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日本米價3月漲92.1% 一碗飯較一塊麵包貴78%

日本總務省星期五公佈3月CPI數字,當中的大米價格數字按年大升92.1%,是1971年有同類可比較紀錄以來最高的漲幅,令米價貴的問題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論話題。

馬其頓國號問題(暫時)達成協議

希臘與「FYROM」政府12日晚宣佈就「馬其頓國號問題」達成協議,這個在國內自稱「馬其頓共和國」但在國際上被逼要稱為「馬其頓前南斯拉夫共和國」(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簡稱FYROM)的國家同意,把自己的國家名稱改為「北馬其頓共和國」(Republic of Northern Macedonia),簡稱「北馬其頓」。

新國號同時在國內外使用,即是「FYROM」要修改自己的憲法,而聯合國等國際機構以至其他國家都要稱呼該國為「北馬其頓」。目前,一些國家是跟隨馬其頓,稱呼該國為馬其頓。至於該國公民的稱呼,若最簡單的叫法的話,會只稱為「馬其頓人」(英文為Macedonian),該國語言也是「馬其頓語」,但如果連上「公民」一詞使用時,必須稱為「北馬其頓公民」,不能說成「馬其頓公民」。

「希F」兩國協議還包括:
1、北馬其頓公開承認,「馬其頓語」是斯拉夫語系,「北馬其頓公民」(主要)是斯拉夫民族,該國文化(主要)是斯拉夫文化,該國人民民族、文化、語言等等,全部跟古希臘文明無關;
2、北馬其頓要把憲法中不符合上述第1點內容的條文刪除;
3、北馬其頓同時要刪除憲法中,被視為隱含對鄰國有領土野心的條款,尤其是第49條,該條款訂明,政府要照顧海外「馬其頓人」的權益;
4、兩國成立委員會,進一步仔細研究涉及地名的商標應用。

時序方面,兩國同意順序如下:
1、兩國外長本週簽署協議;
2、FYROM國會通過確認協議;
3、希臘初步向北約及歐盟提出,同意北約邀請FYROM加入,以及歐盟開始跟FYROM討論後者加入歐盟的問題;
4、FYROM在今年內進行公投,通過同意與希臘的協議;
5、FYROM完成修憲程序;
6、希臘國會通過支持與FYROM的協議。
「馬其頓國號問題」,基本上是馬其頓1991年一獨立就出現,爭拗了27年,我在2008年也寫過,在此Recap一次:對於希臘人以至全世界人來說,一提起馬其頓,大家就會想到古時的亞歷山大大帝,及他建立的帝國,而亞歷山大大帝是古希臘文明的一部份,但現在的馬其頓共和國是斯拉夫文化,與古希臘文明毫無關係,對於希臘人來說,如果放任這個鄰國不斷向外自稱為馬其頓,可能會令人以為古希臘文明的中心是在馬其頓共和國。我在10年前的那個po也寫過,馬其頓一獨立時,是使用亞歷山大大帝的「維吉納之星」(Star of Vergina)標誌做國旗圖案,於是希臘逼他們改國旗,而首都機場也一度稱為「亞歷山大大帝機場」,到今年才刪除亞歷山大的名字,以向希臘示好。

「馬其頓國號問題」出現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馬其頓」作為地理名詞,其定義是不斷改變的。文首的圖片來自DW,黃色是現今「馬其頓(地區)」的概念,包括了馬其頓共和國全境、希臘北部稱為馬其頓的地區、保加利亞西南部以至阿爾巴尼亞東部一小部份。紅色是古希臘時代/亞歷山大年代的馬其頓地區,主要是指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地區,而亞歷山大帝國的首都,也是處於目前是希臘領土的地方;但羅馬帝國統治希臘及巴爾幹半島時,「馬其頓省」大幅擴大至圖中的藍色範圍;拜占庭帝國就將「馬其頓省」向東移,跟古代或現代的馬其頓地區完全無關;到鄂圖曼帝國年代,又把「馬其頓地區」搬回原來位置,曾是鄂圖曼及塞爾維亞王國各自擁有一半,之後鄂圖曼統治全區。

到了19世紀中期鄂圖曼帝國開始衰弱時,希臘、塞爾維亞及保加利亞都想爭奪馬其頓全區的統治權,期間不斷打仗、議和,反反覆覆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但大抵上沒有人能完全控制到全區,基本上都是分為3部份。

到二戰後,南斯拉夫成立,分成幾個成員國,包括馬其頓。由於「南斯拉夫」的立國宗旨就是「南部幾個斯拉夫民族」一同成立國家,以獨立於外族統治,因此大家相信南斯拉夫不會對希臘的馬其頓地區有領土野心,當時未有理會南斯拉夫內有個「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的問題。然而,當南斯拉夫瓦解,馬其頓獨立時,他們當然順理成章稱呼自己做「馬其頓共和國」,但當他們自己獨立出來時,就出現他們是否想吞併「馬其頓地區」其他地方、成立「大馬其頓」的疑慮。

