 。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最新向BBC回應有關埃及局勢的影片;題外話:我覺得希拉里近一年外貌「殘左好多」,愈來愈「阿婆feel」)
一不離二、二不離三,既然寫得歐洲和中國對北非巨變的緘默,順手完成這個「系列」,一寫美國的緘默--或者是「尷尬」,因為美國總統以降官員一直有作回應,但那些回應只是廢話,又或者是「正在密切關注局勢」(看過《華爾街日報》網誌一篇速寫,形容「密切關注局勢」這句外交辭令的意思是:外交部上下官員與各位記者一樣,都只是在電視直播,並與駐當地外交官打探最新情況,而駐當地外交官很明顯也「鎖了房門」,困在屋裏避風頭兼看當地電視直播!)。
甚麼美國不能拋棄盟友、擔心出現政治真空便會令伊斯蘭極端主義上台、為了自身戰略利益而不惜支持一個違反人權的親美獨裁政權,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對當地人民訴求視若無睹,而且亦擔心「押錯注」,一旦人民真的推翻了現政府,新政府或者因不滿美國支持原有政權而關係緊張,等等等等,大家隨便在任何傳媒的分析報導都可看到(或是不看都應該可以自行推敲出來)。
我完全認同上述說法,相信是美國奧巴馬政府目前最頭痛的主因,但不妨也一寫我的其他觀察和估計。
首先,美國進退失據,或者亦與奧巴馬政府的全球戰略部置有關。希拉里應對給我的感覺是,連希拉里自己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這或與奧巴馬明顯將整個外交重心放在亞洲有關,尤其東亞,亦即他和希拉里上任初期經常掛在嘴邊的「重返亞洲」,由希拉里上任首個外訪的目的地是亞洲、美韓黃海軍演、美日軍事聯盟部置、對台售武、表明南海/南沙群島問題也涉及美國利益、以至奧巴馬第一次的國宴禮遇是給了印度總理等言行,就知道美國全面加強亞洲戰略部置。而在反恐戰上,奧巴馬認為重中之重是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在伊拉克上則只求盡快撤軍。由此可見,中東罕有地不在美國關注範圍之內。
另一個就涉及架構問題。奧巴馬和希拉里實行「外交外判制」,將以巴及阿富汗這2個重要問題另委2名「特使」專門處理,而這2名特使個人份量等同國務卿級(例如早前過身的阿富汗問題特使霍爾布魯克),有人甚至形容二人為「次國務卿」。
這原本不是有問題。事實上,國務卿從來不可能真的處理所有地區的關係,例如上一手賴斯(Condoleeza Rice)年代是把中國關係下放給副國務卿佐利克(甚至是財長保爾森)。這兩種分工的分別在於,賴斯與佐利克亦屬同一系統,一方面佐利克有大量國務院的資源隨時用來應對中國關係突發問題,而賴斯隨時從佐利克手上pick up也會較容易,而根據我個人純粹過去2年不斷看外交新聞的觀察,即使中東問題特使米切爾(George Mitchell)需要向希拉里匯報,但實際上以他的份量根本不會事事向她報告,而且米切爾只是重中在以巴和談,他只要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署一份和約便功德完滿,不會考慮美國的整體中東戰略。結果美國現在的中東政府好像一個花瓶崩了一塊,缺少了一些東西,亦不能連貫。
上述問題,又要再連同美國外交及中東情況都有轉變,令美國更難即時應對。如果是冷戰年代,目前的處理方法十分容易:全力支持鎮壓。早算是90年代,為了石油利益,美國的選擇也十分明顯。但問題是,自從小布殊上台後,他(以及賴斯)是毫不含糊地主張中東各國要民主化。奧巴馬更是外交上有時帶一點理想化,例如認為要開始著手處理裁核,要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支持獨裁政權,「站在雞蛋的對立面而支持石牆」,絕不可能做到。而美國的中東政策其他方面(或是中東各國自己?)未有作出調整以配合,於是出現美國這個困局。
如果目前上街的是塔利班,要求的是建立一個極端伊斯蘭主義政權,美國都仍容易作出抉擇,但問題是這班示威者似乎是響往西式民主體制--那些示威者是靠Facebook、Twitter等這些「美帝工具」發動示威,很難想像他們會如伊朗1979年革命般,支持建立一個伊斯蘭政權,要婦女重回人人都要強制戴面紗的日子。
再簡單一點地說,就是那些阿拉伯獨裁政權之前提出「要麼支持獨裁,要麼出現恐怖主義政權」的說法不再成立,令美國過去10年所有思維都是圍繞反恐問題的外交過時。當然,另一個問題是:大家能否確保「不是獨裁,便是恐襲」的前提是否真的完全崩潰呢?這又涉及押注的問題。畢竟,這些國家最有能力爭取到選票上台的,仍是伊斯蘭主義政黨。
所以,北非巨變除了反映美國的雙重標準和偽善,亦反映出其中東政策落後了時勢,相信美國國務院內部需要全面重新思考其中東政策。
+++++
新浪留言
[1]
不明白! 示威的民眾都是年輕人, 不是應該崇尚西式自由嗎? 怎麼會重回建立伊斯蘭政權的舊路?
