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港版國安法再有通緝行動】英外相稱不容脅迫在英人士 歐盟譴責

就中國香港特區政府在平安夜召開記者會,宣佈就通緝海外港人追加懲罰措施, 英國外相林德偉(David Lammy)發表聲明 ,表示當中有人是持有BNO護照、正在英國居住的人士,重申英國不容忍外國政府脅迫、恐嚇、滋擾或傷害海外的批評者,特別是身在英國的人士。 他在聲明中重申,呼籲中國取消港版國安法,呼籲香港當局停止針對身在英國及其他地方、為民主自由發聲的人士。 聲明表示,英國會捍衛香港人的權利,支持在英香港社群的人士,確保這些人安全是英國政府的優先工作。 盛傳英國財相李韻晴(Rachel Reeves)將在1月訪中,未知她訪中期間會否提及香港人權問題。 歐盟透過發言人譴責中國香港再向海外港人發出通緝令 ,批評當局持續把國安法應用在海外地區,只令歐盟更關注香港問題,傷害香港作為國際商業中心的吸引力。 歐盟再次要求中國履行國際承履,呼籲香港停止打壓親民主力量並維護《基本法》承諾的基本自由。 在記者會中,中國香港官員公佈對7名已被通緝的人士採取懲罰措施,例如沒收這些人透過犯罪獲得、存放在香港的資產,另外追加通緝6人,指控6人「是出賣自己的國家和香港、罔顧香港人利益,竄逃到海外後繼續做危害國家安全和損害香港社會整體利益的事情」。 =====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並閱讀深度分析文章,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patreon.com/dungtaai

北非巨變下的美國緘默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最新向BBC回應有關埃及局勢的影片;題外話:我覺得希拉里近一年外貌「殘左好多」,愈來愈「阿婆feel」)

一不離二、二不離三,既然寫得歐洲中國對北非巨變的緘默,順手完成這個「系列」,一寫美國的緘默--或者是「尷尬」,因為美國總統以降官員一直有作回應,但那些回應只是廢話,又或者是「正在密切關注局勢」(看過《華爾街日報》網誌一篇速寫,形容「密切關注局勢」這句外交辭令的意思是:外交部上下官員與各位記者一樣,都只是在電視直播,並與駐當地外交官打探最新情況,而駐當地外交官很明顯也「鎖了房門」,困在屋裏避風頭兼看當地電視直播!)。

甚麼美國不能拋棄盟友、擔心出現政治真空便會令伊斯蘭極端主義上台、為了自身戰略利益而不惜支持一個違反人權的親美獨裁政權,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對當地人民訴求視若無睹,而且亦擔心「押錯注」,一旦人民真的推翻了現政府,新政府或者因不滿美國支持原有政權而關係緊張,等等等等,大家隨便在任何傳媒的分析報導都可看到(或是不看都應該可以自行推敲出來)。

我完全認同上述說法,相信是美國奧巴馬政府目前最頭痛的主因,但不妨也一寫我的其他觀察和估計。

首先,美國進退失據,或者亦與奧巴馬政府的全球戰略部置有關。希拉里應對給我的感覺是,連希拉里自己都不知道應該怎麼做。

這或與奧巴馬明顯將整個外交重心放在亞洲有關,尤其東亞,亦即他和希拉里上任初期經常掛在嘴邊的「重返亞洲」,由希拉里上任首個外訪的目的地是亞洲、美韓黃海軍演、美日軍事聯盟部置、對台售武、表明南海/南沙群島問題也涉及美國利益、以至奧巴馬第一次的國宴禮遇是給了印度總理等言行,就知道美國全面加強亞洲戰略部置。而在反恐戰上,奧巴馬認為重中之重是阿富汗及巴基斯坦,在伊拉克上則只求盡快撤軍。由此可見,中東罕有地不在美國關注範圍之內。

另一個就涉及架構問題。奧巴馬和希拉里實行「外交外判制」,將以巴及阿富汗這2個重要問題另委2名「特使」專門處理,而這2名特使個人份量等同國務卿級(例如早前過身的阿富汗問題特使霍爾布魯克),有人甚至形容二人為「次國務卿」。

這原本不是有問題。事實上,國務卿從來不可能真的處理所有地區的關係,例如上一手賴斯(Condoleeza Rice)年代是把中國關係下放給副國務卿佐利克(甚至是財長保爾森)。這兩種分工的分別在於,賴斯與佐利克亦屬同一系統,一方面佐利克有大量國務院的資源隨時用來應對中國關係突發問題,而賴斯隨時從佐利克手上pick up也會較容易,而根據我個人純粹過去2年不斷看外交新聞的觀察,即使中東問題特使米切爾(George Mitchell)需要向希拉里匯報,但實際上以他的份量根本不會事事向她報告,而且米切爾只是重中在以巴和談,他只要把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簽署一份和約便功德完滿,不會考慮美國的整體中東戰略。結果美國現在的中東政府好像一個花瓶崩了一塊,缺少了一些東西,亦不能連貫。

