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焦點文章

「獨派」首當比利時閣揆 領導「亞利桑那5黨聯盟」

比利時周五達成組閣協議, 首度由「荷語族群民族主義」/「獨派」勢力擔任首相 ,新法蘭德聯盟(N-VA)的黨魁 Bart De Wever 出任首相,他將領導「亞利桑那五黨聯盟政府」,除了N-VA,新內閣還將包括荷語法蘭德區(Vlaanderen)2個政黨——左翼的前進黨(Vooruit)和右派的基民黨(cd&v),以及法語華隆區(Wallonie)的2個中間派政黨改革運動(MR)和盡責黨(Les Engagés)。

英格蘭旗+白貨車=影子閣員人頭落地

普通住宅,外掛3支英格蘭旗,一輛白色貨車,照片上載至twitter,寫上「來自Rochester的照片」,上載的時間正值該區進行補選,而補選很有機會由一個極右疑歐政黨勝出,上載的twitter帳戶屬於一個影子閣員。

一切看似平平無奇的事情,加在一起,結果是該帳戶擁有人工黨影子檢察長Emily Thornberry在上載照片後7小時要火速辭職。

上述事情,連不少美國人、包括一些寫外國新聞的美國人都不能理解。如果你不用看以下解釋,就知道為何這張照片在英國會惹起眾怒,恭喜你,你應該對英國文化/目前政壇有深刻理解。

先說那支白底紅色十字、俗稱「聖佐治旗」的英格蘭旗。在英國政治中,這支旗其實跟反移民、擔心移民湧入令白人英格蘭文化失去等這類極右排外思想,有著不太明顯、但英國人一看便心領神會的的關係。這不是指如納粹黨徵般的直接象徵、圖騰地位,不一定一看到英格蘭旗就聯想到英國/英格蘭極右,但就是一種十分隱晦的關係。

至於白貨車,英國是有「白貨車男人」(white van man)的說法,英國人一看到白貨車,第一時間會聯想到,車主是個白人低下勞工階層,做的一定是水匠工一類的苦工,是一些沒教養、粗魯的人。

上述兩件東西,分開出現,或者是在另一些場合出現,是不會有以上聯想的。事實上,該住宅屋主向英國傳媒說,屋外掛英格蘭旗是今年世界盃的事,只是之後沒有除掉而已--一個英格蘭球迷手持英格蘭旗,大抵不會有人說那個人是極右份子。

最大問題在於上載這照片的人是Thornberry。她20日在該選區為參與當日補選的工黨黨友拉票,在街邊走時拍了一些照片,然後向支持者說說自己在哪兒,就是這麼簡單。

不過,在twitter,不少網友轉推時,很快便想到Islington--Thornberry的選區,而這個倫敦北部選區是超級著名的超級豪宅區。

而且,這次補選備受全國注視,因為極右疑歐政黨「英國獨立黨」(UKIP)很有機會再勝出,奪下下議院第2個議席。

英國社會多年來都有的階級主義,加上社交媒體的新時代傳播方式,便把上述混合成一個政治災難,大部份英國人聯想到的就是:
一個倫敦精英份子,很不屑地看扁一些擔心職位不保而盲目排外反移民的白人工人。

之後,大家想到的英文字就是snob--自以為很高貴、很低其他人的人士。

再之後,Thornberry向傳媒解畫時說,看到有人在家掛這麼多英格蘭旗,覺得十分棒,未見過這情景--這說辭只令事情更糟,好像在家掛英格蘭旗是怪物。

由於正值該區補選,於是很多人認為,Thornberry把白貨車照片上載,是刻意暗示那間住宅的屋主是反移民白人。而這類被UKIP吸引過去的選民,正是工黨要全力爭回支持的一批選民,工黨目前面對的最大困擾,就是跟這類理論上是該黨最聲稱要維護他們利益的人士,而Thornberry的照片給外界口實,證明工黨真的跟基層脫節。據報工黨黨魁文立彬(Ed Miliband)一知道事件後立即震怒,Thornberry這次是給文立彬炒掉的。

「白貨車照」事件又好,這次補選又好,反映的同樣是一個事實:英國兩大黨制瀕臨在明年5月大選中崩潰,明年大選後出現「懸峙國會」(沒有單一政黨取得過半數議席)的機會較上屆2010年更高,英國政局社會更加動盪。

留言

  1. 很多謝你的解說,我這政治白痴完全不明白原新聞的含義,即使加上你的說明,我要看兩三次才明白。

    KENNY

    回覆刪除

發佈留言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王毅叫盧比奧「好自為之」 盧比奧:美國嚴重關切北京脅迫台灣

【更新了有關中國外交部英文版新聞稿的部份】 盧比奧(aka魯比奧)星期五首度以美國國務卿身份跟中國外長王毅通電話。

為格陵蘭激烈爭拗 丹麥美國領袖通電話「炒大鑊」

英國《金融時報》 星期五引述5名現任及前任歐洲官員報導 ,丹麥首相費德芯(Mette Frederiksen)上周跟美國總統川普通電話約45分鐘,形容這次對話「糟透了」(horrendous),氣氛極度惡劣,將令歐洲更相信川普可能採取危險舉動,奪取格陵蘭。

羅浮宮大翻新 東翼增設第二入口 《蒙娜麗莎》遷入獨立展館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星期二到了羅浮宮, 宣佈這個博物館大翻新的計劃 ,包括增設第二個主要入口,並把最多人觀看的《蒙娜麗莎》放入獨立展覽空間,跟其他展品區隔。

去年火車站簷篷倒塌怒火仍未息 塞爾維亞總理Novi Sad市長雙雙下台

【文章上載於塞爾維亞時間28日上午8時57分,更新於同日晚上10時】 塞爾維亞首都 貝爾格萊德星期一發生了24小時堵路大示威 ,抗議去年11月 Novi Sad (諾維薩德)火車站客運大樓簷篷倒塌意外涉及政府舞弊,要求有人要為此問責。

【Patreon文章】長期友好幾十年 哥倫比亞美國突然鬧翻

[全文可訂閱 到Patreon閱讀 ;如果想支持網主更新本blog、Twitter、Facebook等平台,歡迎訂閱我的Patreon,月費只是7.21美元]