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傳出,中國貨船「伊鵬3」(Yi Peng 3)可能蓄意破壞了2條波羅的海海底電纜後,這艘船隻周二晚上約9時起一直停留在 Kattegat 海峽,沒有移動,軍事專家懷疑「伊鵬3」遭丹麥海軍及海岸防衛隊勒令停駛,以便迫「伊鵬3」船上人員面對調查。
歐洲23日有兩大政治事件,而且都在影響全球市場--在法國,大家仍在討論22日總統大選首輪投票的餘波及含意;在荷蘭,由於政府跟支持政府執政、但沒有加入內閣的極右政黨自由黨就削減赤字問題上談不攏,首相呂特(Mark Rutte;上面左面的照片)在23日向荷女王提出內閣總辭,荷蘭很可能要提前大選。
兩件事都令投資者擔心,歐元債務危機又再惡化。但兩件事的巧合之處不止於經濟金融,還對歐盟政治發展有很深遠意味。
當然,更巧合不過的是,兩件事都涉及「荷蘭」--法國大選令市場擔心的,正是社會黨的奧朗德(Francois Hollande;上面右面的照片;兩張照片都來自France 2)!
兩件事都令市場擔心,是因為兩件都可能令歐元區處理債務危機的努力前功盡廢,所有措施要推倒重來--奧德朗表明反對去年12月訂下的「財政契約」只重緊縮財政,不理刺激經濟及競爭力,要求重新討論;跟德國一樣、經常批評希臘等削支不力荷蘭,自己都削支不成功,意味首重緊縮財政的路線破產,「財政契約」是失敗。
法荷政局發展,同樣出現極右政黨左右大局的局面--法國總統大選結果,很視乎支持極右的約18%選民取態;荷蘭內閣倒台,則是因為極右政黨不滿再削支。
法荷極右冒起,同樣是對菁英--不只是法荷,還包括全歐洲及歐盟圈子--發出警號:菁英們為歐洲經濟問題定下的藥方,一般民眾已受夠了。
這可能亦代表著,即使因為「不是條約」而在大部份國家都會繞過公投而只需要國會確認的「財政契約」,都因民眾反對的壓力而被否決。
一紙由歐洲政治菁英商議好的法律文件,幾天內遭到法國和荷蘭的民眾狠狠反對而壽終正寢......這一切,似曾相熟嗎?
無錯,2005年,《歐盟憲法》,同樣是在幾天內先後遭法國和荷蘭的公投否決了。
這次,沒有了公投,但民眾同樣狠狠地向財政契約摑了一記耳光,同樣是由法國和荷蘭這兩個「親歐」歐洲煤鋼共同體創立國毀掉。
在這個年代,沒有人民背書的政治規定,都將要面對終告失敗、不能執行的咀咒。
歷史真懂的開玩笑!
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