作者 AUS | 31st Jan 2011 16:49
[2] Re: AUS
AUS :
不明白! 示威的民眾都是年輕人, 不是應該崇尚西式自由嗎? 怎麼會重回建立伊斯蘭政權的舊路?
我覺得問題是成立民主國家之後大家都可以投票,不只有那些年輕人。另一方面,宗教組織既然已經是組織,組織動員能力可能比較好?總之全民投票,可能沒有人能知道結果這樣...
作者 琮 | 3rd Feb 2011 12:31
[3]
TO一樓及二樓:
我的看法大概跟琮君類似,即是發動示威的人是不大支持伊斯蘭政治主義的年輕人,但有了民主選舉後,誰能在新遊戲規則下勝出,還是未知之數,而目前按牌面計,穆斯林兄弟會是最有組織、最有機會勝出的組織。
作者 simon/示芒 | 8th Feb 2011 01:28
一不離二、二不離三,既然寫得歐洲和中國對北非巨變的緘默,順手完成這個「系列」,一寫美國的緘默--或者是「尷尬」,因為美國總統以降官員一直有作回應,但那些回應只是廢話,又或者是「正在密切關注局勢」(看過《華爾街日報》網誌一篇速寫,形容「密切關注局勢」這句外交辭令的意思是:外交部上下官員與各位記者一樣,都只是在電視直播,並與駐當地外交官打探最新情況,而駐當地外交官很明顯也「鎖了房門」,困在屋裏避風頭兼看當地電視直播!)。
甚麼美國不能拋棄盟友、擔心出現政治真空便會令伊斯蘭極端主義上台、為了自身戰略利益而不惜支持一個違反人權的親美獨裁政權,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對當地人民訴求視若無睹,而且亦擔心「押錯注」,一旦人民真的推翻了現政府,新政府或者因不滿美國支持原有政權而關係緊張,等等等等,大家隨便在任何傳媒的分析報導都可看到(或是不看都應該可以自行推敲出來)。
我完全認同上述說法,相信是美國奧巴馬政府目前最頭痛的主因,但不妨也一寫我的其他觀察和估計。
首先,美國進退失據,或者亦與奧巴馬政府的全球戰略部置有關。希拉里應對給我的感覺是,連希拉里自己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這或與奧巴馬明顯將整個外交重心放在亞洲有關,尤其東亞,亦即他和希拉里上任初期經常掛在嘴邊的「重返亞洲」,由希拉里上任首個外訪的目的地是亞洲、美韓黃海軍演、美日軍事聯盟部置、對台售武、表明南海/南沙群島問題也涉及美國利益、以至奧巴馬第一次的國宴禮遇是給了印度總理等言行,就知道美國全面加強亞洲戰略部置。而在反恐戰上,奧巴馬認為重中之重是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在伊拉克上則只求盡快撤軍。由此可見,中東罕有地不在美國關注範圍之內。
另一個就涉及架構問題。奧巴馬和希拉里實行「外交外判制」,將以巴及阿富汗這2個重要問題另委2名「特使」專門處理,而這2名特使個人份量等同國務卿級(例如早前過身的阿富汗問題特使霍爾布魯克),有人甚至形容二人為「次國務卿」。