除了一個地理名詞所函蓋的地區可以不斷移動外,另一個問題是,人口是會流動的,在同一個地方所住的人民,其「民族」、文化是可以改變的。在歐洲,基本上阿爾卑斯山及庇利牛斯山脈以北、北海及波羅的海以南的土地,大致上是一個平原,人口遷徙,或一個國家/部落大舉攻入另一個地方,是很容易的,而同一個地方的主要居民的文化/民族背景改變了後,那個地方的名稱通常不會改變,再過一段時間後,其他人就會以那個地方的名字來稱呼新遷入的居民。

即是,X區在2000年前是居住了A民族的人,但到1000年前開始變成住B民族的人,於是古代「X人」是A民族,中古時期至現代的「X人」是B民族,而古代「X人」和現代「X人」兩者之間可以是無甚文化傳承的。

這個是科索沃爭拗的原因之一,科索沃之前居住斯拉夫民族,但在鄂圖曼年代大量遷入穆斯林,而科索沃在塞爾維亞文化的形成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塞爾維亞人堅持科索沃是屬於他們的。

上述的「地理名詞定義可以轉變」+「同地人口構成可以變成」,導致大家很簡單地想「X地住X人說X說」的這種想法,其實是不存在的。現代「X地」的居民「X人」訴說自己的歷史,說古代「X人」怎麼樣、中古時期「X人」如何、到18世紀「X人」怎樣,這幾個「X人」可以涉及多於一個民族,儘管現代「X人」仍可能說得好像之前時代的「X人」是自己的祖先。

在歐洲一些地方,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巴爾幹以至再北一點的中歐國家,有很多情況是A國的邊境住了不少B國人,而B國又覺得仍有意義照顧「B裔A國公民」的利益。

至於最新這一份協議,我只能說是「暫時」有協議。兩國各自依然擁有大量強硬派,一邊反對改國名,另一邊堅持FYROM的正式國名要完全沒有馬其頓一詞。所以,協議能否獲馬其頓那一邊的公投通過,已是疑問,而希臘表明,如果馬其頓不能完成修憲,履行協議內容,希臘便撤回對馬其頓加入北約及歐盟的支持。

到了希臘這一邊,純粹因為目前的總理齊普拉斯(Alexis Tsipras)是極左派系,希臘的極左從來在馬其頓國號爭拗中,立場較寬鬆,但最大反對黨中右派政黨已表明反對,執政聯盟內的極右政黨也同樣反對,希臘國會應該不夠票通過的。而且,希臘明年舉行大選,齊普拉斯應該會敗選下台,換上反對這份協議的中右政黨執政。就算協議可以通過上述時序全部6關,下一屆希臘政府可以隨時反口的。

延伸閱讀:
What’s In a Name: A Baltic Perspective on the Greece-FYROM Dispute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國民寧往曼谷新山旅遊 新加坡食肆結業潮加速

路透 星期四報導 ,新加坡食肆倒閉的步伐加速,今年以來平均每個月有307間食肆結業,較去年的254間再加快,而2022和2023年是230間左右。

「黑紅聯合政府」組成 默茨5月初就任總理

德國 組成「黑紅聯盟」政府 ,CDU(基民盟)黨魁默茨(Friedrich Merz)星期三下午聯同CSU(基社盟)黨魁索德(Markus Soeder),以及SPD(社民黨)2名聯席黨魁克凌拜(Lars Klingbeil)和 Saskia Esken 一同會見傳媒,介紹新政府的施政綱領。默茨表示,計劃新政府在5月初就職。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包玉剛外孫基金入主

有過百年歷史的 意大利咖啡壺生產商 Bialetti 賣盤 ,由已故香港船王包玉剛外孫、包玉剛四女包陪慧與前夫鄭維健所生的兒子鄭成然的投資公司「NUO」買入全部股權。意大利媒體紛紛形容,Bialetti 落入中資手中。

《星洲日報》頭版刊登國旗缺了新月 元首依布拉欣斥挑動人民神經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星期三轉訪馬來西亞,當地中文報章《星洲日報》同日頭版展示他們獨家刊登習的署名文章,但配圖中的馬來西亞國旗印錯,而且是缺少了代表伊斯蘭教的新月圖案。國家 元首依布拉欣(Ibrahim ibni Iskandar)公開斥責此舉可能挑動人民的敏感神經 ,完全不能接受。

擔任全國或省政協 信和黃氏家族4人被新加坡列為PSP

新加坡內政部星期一宣佈, 把信和集團主席黃志祥及其3名兒女列為「政治重要人物」(PSP) ,需要加強接受監察有沒有協助外國干預新加坡內政。把4人列為PSP,理由是他們擔任中國全國或省政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