上述問題,又要再連同美國外交及中東情況都有轉變,令美國更難即時應對。如果是冷戰年代,目前的處理方法十分容易:全力支持鎮壓。早算是90年代,為了石油利益,美國的選擇也十分明顯。但問題是,自從小布殊上台後,他(以及賴斯)是毫不含糊地主張中東各國要民主化。奧巴馬更是外交上有時帶一點理想化,例如認為要開始著手處理裁核,要一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支持獨裁政權,「站在雞蛋的對立面而支持石牆」,絕不可能做到。而美國的中東政策其他方面(或是中東各國自己?)未有作出調整以配合,於是出現美國這個困局。

如果目前上街的是塔利班,要求的是建立一個極端伊斯蘭主義政權,美國都仍容易作出抉擇,但問題是這班示威者似乎是響往西式民主體制--那些示威者是靠Facebook、Twitter等這些「美帝工具」發動示威,很難想像他們會如伊朗1979年革命般,支持建立一個伊斯蘭政權,要婦女重回人人都要強制戴面紗的日子。

再簡單一點地說,就是那些阿拉伯獨裁政權之前提出「要麼支持獨裁,要麼出現恐怖主義政權」的說法不再成立,令美國過去10年所有思維都是圍繞反恐問題的外交過時。當然,另一個問題是:大家能否確保「不是獨裁,便是恐襲」的前提是否真的完全崩潰呢?這又涉及押注的問題。畢竟,這些國家最有能力爭取到選票上台的,仍是伊斯蘭主義政黨。

所以,北非巨變除了反映美國的雙重標準和偽善,亦反映出其中東政策落後了時勢,相信美國國務院內部需要全面重新思考其中東政策。
+++++
新浪留言

[1]
不明白! 示威的民眾都是年輕人, 不是應該崇尚西式自由嗎? 怎麼會重回建立伊斯蘭政權的舊路?

作者 AUS | 31st Jan 2011 16:49

[2] Re: AUS
AUS :
不明白! 示威的民眾都是年輕人, 不是應該崇尚西式自由嗎? 怎麼會重回建立伊斯蘭政權的舊路?

我覺得問題是成立民主國家之後大家都可以投票,不只有那些年輕人。另一方面,宗教組織既然已經是組織,組織動員能力可能比較好?總之全民投票,可能沒有人能知道結果這樣...

作者 琮 | 3rd Feb 2011 12:31

[3]
TO一樓及二樓:

我的看法大概跟琮君類似,即是發動示威的人是不大支持伊斯蘭政治主義的年輕人,但有了民主選舉後,誰能在新遊戲規則下勝出,還是未知之數,而目前按牌面計,穆斯林兄弟會是最有組織、最有機會勝出的組織。

作者 simon/示芒 | 8th Feb 2011 01:28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法國迷姦妻子案】前夫判囚20年 餘下50被告監禁3-15年 Gisèle盼社會正視性暴力問題

轟動全球的法國 Mazan 鎮長年迷暈姦妻案星期四宣判,受害人 Gisèle 的前夫 Dominique Pelicot 判以最高刑罰監禁20年,全部51名被告都被裁定罪名成立。

【Patreon文章】強姦的平庸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

薩安州首府Magdeburg聖誕市集 汽車衝向人群5人亡逾200傷

【更新了官方的正式傷亡數字】 德國東部薩克森—安哈爾特州(Sachsen-Anhalt)首府 Magdeburg 星期五晚發生相信是襲擊的事件,一輛汽車撞向聖誕市集的人群。

香港—台北重登全球最繁忙航線 香港—曼谷打入十大排第7

英國旅遊數據統計公司 OAG 統計出2024年最繁忙航班 ,在香港台灣(官方)關係如此惡劣下,香港—台北線重登世界最繁忙國際航線冠軍,由去年第3升至第1,航班座位數目較第2的開羅—吉達多超過100萬,大概678萬個,較2023年大增48%。

安德魯王子曾是「統戰有用的白痴」 缺席 Sandringham 聖誕崇拜免尷尬

【文章上載於英國時間16日中午12時49分,更新於同日下午5時22分】 英國上周爆出,安德魯王子原來曾讓一名替中國統戰部工作的商人「H6」接近自己,讓對方進入到白金漢宮等重要地點。 皇室消息人士透過一些星期一刊登的報章放風,要求安德魯自己主動缺席多個皇室聖誕活動 ;同日稍後,多間英國傳媒引述消息人士報導,安德魯至少不會出席聖誕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