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勒龐斥DQ判決屬政治決定 要求2027大選前完成上訴

法國極右國民聯盟(RN)領袖瑪蓮勒龐(Marine le Pen)被裁定禁止參選權5年後, 她同一天的晚上接受TF1專訪 ,抨擊裁決是政治決定,要求司法機關盡快處理她的上訴,以便她可趕及參與2027總統大選。

北非巨變下的歐洲緘默

上述圖片是突尼西亞總統本.阿里(Zine El Abidine Ben Ali)在13日晚上(香港時間14日凌晨)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佈願意如期在2014年本任期屆滿後卸任,以平息持續了約3週的全國暴亂[片段來自法新社youtube]。但突尼西亞局勢在14日急轉直下,我正在打這篇post時也不斷變化,最新消息是:本.阿里已宣佈下台,逃亡出國,目前由總理加努奇(Mohamed Ghannouchi)暫代總統一職。

突尼西亞局勢惡化,源自去年12月17日一名青年因不滿警察以他無牌做小販販賣蔬果而自焚,隨後愈來愈年青人上街抗議年青人失業高企、政府貪污及沒有自由,而且再有2名青年為抗議失業問題而自殺,混亂近日更蔓延至首都突尼斯,結果一發不收拾。詳細時序請參看半島電視台英文網站介紹

北非局勢與「歐洲動態」有何關係呢?有,因為歐洲南端是地中海,地中海以南的北非各國對歐洲必定有影響,歐洲各國必須回應,尤其是突尼西亞的前宗主國、國內有不少突尼斯亞裔移民的法國。

而且突尼西亞並非個別個案,北非以至整個阿拉伯世界其實都有類似突尼西亞的困境:年青人既不滿專制政府(西非阿拉伯世界多是王室或酋長,北非則是統治逾二十年的「民選總統」),又不滿沒有工作。年青人組別失業率一向偏高,但阿拉伯世界有一個額外難題:由於宗教理由,阿拉伯國家出生率特別高,因此這些國家的政府在製造職位的力度要較其他國家更加大力度,才能趕得上湧入勞工市場的年輕人。

另外2個北非前法國殖民地國家阿爾及利亞和摩洛哥近日都有類似示威,統治埃及約30年的穆巴拉克的管治也開始有裂痕,黎巴嫩就政治倒台,約旦在14日也爆發抗議民生困苦的示威。幾近所有環繞地中海的非歐洲國家也政局不穩,已要面對主權債務危機的歐洲「十分頭痕」。

euronews有一段報導,提及歐洲、尤其法國與突尼西亞的密切關係,例如經貿往來。亦因為如此,法國在突尼西亞近日示威問題異常地緘默。實際上,支持西藏人權的法國政界都盡量對一眾北非前殖民地的侵犯人權問題視而不見--對,是「政界」,不只是現政府,除了一些極左的小政黨外,左右陣營的大黨都很少抨擊這些國家的人權問題。

這主要有3個原因:歷史上,法國對這些國家指指點點,很容易惹來「殖民主義」的反擊;經濟上,法國與這些國家的經貿有很龐大的聯繫;國安上,目前的北非國家在打擊恐怖組織上十分合作及有效率,因此法國不願看到這些國家的政權倒台,讓恐怖主義組織乘虛而入。

北非政局不穩,亦是考驗《里斯本條約》後歐盟的外交機器的好時機。但根據以往的經驗,以及《里斯本條約》後歐盟對北非政策的安排,十分不幸,網主認為突尼西亞事件將再次證明,即使如何改變條文,歐盟終究還是未能在國際外交場合上顯示實力,發出「單一歐洲聲音」。詳細容後再談。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也門轟炸計劃chat group誤add雜誌老總 范斯:討厭又要拯救歐洲

美國《大西洋》雜誌 總編輯 Jeffrey Goldberg 星期一爆料 ,表示不知道為什麼被加入一個美國高官討論轟炸也門叛軍 Houthi 的 Signal chat group,讓他在轟炸前2小時便知道有這個行動。

玩殘中國抑或幫雪佛龍?美向委國石油購買國徵25%關稅 4月2日生效

美國總統川普星期一在社交媒體宣布,將向購買委內瑞拉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徵收25%的關稅,這項關稅將於4月2日生效。

加強應對混合戰資訊戰等威脅 歐盟籲全歐4.5億人準備72小時緊急包 軍民機關定期聯合演練

繼 荷蘭及一些歐盟國家加強呼籲國民準備緊急避難包 ,以應對大型天災、戰爭、網絡癱瘓等突發情況後, 歐盟執委會星期三也發出同類呼籲 ,希望27個成員國近4.5億人口都應該準備72小時緊急包,並公佈30項措施,加強歐盟各國面對天災人禍的應變能力。

英皇治癌現副作用 取消周五伯明翰行程

白金漢宮 星期四晚宣佈 ,英皇查理斯三世因為癌症治療出現臨時副作用,當天較早時曾短暫入院治療,雖然已經返回克拉倫斯宮(Clarence House)處理公務,但需要取消星期五出訪伯明翰的行程。

【Patreon文章】原來曼谷有要求大廈防震

[ 全文可訂閱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