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洗黑錢案被告獲家族辦優惠 星擬收緊監管

新加坡官員週二就8月破獲的福建幫28億坡元洗黑錢案向國會解畫 ,期間表示會收緊打擊洗黑錢的措施,包括加強監管家族辦公室,以及把包包、手錶、跑車等都列入反洗黑錢監管範圍。

歐盟衛生專員任命驚險過關

 歐洲議會在21日以386票贊成、281票反對下,通過馬耳他外長兼副總理博格(Tonio Borg,圖片為歐洲議會網站影片)擔任歐盟衛生及消費者保障專員。736名議員中獲386票贊成,就算再計及出席表決的人數只有695,這個票數,以歐盟標準來說,仍算十分低,歐盟專員任命的表決一般是各大黨全部一致贊成,「和諧」程度媲美中國人大。
博格任命受爭議,主要源自他的「反同性戀」立場。


在表決中,2個中右黨團「歐洲人民黨」(EPP)及「歐洲保守及改革小組」(ECR)都支持同屬中右政治陣營的博格,但2個黨團合共仍不超過議員的過半議席,但2個左翼黨團「歐洲綠黨-歐洲自由聯盟」及「歐洲聯合左翼-北歐綠色左翼(GUE/NGL,直接點說,近乎是共產黨),以及自由派中右黨團「歐洲自由民主聯盟」(ALDE)都表明全黨反對,而第二大黨團、中左的「進步社會主義及民主聯盟」(S&D)就黨內分歧,黨團官方立場是反對,但容許黨團成員自由投票。結果,在S&D大概2(反對)比1(贊成)的比例投票下,博格的任命僅僅過關。

博格在歐洲議會的任命聽證會上,表現廣獲肯定,被認為對相關政策十分熟悉。但問題出在他對同性戀、墮胎、離婚以及「生命道德」議題的立場,本身是虔誠天主教徒的他被指在這些問題立場十分保守,其中最廣為引述的,是他在2009年馬耳他國會辯論上,反對同性戀伴侶在政府資助住房及租住房屋權利跟異性戀伴侶享有一樣的待遇。博格亦被指,曾個人支持把反墮胎寫入憲法內,儘管要求憲法限制墮胎的運動失敗告終。

歐盟可說是全球最「反反同」的最大堡壘,最經典的是2004年,意大利提名的司法專員Rocco Buttigilione因在議會上說了一句「同性戀不是罪行(crime),但這是罪孽(sin)」,惹來歐洲議會各黨團一致譁然,最終專員提名極罕有地撤回,意大利要另行提名人選。

Buttigilione跟博格最不同的地方,在於司法專員負責人權政策,即同性戀者權益直接在司法專員管轄範圍內,因此他出任司法專員,難以令人接受。至於博格將出任的衛生專員,則相對不屬直接處理同性戀權益議題。S&D黨團有成員亦指出,馬耳他這個地中海小國,天主教影響大,全國整體民風偏向保守,而現在又的確由右派執政,看不出該國還可以委任一個在同性戀問題上較不保守的人選,因此倒不如讓博格上任便算。

儘管不如司法專員直接處理同性戀權益,但博格在道德議題的保守立場,仍令外界對他如何處理多項歐盟衛生政策有疑慮,包括:防範性接觸疾病傳染上會否有意無意不利同性戀者?如何處理同性戀者能否捐血?衛生政策亦涉及避孕推廣,而確保歐盟內人民獲得醫療的權利(包括透過歐盟資金資助),包括是否確保有墮胎的權利。

博格的「支持生命」(即美國的pro-life)立場,則涉及另一重要衛生政策:是否批准使用細胞進行科學研究?而這些研究批准與否,又落在衛生專員手中。

更廣泛而言,歐盟執委會是實行集體決策制,決策需要所有專員開會通過,類似議會制中的內閣制度。在近日有關應否對上市公司董事數目設下官方的女性比例要求時,已因為幾名不涉及該政策的歐盟專員反對而有阻滯。因此,有人擔心,就算博格不直接處理相關政策,但其立場仍可能令歐委會就同性戀、墮胎問題等政策偏向保守。

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1晚3襲擊殺3人 瑞典擬召軍隊對付黑幫

瑞典週三晚發生3宗槍擊或爆炸襲擊,合共造成3人死亡,9月已有11人死於槍擊案,是瑞典4年來最血腥的一個月, 首相 Ulf Kristersson 週四晚向全國發表演說,表示已傳召軍隊總指揮和警察署長 ,三人將開會商討對策,包括軍隊如何協助警察維持治安。

9天內第2次 德取締極右組織Artgemeinschaft

德國週三早上宣佈取締極右組織 Artgemeinschaft ,指控這個組織向兒童灌輸納粹思想,當局凌晨開始在全國12個州進行搜捕行動。

HS2高鐵曼徹斯特段取消 英揆或週三公佈

英國傳媒週一下午廣泛報導,首相辛偉誠(Rishi Sunak)已經決定擱置「高鐵二」(HS2)北邊伯明翰至曼徹斯特段 ,有機會在週三於曼徹斯特舉行的保守黨黨大會發表演說時宣佈。

亞族政府2024元旦解散 阿塞拜疆收復納卡逾30年抗爭成功

【文章上載於阿塞拜疆時間週四上午11時55分】 納戈爾諾—卡拉巴克州(Nagorno-Karabakh)的亞美尼亞族政府週四上午宣佈,明年元旦自行解散 ,標誌着阿塞拜疆超過30年光復納卡的鬥爭勝利。

黎智英子日內瓦籲釋父親 中國:黎已釘在背叛祖國和人民的恥辱柱

路透報導 :英國趁聯合國人權理事會開會期間,週三在這個場合舉行香港傳媒自由活動,呼籲國際關香港傳媒自由問題,尤其聚焦被拘禁3年的黎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