這原本不是有問題。事實上,國務卿從來不可能真的處理所有地區的關係,例如上一手賴斯(Condoleeza Rice)年代是把中國關係下放給副國務卿佐利克(甚至是財長保爾森)。這兩種分工的分別在於,賴斯與佐利克亦屬同一系統,一方面佐利克有大量國務院的資源隨時用來應對中國關係突發問題,而賴斯隨時從佐利克手上pick up也會較容易,而根據我個人純粹過去2年不斷看外交新聞的觀察,即使中東問題特使米切爾(George Mitchell)需要向希拉里匯報,但實際上以他的份量根本不會事事向她報告,而且米切爾只是重中在以巴和談,他只要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署一份和約便功德完滿,不會考慮美國的整體中東戰略。結果美國現在的中東政府好像一個花瓶崩了一塊,缺少了一些東西,亦不能連貫。
上述問題,又要再連同美國外交及中東情況都有轉變,令美國更難即時應對。如果是冷戰年代,目前的處理方法十分容易:全力支持鎮壓。早算是90年代,為了石油利益,美國的選擇也十分明顯。但問題是,自從小布殊上台後,他(以及賴斯)是毫不含糊地主張中東各國要民主化。奧巴馬更是外交上有時帶一點理想化,例如認為要開始著手處理裁核,要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支持獨裁政權,「站在雞蛋的對立面而支持石牆」,絕不可能做到。而美國的中東政策其他方面(或是中東各國自己?)未有作出調整以配合,於是出現美國這個困局。
如果目前上街的是塔利班,要求的是建立一個極端伊斯蘭主義政權,美國都仍容易作出抉擇,但問題是這班示威者似乎是響往西式民主體制--那些示威者是靠Facebook、Twitter等這些「美帝工具」發動示威,很難想像他們會如伊朗1979年革命般,支持建立一個伊斯蘭政權,要婦女重回人人都要強制戴面紗的日子。
再簡單一點地說,就是那些阿拉伯獨裁政權之前提出「要麼支持獨裁,要麼出現恐怖主義政權」的說法不再成立,令美國過去10年所有思維都是圍繞反恐問題的外交過時。當然,另一個問題是:大家能否確保「不是獨裁,便是恐襲」的前提是否真的完全崩潰呢?這又涉及押注的問題。畢竟,這些國家最有能力爭取到選票上台的,仍是伊斯蘭主義政黨。
所以,北非巨變除了反映美國的雙重標準和偽善,亦反映出其中東政策落後了時勢,相信美國國務院內部需要全面重新思考其中東政策。
+++++
新浪留言
[1]
不明白! 示威的民眾都是年輕人, 不是應該崇尚西式自由嗎? 怎麼會重回建立伊斯蘭政權的舊路?
作者 AUS | 31st Jan 2011 16:49
[2] Re: AUS
AUS :
不明白! 示威的民眾都是年輕人, 不是應該崇尚西式自由嗎? 怎麼會重回建立伊斯蘭政權的舊路?
我覺得問題是成立民主國家之後大家都可以投票,不只有那些年輕人。另一方面,宗教組織既然已經是組織,組織動員能力可能比較好?總之全民投票,可能沒有人能知道結果這樣...
作者 琮 | 3rd Feb 2011 12:31
[3]
TO一樓及二樓:
我的看法大概跟琮君類似,即是發動示威的人是不大支持伊斯蘭政治主義的年輕人,但有了民主選舉後,誰能在新遊戲規則下勝出,還是未知之數,而目前按牌面計,穆斯林兄弟會是最有組織、最有機會勝出的組織。
作者 simon/示芒 | 8th Feb 2011 01:28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